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朱松青;邓强;孟祥玉;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刘云涛
目的 探讨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在显微镜技术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58例,单间隙32例,双间隙18例,3间隙8例.均在显微镜下行颈前路精细减压,并选择钛网或cage植骨融合后钢板固定.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植骨块滑脱.单间隙组、双间隙组、3间隙组术后脊髓功能及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显微镜技术的颈椎前路精细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良好,同时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学习曲线短及手术安全性高.
作者:陈昱;徐杰;周仕国;敬培胜;郑武;林克凤;王钦奋;胡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01-2014-01诊治的5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30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对照组25例切除后柱韧带复合体.结果 55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虽然术后初期效果未能得到明显体现,但是对于患者后期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邱军;杨金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不稳定Hangman骨折行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的矢状面形态.方法 对自2011-03-2015-02在本院接受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且有完整术后随访资料的19例不稳定Hangman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C2、3局部后凸角(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Co~2)、下颈椎角(C2.)、颈椎矢状面平衡(C2~7 SVA).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0(6~24)个月.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术后仅1例ASIA C级,脊髓及神经功能改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LK、C2椎体前移距离、上颈椎角、下颈椎角、C2~7 SV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2、3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可矫正不稳定Hangman骨折后C2成角及前移,恢复颈椎局部及整体矢状面平衡,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强;吴寅良;周波;李法年;陈亮;江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颈前路椎间融合术中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维持颈椎前凸和椎间高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62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28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限制型钢板组),34例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半限制型钢板内固定术(半限制型钢板组),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颈椎曲度、椎间高度及JOA评分.结果 62例均获得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2组植骨材料(钛网)均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半限制型钢板组术后1年Cobb角较术后3d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94,P<0.001).2组术后1年与术后3d的D值与融合节段椎体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t =0.801,P=0.426)与术后1年(t=0.437,P=0.663)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型与半限制型钢板均可提供颈前路椎间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直至植骨材料(钛网)与相邻椎体骨性融合.钛网植骨和半限制型钢板共同使用时,更容易发生融合节段曲度的丢失.
作者:田生杰;陆耀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优化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自2002-12-2012-12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脊柱结核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病程、营养状况、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核抗体(TBAB)、结核菌素试验(PPD)、药物治疗方式、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病变节段、神经功能JOA评分、脓肿形成、手术入路并进行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101例术后获得随访24~108个月,平均36.5个月.10例(9.9%)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状况、术前药物治疗时间、神经功能JOA评分是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且SGA>5%组、术前药物治疗时间<4周、神经功能JOA评分0~24分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进行≥4周的规范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是预防胸腰椎结核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于合并中、重度营养不良或神经损伤的患者,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营养支持并选择适当的时机手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佩明;杜开利;张春强;陈淼;郭培宇;赵学凌;王兵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7-2014-03采用TESSYS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5~160 min,平均95 min;其中建立通道时间35~70m in,平均50m in;镜下操作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本组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无复发患者.术后1例(L3神经根损伤)出现股四头肌无力,术后6周完全恢复.术后3个月(t =39.574,P<0.001)、6个月(t =53.358,P<0.001)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40.998,P<0.001)、6个月(t =54.578,P<0.001)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效果:优109例,良11例,可8例,优良率93.8%.结论 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微创、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王建顺;张军;王新虎;左春光;刘夏君;张国华;杜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选择自2013-01-2015-05诊治的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81例,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入院后根据体重(以kg为单位)每日需钠量立即给予1/3~1/2量口服补钠,发现低钠血症后给予静脉补钠,以30 ml/h的速度静脉滴注,并根据尿量限制液体入量.B组41例入院后不口服补钠,在发现低钠血症后再行静脉补钠.结果 42例(51.9%)发生低钠血症,其中A组15例(37.5%),B组27例(65.9%);A组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20,P=0.011).