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伟杰;郭晨晖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肥胖患者,脂肪肝病程长,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此给诊断、治疗脂肪肝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困难。早期诊断疾病对于治疗脂肪肝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脂肪肝的基本内容,然后介绍脂肪肝的主要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中医学检查三种方法,后阐述脂肪肝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中药和西药两种不同方法,在治疗疾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辅助以加强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丁晓明;孙勤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收治的76例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和健康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中显效患者24例,有效患者11例,无效患者3例,护理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的患者13例,有效的患者17例,无效的患者8例,护理的总有效率78.9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针对临床症状以及心理状况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CT和X线检查对慢性肺气肿患者肺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40例慢性肺气肿患者,同时选择同期非慢性肺气肿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CT以及X线检查。结果研究结果显示,X线诊断仅能从肉眼中分辨慢性肺气肿患者的影像情况。而 CT 扫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 TLC 指标以及其他肺功能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对于慢性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汤志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的异常临床表现,在了解异常的基础上,更好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糖代谢的检测、观察。对患者进行EPG空腹血糖和OGTT葡萄糖耐量口服性测定实验测定,从而研究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在临床研究的10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糖调节受损的为35例(35%);糖尿病32例(32%)。结论相对空腹检测血糖来讲,葡萄糖耐性试验的诊断效果要更加准确,及时发现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进行治疗,能够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宁联;朱忠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和优势。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月救治的5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后立即采用全身螺旋CT扫描机常规轴位扫描进行CT检查层厚、层距均为8mm,待患者病情稳定后24~48h进行MRI检查。结果本文50例患者权组织损伤40例,发现头皮下金属异物3例,CT和MRI均显示帽状腿膜下血肿19例,均表现为头皮新月形异常信号影或密度增高影,多跨越骨缝。发现原发性出现46例,包括脑内及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CT和MRI形态相符,硬膜外血肿主要表现为"双凸镜样"异常信号影,但不跨越颅缝,T1、T2及FLAIR信号降低。发现颅骨骨折3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6例,线样骨折18例,CT和MRI均能正确诊断,线样骨折表现为颅骨骨缝明显增宽,MRI显示为T1、T2及FLAIR信号降低。粉碎性骨折主要表现为颅骨骨折处伴有游离的碎片。结论,CT可作为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手段,只诊治过程中,可结合MRI可以联合诊断,达到二者的互补,更能准确的做出诊断。
作者:张文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云南白药粉对宫颈活检术后止血的疗效观察。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门诊取活检的患者,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宫颈活检部位喷云南白药粉后纱布压迫及活检后直接纱布压迫止血,对比两种方法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29例,24小时取出纱布有2例少量渗血,有效率达93%,对照组29例,24小时取出纱布有5例还出血,有效率达82%。结论采用云南白药粉外喷加纱布填塞对于宫颈活检后的止血,对于基层医院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且止血效果又好的方法。
作者:王海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李世增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现为国家级第五批名老中医和北京市级第四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中医学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见解。通过对李世增教授在行医理念、辨证精神、中医学的定位和学习等方面进行论述,反映其学术思想。
作者:李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常见静脉炎发生原因的分析,总结相关防治护理措施,以达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来我院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20例,20例患者均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20例患者有11例患者治疗显效,8例患者治疗有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结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琳;陈立早;汤守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获得生长状态佳,精子少的附睾上皮原代培养细胞。方法采取两种方法,取SD大鼠附睾上皮组织,均以酶消化为主,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结果方法一:制成的细胞悬液中有较多的精子存在,培养的细胞中成纤维细胞占较大比例;方法二:培养结果比较好,精子少或无,培养的细胞中绝大部分为上皮细胞,且生长速度较快。结论获得生长状态佳,精子少的附睾上皮原代培养细胞,为研究附睾上皮中与精子功能成熟和受精相关的关键分子功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作者:赵文珍;何颖红;王云涛;杨勇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钆增强MRI(CE-MRI)对脑脓肿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脑内单囊性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脑脓肿20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25例。对所有观察对象都进行常规序列(T1WI和T2WI、FLAIR)、DWI、CE-MRI检查。所有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将DW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甲组,CE-MRI结合常规序列图像结果作为乙组。对两组的检测情况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计算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0例脑脓肿患者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低于25例脑囊性坏死性肿瘤患者;甲组对脑脓肿诊断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88%,乙组敏感性为65%,特异性为64%。结论 DWI对脑脓肿诊断的价值高于CE-MRI,ADC值是鉴别脑脓肿和囊性坏死性脑肿瘤的较好指标。
作者:肖艳红;余志坚;赖婳妤;高玉萍;陈立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自2009年我科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脑血管造影3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居多。取得明显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30例均为股动脉插管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在45岁以上。成功率100%。
作者:胡卫姣;李清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医学院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医务工作者,培养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医患矛盾依旧激烈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文结合高等医学院校的特殊情况,剖析了当前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现状,总结了一些医学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联系的正确方式。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突发突止心动过速,心慌,胸闷,感觉重量轻,由于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头晕,甚至意识丧失。由于不成熟的生理功能儿科心脏传导系统的发育尚不完善和植物神经不稳定,心律失常。
作者:赵兴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普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治疗的6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52例,感染率为7.98%(52/652),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诱导切口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以上的52例切口感染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性因素主要包括了患者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切口引流、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手术时机(择期手术或者是急诊手术)、年龄、合并症(糖尿病)、全身状况(如营养不良)等。结论临床上普外科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所涉及的相关性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针对相关性因素实施干预,保证临床的治疗有效性。
作者:梅忠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后膀胱痉挛的原因以及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12月收治的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进行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进行膀胱痉挛的护理。结果对于进行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尤其是膀胱痉挛的护理,是术后的关键性的护理工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加强护理,有效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结论加强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的膀胱痉挛护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普遍满意。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药物的半衰期又称为药效减半期,一般是指药物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减半所需要的时间。主要反应药物在体内转化、排泄的速度,代表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主要决定给药剂量和次数,药物半衰期长的则表示该药物在体内排泄的慢,给药时间则间隔长些,转化排泄快的药物,则给药时间间隔短些。如药物的半衰期长,给药时间间隔短,剂量大,则会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如药物的半衰期短,给药时间间隔长,剂量小,则会由于体内血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因此,掌握没种药物对半衰期,合理用药非常重要。
作者:张玉婷;许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门诊接受治疗的4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服用维生素C、补钙药,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口服1次/日,每次4mg,疗程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疗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各项症状,减少病人治疗时间,且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作者:郑秀桩;廖嫦玉;吴毅丹;薛柳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治疗的8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77.6岁,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抑郁情况(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表(QQ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经过干预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及QQL总分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利芬;王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