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金妹
目的:对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进行相关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10月期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非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搜集。两组患者都进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对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斑块类型、颈内动脉的斑块类型以及狭窄的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有效判断症状性动脉斑块的性质和数量,同时还能对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闭塞的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因此,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作者: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子腔内后装加外照射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加外照射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记录和工作分析。结果72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子腔内后装治疗加体外照射治疗中,积极有效的全面护理,对于减少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计划,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人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达93.75%;观察组患者的血流速度、下肢动脉内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管腔内膜增厚、闭塞、狭窄的发生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检查,简单易行,可准确反映患者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作者:周富强;贾保霞;刘滨月;刘宇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三种不同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佳方法。方法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研究一组)53例、B组(研究二组)55例和C组(对照组)42例。A组:以10°左右的角度将针进入,先平推,再稍抬针,然回平推沿静脉方向刺入;B组:采用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头皮针穿刺;C组:采用输液器上的头皮针,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比较三组的回血率、穿刺成功率、疼痛率。结果研究组的穿刺回血率及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组所采用的穿刺方法,能使穿刺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减轻患儿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何嘉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门诊接受治疗的4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服用维生素C、补钙药,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口服1次/日,每次4mg,疗程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减少病人治疗时间,且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作者:郑秀桩;廖嫦玉;吴毅丹;薛柳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6例经过病理和手术确诊的患有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患者,对其核磁共振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有4例肿瘤位置分别处于丘脑区、鞍上、小脑以及脑干,而剩余的12例均位于大脑半球上。8例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2例囊性肿块。结论对颅内节细胞胶质瘤在核磁共振上的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特征不显著,但是颞叶强化均匀的肿块,有瘤周水肿存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深入探究综合性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症的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月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神经症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药物配合心理疏导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嗪吨美利曲辛治疗。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比较二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神经症需综合精神症状诊断,其常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氟哌嗪吨美利曲辛片剂的治疗方式,能更有效的改善精神症状,提高治愈率,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牟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病人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的病人选择的护理方式是先进行西医常规内科治疗,再补充中医辨证论治和康复护理。对照组的病人选择的治疗方式是西医常规内科治疗。继而对两组治疗方法的康复效果进行对比观察,观察内容主要有: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结果我们从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两大方面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观察组病人治疗前后这两大项内容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病人在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比对照组的评分要少很多。观察组的效果都要对比照组要更加优良。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性具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改善作用,所取得的护理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护理方法,能够很大程度提升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玉立;张方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李世增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现为国家级第五批名老中医和北京市级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李世增教授在行医理念、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其学术思想。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后膀胱痉挛的原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12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进行膀胱痉挛的护理。结果对于进行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尤其是膀胱痉挛的护理,是术后的关键性的护理工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加强护理,有效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的膀胱痉挛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满意。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PDCA循环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常识,探求PDCA循环在门诊管理的现实意义。方法对国内外关于PDCA循环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然后将这些文献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总结。结果 PDCA循环能够对门诊管理部门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协调,有很好的作用。结论门诊管理在使用PDCA循环以后,能够促进门诊管理系统的发展,也对其他部门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作者:沈宝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常见静脉炎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以达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临床疾病中,肝硬化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目前肝硬化在中医证型的研究上呈一种多样化性,不仅有学术标准和地方标准,同时还有国家所制定的肝硬化腹水标准,这些标准在临床中均可得到相应的适用,且均可用于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本文就肝硬化中医证型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2个案例情境对年轻护士介绍基于问题的学习法在导管护理中应用的过程。同时督促年轻护士学习生理解剖,病理,临床表现,提高年轻护士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水平。
作者:张苗;丁洪波;王鑫;陈巍;张琳;王玲;蒋娜;马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缩宫素的安全与有效性。方法以108例2011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进行生产的足月妊娠期并且使用缩宫素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其缩宫素给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鼻黏膜给药组以及静脉滴注组,每组分数人别为52例和56例,对各组产妇给药前以及给药之后引产成功率、并发症、剖宫产手术指征以及宫颈Bishop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时间段设定为4、8、12h。结果两组产妇在宫颈Bishop评分在给药之后8h和12h具有显著的差异,其中静脉滴注组要明显的占据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滴注组与鼻黏膜给药组的经阴道分娩率以及24h临产率分别为75%(42/56)、91.07%(51/56)与59.62%(31/52)、63.46%(33/52),可见前者要明显的高出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受手术指征的影响,故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足月妊娠引产中应用缩宫素的产妇,在给药方法上应尽可能选择静脉滴注,保证产妇引产的成功率和安全。
作者:杨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7.6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抑郁情况(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表(QQ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经过干预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及QQL总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利芬;王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通外科病人的麻醉方法选择。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通外科患者18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资料,观察患者临床麻醉方法选择和治疗效果。结果合理选择麻醉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在186例患者麻醉后,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小,术中出现心率加速9例,心率失常21例,其余患者正常。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普通外科病人麻醉方法选择时,要从手术前的评估及准备入手,合理选择麻醉方式,做好术中处理和术后处理,以减少并发病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文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母乳喂养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例剖宫产产妇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行全方位护理。对比两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2%,对照组为81%,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为84%,对照组为69%,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对母乳喂养有关知识的了解,并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张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B超检查在妊娠疤痕子宫破裂中的预测价值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采用资料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120例孕妇展开全面的研究,从患者妊娠32周开始连续的对患者开展子宫下段厚度以及子宫下段疤痕的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在妊娠32周的时候子宫下段均已经形成,其中30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存在子宫下段疤痕缺陷,经过手术确诊得到疤痕子宫破裂的患者有10例,先兆子宫破裂的患者有5例,诊断为子宫破裂的有1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44%。结论 B超检查技术对于子宫下段疤痕缺陷的诊断具有可靠性,能够对先兆子宫破裂进行有效的预测。
作者:雷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的螺旋CT成像诊断及高压氧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头颅CT确诊颅脑损伤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行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观察螺旋CT持续采集数据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亓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