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庞杰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高血压, 糖尿病,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加强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26例,再通率为81.25%,余者6例中,未达再通标准住院继续接受治疗5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保证溶栓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观察CD36缺陷影响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目的:观察CD36缺陷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变化和相应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明确脑出血过程中CD36的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99例,利用PCR-SSP技术进行CD36缺陷的筛查,收集患者临床及头颅CT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HS)评分,评价脑出血后血肿吸收速度。结果 CD36缺陷型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减慢,NIH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 CD36缺陷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减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重。

    作者:郭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75.22%,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治疗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科;李华波;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6月收治的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辅酶Q10治疗冠心病早期心功能减退,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蔡和金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缬沙坦与洛汀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洛丁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1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洛丁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病患心室重塑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丁新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及抗左室重塑效应均明显优于缬沙坦。

    作者:江超;方沙沙;宋永香;李兆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休息、口腔护理、解热镇痛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剂口服,连续治疗4~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效16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5%;平均退热时间(2.1±1.2)天,疱疹消退时间(3.2±0.8)天,饮食恢复至正常时间(2.7±0.7)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旭晨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服用相同的抗高血压的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并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达标28例(93.3%),对照组患者血压达标20例(66.7%);护理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SBP、DSP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增强高血压患者的遵医治疗能力,更有效的防治高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淑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正畸患者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正畸患者牙周炎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正畸牙周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牙周常规治疗方式,即龈上洁治术及根面平整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正畸患者牙周炎,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光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恶心、呕吐症状3例,对照组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4例,呕吐、晕眩、惊厥等症状5例。经停药及相关抢救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已缓解并消失。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静;刘玉英;冯书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中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7%;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英娟;吕晓菲;柴炜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孟村回族自治县医院内一科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静脉溶栓组12例、单纯动脉溶栓组6例和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10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三组患者病发到溶栓时间比较,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明显短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改善心源性脑栓塞神经功能的缺损,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刘晓永;管志强;李景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意识障碍发生率、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文辉;刘凤霞;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降压调脂汤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反应少,治疗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胜利;尉庆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析结构性心理干预对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心导管介入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运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心导管介入术患者结构性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从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田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的优质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的优质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0月急性心肌梗死性介入治疗患者16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81例与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疗法进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迷走反射、心率失常、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护理组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迷走反射、心率失常、心室颤动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制定的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龙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