发生低钠血症时间距伤后3~15 d,平均9 d;低钠血症持续时间11~25 d,平均18 d.A组意识障碍发生率(x2=4.419,P=0.036)、血氧饱和度降低发生率(x2=4.125,P=0.042)、非心源性肺水肿水泡痰发生率(x2=5.239,P=0.022)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完全性颈髓损伤可并发严重低钠血症,在颈髓损伤后早期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早期发现及时纠正低钠血症对于改善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军军;张艳;周钱宏;赵冰;程潭;范宁建;陈先;黄玉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颈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14-12应用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的AS患者颈椎骨折13例,骨折伴有脱位患者在伤椎上下各3个节段行侧块钌板系统内固定,单纯骨折无脱位者行伤椎上下各2个节段侧块钉板系统内固定.结果 1例(术前ASIA分级为A级)术后3个月死予肺部感染,其余12例术后获得平均23(11~43)个月髓访.4例脊髓神经功能由C级恢复到D级;3例D级中2例恢复到E级,1例感觉较术前恢复明显;5例E级术后无神经功能恶化.术后2例并发肺炎,1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2例因气管插管导致术后咽喉疼痛,对症处理3~5d后好转.1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治愈.结论 颈椎后路长节段侧块钉板系统适用于AS患者颈椎骨折的治疗,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郝清海;宋将;孙建华;种衍学;鞠学壮;李明;刘涛;周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颈前路减压双插片自稳式融合器(ROI-C)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10-2014-09采用颈前路减压ROI-C植骨融合治疗的3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并以植骨融合率、NDI指数、JOA评分、Odom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14~31个月,平均21.6个月.单节段手术时间75~100m in,平均88 min.双节段手术时间105~125m in,平均113 min.术中出血量70~310ml,平均195ml.术后l例出现声音嘶哑,2例出现轻度吞咽困难,无切口感染.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NDI指数(=14.530,P<0.001)、JOA评分(t=7.100,P=0.000 1)、椎间隙高度(t =3.620,P=0.000 4)及颈椎曲度(t=7.690,P<0.00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标准评定疗效:优24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1.2%.结论 颈前路减压ROC-I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创伤小和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好的优点.
作者:李国;严力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与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掌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01采用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与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38例第5掌骨颈骨折,采用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21例(克氏针组),采用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17例(钢板组).结果 克氏针组手术时间平均20 min,钢板组平均50m in;克氏针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均获得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克氏针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7.6周,钢板组平均7.9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AM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简单第5掌骨颈骨折,双克氏针顺行髓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对于粉碎性掌骨颈骨折,采用微型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更满意.
作者:张晓光;李金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并发食管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并观察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1-03-2014-10诊治的18例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的食管瘘.3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放置引流管引流.4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部分缝合,伤口畅开呋喃西林纱条填塞.11例行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放置冲洗管和负压引流管.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2~36个月,平均12个月.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负压引流11例中1例因瘘道口未愈合,反复感染,经长期换药20周窦道形成,随访36个月后窦道未完全愈合.将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单纯引流和呋南西林纱条填塞治愈的7例定为换药组,将一期清创、瘘道口缝合、负压引流治愈的10例定为冲洗组.换药组食管瘘停止时间为(11.2±6.8)周,冲洗组为(4.2±4.9)周,冲洗组食管瘘停止时间明显早于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848,P<0.05).结论 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管瘘治疗较棘手,在结合手术修补、全身支持治疗的同时,采用置管冲洗并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马良;朱松青;邓强;孟祥玉;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刘云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与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4-12诊治的32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固定17例(外固定架组),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掌侧钢板组)15例.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与掌侧钢板组相比,外固定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X线片上测得掌倾角恢复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12个月X线片上测得桡骨高度和尺偏角,以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克氏针辅助外固定架固定或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对于老年患者,应优先考虑外固定;对于年轻患者,建议采用内固定,尽量恢复桡骨远端正常形态及关节面平整度.
作者:刘长发;汪少春;姚亮;张世东;章全;常保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9-2014-01采用高粘度骨水泥(骨水泥组)和Genex液态人工骨(Genex组)行PVP治疗的8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1d、6个月、1年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摄X线片计算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AVH)及伤椎Cobb角.结果 84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2组术后1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d、6个月、1年的AVH、伤椎Cobb角较术前有所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与Genex组术前及术后1d、6个月、1年的VAS评分、ODI指数、AVH、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组渗漏率明显低于Gene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P<0.01).结论 PVP术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和Genex液态人工骨填充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Genex液态人工骨渗漏率较高.
