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观察

卞艳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感冒清颗粒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儿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给予感冒清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控制小儿感冒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衰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心衰纠正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燕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应用大剂量心血通治疗对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应用大剂量心血通治疗对再灌注性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行溶栓治疗的心肌梗塞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溶栓前10~30 min或同时给予心血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心肌酶的变化情况及心肌梗塞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情况等。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梗塞面积(MIS)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应用大剂量心血通治疗可有效预防再灌注性损伤、减少心肌酶的生成和释放、缩小梗死面积、提高左心室射血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真真;杨萌萌;张盼盼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加强早期护理措施的实施,预防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早期护理后,老年患者的生存率为95%,护理满意度为96.7%;其症状缓解,减少并发症,逐渐恢复健康。结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早期护理,有利于老年肺部感染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孙华;常晨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先兆流产、剖腹产、新生儿合并症、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谢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3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红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2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沙坦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9%;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庞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4例和对照组113例。对照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脉隆注射液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22%,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朝锋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发生率、意识障碍发生率、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文辉;刘凤霞;王春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溶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孟村回族自治县医院内一科收治的心源性脑栓塞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静脉溶栓组12例、单纯动脉溶栓组6例和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10例。三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溶栓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三组患者病发到溶栓时间比较,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组和单纯动脉溶栓组明显短于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能改善心源性脑栓塞神经功能的缺损,机械辅助动脉溶栓的疗效更显著。

    作者:刘晓永;管志强;李景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护理

    目的: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低氧血症护理,分析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冠脉搭桥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100例,并对其进行有效护理。结果低氧血症患者中有轻度低氧血症93例(93%);中度低氧血症5例(5%);重度低氧血症2例(2%)。经护理和对症治疗患者均痊愈。结论对冠脉搭桥术后发出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防止低氧血症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张东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影响

    目的:分析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于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加强护理,并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及时救治及护理,完全符合冠脉再通标准26例,再通率为81.25%,余者6例中,未达再通标准住院继续接受治疗5例,出现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需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以保证溶栓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谢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心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心内科心源性猝死老年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冠心病患者42%,占据首位;其次,高血压心脏病15%;心肌病10%,风湿性心脏病6%。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病例数多,占比大。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的2~3周以内,发病率为60%。晚上发病率明显高于白天,晚上12点之前发病率低于晚上12点之后,上午发病率高于下午。结论应当高度重视老年心脏病患者,加强监护,并且对发病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治疗期间应当尽量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提高院内治疗的有效率,为老年患者的院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珺;张天峰;胡彩妮;李苇苇;周春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观察组肠鸣音恢复、症状消失、住院及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疗效和护理效果,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简述蒙医辨证护理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目的:初步探讨蒙医辨证护理对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蒙医辨证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辨证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娃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患者应用阿魏酸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VM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左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T(cTnT)、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BNP及CRP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AVM可改善和保护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查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冒患儿20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给予感冒清颗粒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及住院天数。结果研究组患儿退热率、咽喉红肿痛消失率、咳嗽消失率、鼻塞流涕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疗效明显,可以显著控制小儿感冒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卞艳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误诊的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就其与误诊疾病的临床特点相似性展开分析。结果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分为五类:(1)发作性呼吸困难,呈端坐位,活动及平卧时加重,伴或不伴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被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5例;(2)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例(3)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被误诊为胃炎7例;(4)有眩晕感,伴随头痛、失语现象,幻听、幻视等,且情绪暴躁,被误诊为精神疾病5例。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是老年人致死的常见病症之一,咳嗽、胸闷、心悸、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头痛、失语、幻听、幻视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患者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通过全面检查,经确诊后,尽早接受治疗。

    作者:玛力亚·哈布力;韩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4.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剖宫产率为64.15%,常规组剖宫产率为92.45%,两组患者剖宫产生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合并症发病率为22.64%,常规组新生儿合并症发病率为43.39%,两组患者新生儿合并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能够影响患者的生产方式以及母婴结局,应对患者积极治疗与预防,保证患者顺利生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祝燕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