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艳
目的:分析助产护士降低产后出血率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择未患有妊娠病和内科并发症的孕产妇280例,并为其创建孕妇卡,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0例,其中干预组采取助产士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使用常规产科的方法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状况。结果干预组除了阴道自然分娩率比对照组高之外,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都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助产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通过全程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改善产后出血状况,使新生儿质量得到提高,对临床护理影响重大。
作者:贺明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常见症状,可发生在头部和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多处体表部位。超声检查往往是医师首选的一线诊断方法,具有无损伤、费用少、效果佳的优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资料,对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浅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由于良恶性病变临床处理方法区别巨大,误诊误判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超声所提示的初步诊断意见对患者及医师的诊疗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有更加准确敏感的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指标,来为超声诊断医师提供较可靠的鉴别点。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既往于我院行彩超检查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比分析良、恶性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指标的不同,以探讨各项超声诊断指标在浅表淋巴结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临床意义。
作者:王西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为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对症护理,给予实验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 FMA 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护理有效率分别为(65.15±16.56)分、(57.21±14.01)分、88.0%,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均存在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脑梗死偏瘫的护理效果更佳。早期康复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高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而患者的自我保护、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目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患沟通、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是人们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病人为中心。在深入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中,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并能有效的实施。本文就将本课题进行探讨与学习。
作者:张海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疼痛技术有机结合,切实提高颈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根据颈椎 X 光片、颈椎 MRI 等影像学相关资料明确诊断,分别予颈椎硬膜外腔单次注射治疗;小针刀闭合松解术;手法复位治疗;星状神经阻滞;颈椎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后并进行了3年随访。结果症状与体征消失,恢复发病前健康状态38例,占病例总数92.7%。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能参加一般性活动,无特殊不适主诉2例,占病例总数0.5%。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缓解1例,占病例总数0.2%。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伴随颈椎相关疾病有相互补充和疗效的叠加作用。是临床可以推广的新思路。
作者:郭惠访;吴和平;闫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减少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对53例神经内镜下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患者,从入院、术前、术后、出院均给与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满足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心理知识、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原则。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健康指导,能有效降低患者焦虑及紧张情绪,有助于病人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使病人病程明显缩短,改善了其健康状况,纠正了其不良的健康行为,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心脑血管疾病的成因入手,结合临床实践病例就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如科学养生、合理膳食等来分析论证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为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以及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作者:顾玉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所谓护理风险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伤和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或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CT 检查具有简便,迅速,安全性高,创伤小,对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较高等优点,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着检查的患者数量多、病种多,护理工作日趋繁重,护理风险也日趋加大。因此,要充分正确认识 CT 室护理风险,才能更好的防范与降低护理风险。
作者:王丽云;李东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下钛夹法实施阑尾炎手术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钛夹法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接受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本组接受腹腔镜辅助下钛夹法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其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相比均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下采用钛夹法实施阑尾切除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宝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葡萄胎的超声表现特点与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接收的葡萄胎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葡萄胎中,有24例为典型葡萄胎,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余16例为不典型葡萄胎,3例被误诊为不全流产。结论不典型葡萄胎超声表现多不明显,为提高其诊断符合率还应结合血清β-HGG 与宫腔诊刮病理后综合分析。
作者:阿扎提古丽·阿布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讨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应用,对减少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率、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的病例患者均摄胸部后前位、患侧抬高斜位、健侧抬高斜位及膈下肋骨的四位像摄影,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斜位骨折检出率相比较。结果采用胸部肋骨四位像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摄胸部后前位、胸部正前位。结论胸部肋骨四位像的肋骨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以往单纯摄胸部后前位或胸部正斜位,有效地减少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的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德祥;郝海庆;苏春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对于后循环动脉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应选择支架植入术。采用支架血管成形术,导致后循环缺血,容易发生并发症。笔者就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谈几点看法。
作者:孙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以减少血液采集后因 ALT 单项不合格引起血液的报废率。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无偿献血者进行 ALT 筛选,对筛选前后采回血液的 AL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快速检测 ALT 后,降低了因 ALT 不合格而采集的血液数量,极大地减少了因 ALT 单项不合格产生血液报废率。结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降低因 ALT 单项不合格引起的血液报废率有显著效果,适合在街头无偿献血快速检测 ALT 时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太娟;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全世界人工流产其中因为不愿意妊娠的数量一直处于很高的形势,并且不安全因素占到接近一半,这样使许多妇女的身心遭到严重的伤害,甚至带来不可预想的后果[1]。而我国的人工流产率达到29‰,应受到重视并提出对策[2]。并且,在人工流产的妇女中,农村妇女所占的比例尤其大,是因为她们对科学的避孕措施、安全卫生的人工流产以及相关知识很缺乏,应加强这方面的普及,这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现从人工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流产原因,农村妇女对妇科等相关知识的认识和采用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苏云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肠梗阻诊断中采用超声、CT 与腹部 X 线(KUB)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超声、CT 与 KUB 诊断且经手术证实的肠梗阻患者269例,对比其诊断符合率。结果超声、CT 与 KUB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3%、96.7%、70.3%;超声梗阻病因符合率以66.5%低于 CT 诊断符合率的81.8%,诊断肠梗阻、梗阻部位、病因、肠绞窄符合率分别以93.3%、73.6%、66.5%、69.8%明显优于 KUB 组的70.3%、54.6%、36.1%、32.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超声联合 CT 在肠梗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的确定起到指导意义。
作者:丁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中医治疗癫痫的方法和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癫痫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5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30天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两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探讨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疗效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中医治疗癫痫能减少癫痫的复发,有效的控制癫痫,所以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孙明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预防出生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孕检的孕妇72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不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孕妇进行随访记录,比较两组孕妇的出生缺陷情况和其他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有9例发生出生缺陷,对照组有43例发生出生缺陷,实验组的出生缺陷率是25/万,对照组的出生缺陷率是119/万,实验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疾病的例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研究表明,对孕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敖特更其木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静脉输液安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临床疗效,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至关重要,为总结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安全的管理措施,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着重阐述了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编制少,影响了护理质量;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药物配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药液外渗及血管损伤。同时提出了静脉输液安全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要建立健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狠抓质量控制;加强对静脉输液技术管理。
作者:赖晓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现阶段,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的疾病趋于复杂化,慢性疾病呈现多发性,经常需要对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20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致血管损害的防护措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几率,降低静脉输液对老年患者造成的损害。
作者:黄苏平;姜丽娜;詹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手术疗效及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102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加区域淋巴结清除88例(结节型17例,脓肿型50例,结节型向脓肿型转化21例),切开引流加局部病灶搔刮14例,均为溃疡型。结果采用病灶清除加区域淋巴结清除术患者中4例复发,其中结节型向脓肿型转化2例,脓肿型2例,结节型及溃疡型无一例复发,住院8~31d。结论结节型及窦道形成后是颈淋巴结结核佳的手术时机,在确定分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病例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宗江;于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