作者:刘玉江;林均馨;刘桂东;陈德喜;李巍;王玉霞;张福恒;张洛;张金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自2006-06-2013-08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30例.观察术后后凸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改善程度.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15~178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量660~1 240 ml,平均810ml.30例均获得随访7~48个月,平均21.5个月.植骨骨性愈合,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固定相邻节段无明显椎间不稳征象.末次随访胸腰段后凸Cobb角、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并后凸畸形既增强了椎弓根钉的固定强度,又矫正了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李国胜;许营民;边朝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14例,其中75例术中进行同种异体骨植骨(植骨组),39例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未植骨组).结果 植骨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2.31±1.40)d,未植骨组(2.12±1.22)d,2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6,P=0.614).114例均获得随访(16.46±8.2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49±0.56)个月.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45±-0.53)个月,未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2.67±0.69)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0,P=0.138).植骨组术后6个月掌倾角(t=3.970,P=0.001)、尺偏角(t=4.230,P<0.001)、桡骨高度丢失(t=3.970,P=0.001)明显少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增强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减少术后复位丢失,改善腕关节功能.
作者:顾利华;何家文;顾龙殿;高黎黎;禹宝庆;周成欢;胡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11-2014-11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25例.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在桡骨远端掌侧置入合适的斜T形锁定加压钢板.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1年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腕关节活动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9.2±1.8)周.术后1年掌倾角(12.68±3.80)°,尺偏角(20.58±4.31)°,桡骨高度(11.71±2.02)mm.术后1年掌倾角(t=17.298,P<0.05)、尺偏角(=10.056,P<0.05)、桡骨高度(t=16.084,P<0.0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能够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军;戴娟;王顺军;石军;钟声;邹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微创通道下目标减压椎间融合及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12-2015-08采用Quadrant微创通道肌间隙入路、椎间孔开窗、目标神经减压、椎间盘摘除、单枚椎间融合器自体颗粒松质骨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82例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81 min;术中出血量90~150ml,平均97 ml;术后切口引流量15~40ml,平均25 ml.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4 ~24个月,平均13个月.复查MRI未见腰背肌萎缩.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1.2±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4.31,P<0.05).结论 微创通道辅助下行目标减压、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操作视野清晰,损伤较小.
作者:唐建华;赵丽丽;黄春明;钟诚凡;邓桂彬;赖剑强;李先民;陈嘉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构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4-01诊治的55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Neer 3部分骨折24例,Neer 4部分骨折31例.采用自体髂骨结构植骨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57.1±6.8)d.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Neer评分法评定:优23例,良2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1.8%;Neer 3部分骨折优13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7%;Neer 4部分骨折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74.2%.术后未发生断钉、断板、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6例出现关节疼痛,4例出现骨折愈合不良,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结论 取自体髂骨结构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
作者:彭冲;王运涛;秦为;黄大社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4-08-2015-03诊治的2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大肠埃希菌切口感染的症状、体征、体温波形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治疗过程,总结其共性临床表现.结果 1例术后6周感染控制欠佳,取出内固定物.术后8周出现L3、4椎间隙MRI信号异常,再次调整抗生素,经过12周抗生素控制,患者体温正常,复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正常后出院,随访1年,感染无复发.1例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取出内固定物,术中发现钉道松动明显,内固定物细菌培养结果同前,术后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患者体温多次反复升高,使用抗生素16周,患者感染控制,切口愈合,残余慢性腰背部疼痛.结论 大肠埃希菌导致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治疗过程较长,变证较多,体温易出现反复,容易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积极扩创及对流冲洗有助于此类感染的控制.
作者:金军伟;和桓德;陈朝伟;赵刚;胡付立;汪号广;秦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疾病(ASD)再次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自2002-01-2008-05行腰椎后路手术的4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中远期随访,分析性别、年龄、融合术式、融合节段、椎板切除、悬浮固定对ASD再手术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492例均获得随访48~136个月,平均84.2个月.24例出现ASD,需再次手术,ASD发生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融合术式对ASD再手术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32)、融合术式(P =0.021)是ASD再手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及PLIF术后患者更易发生ASD,临床医师在选择首次融合术式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作者:胡建伟;尹承慧;张帅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