崔胜利;尉庆文
目的:分析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患儿209例,依据入院顺序编号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105例与对比组104例,对比组常规给予思密达、莫沙必利口服,研究组在对比组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消食消胀汤。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控制效果及用药治疗总时间。结果研究组病情控制有效率为96.19%,对比组病情控制有效率为78.85%,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计用药治疗时间,研究组为(5.06±1.03)天,对比组为(8.32±2.0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可显著缩短治疗时间。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较为显著,治疗时间缩短,加快了消化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艳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随访观察采用两种不同人工瓣膜进行三尖瓣置换术治疗后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机械组48例和生物组50例。机械组采用人工机械瓣进行手术,生物组采用生物瓣进行手术,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检查,比较两种人工瓣膜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机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生物组的18%;机械组随访率为95.83%、手术成功率为91.7%及存活率为85.42%,明显优于生物组的88%、82%及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人工瓣膜比较,人工机械瓣术后效果更佳,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生物组,且死亡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军;梁法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肠鸣音恢复、症状消失、住院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4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优质护理,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且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武琳蓓;史若楠;王夏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加强早期护理措施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早期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为95%,护理满意度为96.7%;其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逐渐恢复健康。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早期护理,有利于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孙华;常晨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加强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26例,再通率为81.25%,余者6例中,未达再通标准住院继续接受治疗5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保证溶栓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恶心、呕吐症状3例,对照组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例,呕吐、晕眩、惊厥等症状5例。经停药及相关抢救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已缓解并消失。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静;刘玉英;冯书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75.22%,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78例与参照组76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疗效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76/7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8.16%(6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SBP)指标为(129.1±3.1)mmHg,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37.2±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先兆流产、剖腹产、新生儿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对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4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72例。对照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甲氨蝶呤片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所拟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及血液化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减少,晨僵时间缩短,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血沉值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所拟中药汤剂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优化血液化验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朝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就其与误诊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性展开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幻听、幻视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玛力亚·哈布力;韩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2组与实验3组,各37例。同时选取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以随机法分为实验4组与实验5组,各40例,选取正常对照组30名作为对照1组。实验2组与实验3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用量:实验2组75 mg/d,实验3组150 mg/d;实验4组与实验5组采用序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用量:实验4组75 mg/d,实验5组150 mg/d。对比每组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结果用药5天后:①实验2、3组患者血清VASP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4、5组患者血清VASP磷酸化水平与用药前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实验4、5组患者用药后,组间血清 VASP磷酸化水平改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有积极影响作用。
作者:窦艳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护理,分析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冠脉搭桥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100例,并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低氧血症患者中有轻度低氧血症93例(93%);中度低氧血症5例(5%);重度低氧血症2例(2%)。经护理和对症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对冠脉搭桥术后发出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防止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张东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儿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给予感冒清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控制小儿感冒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析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心导管介入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结构性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田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肾绞痛患者24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21例与对照组120例,两组均给予黄体酮肌内注射40.0 mg,试验组同时给予2%的利多卡因进行穴位封闭加中药口服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绞痛,安全有效、快捷,痛苦小,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高慧刚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