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霞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儿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给予感冒清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控制小儿感冒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加强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26例,再通率为81.25%,余者6例中,未达再通标准住院继续接受治疗5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保证溶栓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者应用阿魏酸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VM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BNP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AVM可改善和保护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查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护理,分析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冠脉搭桥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100例,并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低氧血症患者中有轻度低氧血症93例(93%);中度低氧血症5例(5%);重度低氧血症2例(2%)。经护理和对症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对冠脉搭桥术后发出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防止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张东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就其与误诊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性展开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幻听、幻视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玛力亚·哈布力;韩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降压调脂汤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胆固醇、三酰甘油均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症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反应少,治疗费用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胜利;尉庆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通过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进行研究,探讨其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的致病特性,并在实验室环境下使得HSV-2对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进行感染,从而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可知,在HSV-2感染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一天时间内,能够检查到潜伏的有关转录体基因发生感染现象。在经历感染后的第二天时间,可以发现细胞开始出现病变现象,可以得出,HSV-2对血管内部的皮样细胞ECV304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从而对ECV304产生破坏作用。
作者:田丽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脑血管病康复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患者致残率得到降低的同时,还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78例与参照组76例。参照组给予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疗效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44%(76/78),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8.16%(6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SBP)指标为(129.1±3.1)mmHg,明显优于参照组的(137.2±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苏圣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行溶栓治疗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发生并发症4例(7.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溶栓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实施精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马雅静;张盼盼;杨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2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效果,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结果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75.22%,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22%,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朝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CD36缺陷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变化和相应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以明确脑出血过程中CD36的功能。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99例,利用PCR-SSP技术进行CD36缺陷的筛查,收集患者临床及头颅CT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NIHHS)评分,评价脑出血后血肿吸收速度。结果 CD36缺陷型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减慢,NIHSS评分明显增高。结论 CD36缺陷患者血肿吸收速度减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加重。
作者:郭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临床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2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治疗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科;李华波;张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心衰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以休息、口腔护理、解热镇痛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颗粒剂口服,连续治疗4~6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显效169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8.5%;平均退热时间(2.1±1.2)天,疱疹消退时间(3.2±0.8)天,饮食恢复至正常时间(2.7±0.7)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旭晨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