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张蕾;董宝明;孔延亮;强永乾

关键词:膝关节, 半月板撕裂, 磁共振, 关节镜, 敏感度, 特异度, Meta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高低场强MR设备对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有关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3-01.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SE)、特异度(SP)、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LR)、阴性L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绘制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1 0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R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87,SP为0.92,DOR为89.57,阳性LR为10.78,阴性LR为0.14,AUC为0.959 0;MR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79,SP为0.93,DOR为50.17,阳性LR为10.18,阴性LR为0.23,AUC为0.958 9.对于低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3 5,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47 4;对于高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56 2,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5 4.结论 MR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场强和低场强的MR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Cable-Pin系统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创Cable-Pin系统和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闭合性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微创Cable-Pin系统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30例(张力带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VAS评分、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并发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54.3±9.8)min,较张力带组(48.5±6.1) 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0,P=0.100).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6.8±2.7)周,较张力带组(11.5±1.2)周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50,P=0.001).微创组术后前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2、3、6、12、18个月膝关节功能屈曲度都大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18个月微创组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明显优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Cable-Pin系统治疗髌骨骨折在术后疼痛、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方面要优于切开复位改良张力带内固定.

    作者:宋绍军;唐忠志;冷红林;毛宁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联合手术治疗方法及体会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08-01-2013-12采取股骨头切开复位+股骨近端内翻缩短去旋转截骨+带缝匠肌瓣的髂骨骨块植骨增大髋臼包容、并使股骨头骨骺发育佳的位置作为负重点治疗大龄儿童DDH 9例(10髋).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10个月~5年.末次随访时根据Mckay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4例,良3例(4髋),可1例,差1例.X线片检查:髋臼指数术后下降至16°~28°,平均24°;颈干角110°~145°,平均132°;股骨颈前倾角15°~45°,平均28°.经过长5年的随访,髋关节屈曲<90°者4髋,其中<45° 1髋;无股骨头全脱位者,半脱位3髋;股骨头坏死1髋,占10%.结论根据大龄儿童DDH的特点,选择本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推迟骨关节炎的发生,改善患几的生存质量.

    作者:范韶光;付兴茂;王浩;王剑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术中彩超引导与术中X线透视定位取出四肢金属异物的比较,探讨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的优势.方法 自2009-02-2014-03,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42例(彩超组),术中X线透视取出四肢金属异物44例(X线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在颗粒状及针状金属异物取出术中,彩超组较X线组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彩超引导取出四肢金属异物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取出快速,且能避免术者及患者X线辐射损害.

    作者:康加祥;康两期;林文祥;严康宁;徐伟华;吴市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目的 自行研制一种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并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效能.方法 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专利号:201020575985.8)主体结构由1个带滑动杆的固定爪和1个滑动爪组成.自2010-10-2013-10共52例髌骨骨折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使用髌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导向器,29例)及对照组(徒手置入克氏针,23例).记录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克氏针穿针次数;置针标准性通过下列指标判断比较:CT片测量克氏针与髌骨纵轴的锐角角度α,与髌骨冠状面中轴的锐角角度B,克氏针通过横轴时分别与横轴线上2个3等分点的距离和(a+b),克氏针离关节面的小距离与5 mm的差值之和(c+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穿针次数、置针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髌骨骨折克氏针导向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提高克氏针置针准确性,增强张力带滑动加压性能,充分发挥改良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的优点.

    作者:熊中伟;赵文;申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腿内侧逆行皮支皮瓣交腿应用的体会

    目的 探讨小腿内侧逆行穿支皮瓣在临床上交腿应用的修复效果及经验.方法 自2009-01-2013-12,4例小腿远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断端、胫前肌腱和内固定物缺少皮肤软组织覆盖,一期行交腿皮瓣修复;10例行骨折固定手术或清创术后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再次清创后创面内骨、肌腱、内固定物外露,二期交腿皮瓣修复;3例小腿、足踝部外伤在非手术治疗过程出现皮肤坏死,清创后骨、肌腱外露,后采用交腿皮瓣修复治疗.结果 本组17例均获得平均8.2(6~12)个月随访.16例皮瓣断蒂后成活良好.1例皮瓣断蒂后缝合创面蒂部皮瓣封闭创面,3d后皮瓣出现红肿,将封闭创面敞开引流,之后皮瓣红肿消退,逐渐愈合.14例皮瓣愈合后外观良好,3例为改善皮瓣臃肿外观后期行皮瓣修整术.结论 小腿内侧逆行穿支皮瓣在交腿应用时,皮瓣切取操作更简单,供区损伤更小,临床修复效果良好,适用于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

    作者:王鲁云;郭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

    目的 总结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03-2013-04,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23例.结果 本组21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切口出现皮肤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本组均获得平均14(12~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Bohler角为20°~40°,平均29.6°.磷酸钙人工骨术后6个月完全降解.末次随访时,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临床功能评分:优1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结合磷酸钙人工骨治疗跟骨骨折可以更好地进行关节面复位并维持高度,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肖峰;郭筱秋;肖宏;尹泽龙;赖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大粗隆外展肌复合体及其临床意义

    髋部是下肢大的负重关节,是连接躯体与下肢及上下力传递的支点.髋部与股部肌肉结构与功能比较清楚并受到重视,但二者在股骨粗隆部连接处结构和作用尚未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股骨大粗隆外展肌复合体(FTAMC)的大体结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

    作者:王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Tri-Lock骨保留股骨柄在中青年THA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Tri-Lock骨保留股骨柄(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1-03-2013-08,采用Tri-Lock BPS柄进行THA 19例(19髋).取后外侧股骨大粗隆后缘切口,50°截断股骨颈,取出股骨头,修整股骨颈,使用髓腔锉股骨远端扩髓.扩臼至能完全容纳下臼杯,待彻底止血后置入人工臼杯.置入Tri-Lock标准头颈,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标准头颈试模位置、松紧度、活动度以及稳定性,取出试模后,安装陶瓷颈后复位.结果 本组切口长度(9.3±1.5)cm,术中出血量(300.0±141.0)ml.19例均获得随访3~31(19.5±8.0)个月,术后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异位骨化、假体松动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疼痛均解除,双下肢等长,无跛行,髋关节屈曲度70°~110°.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58.4±18.6)分,末次随访时提高到(97.3±3.9)分,各分项及总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双侧股骨偏心距差值为(4.9±2.9)mm,术后为(2.0±1.7)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76,P<0.01).结论 Tri-Lock BPS柄在中青年THA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徐杰;郭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7-08-2011-08采用切开复位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新鲜、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下骨折18例.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大小合适的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根据股骨近端角度预弯,将钢板贴伏于股骨外侧,在近端钢板孔内用1或2枚空心钉导针置入股骨颈长轴方向,依次固定钢板螺钉,并经导针置入空心钉.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8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ml,平均70 ml.手术切口6~10 cm,平均7 cm.18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髋内翻、旋转畸形及髋、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长度差10 mm),经延长26个月的随访观察,双下肢恢复等长.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评定疗效:优15例,良3例.结论 大龄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切开复位干骺端加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陈林;赵友明;王新华;郭伟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头颈吸收短缩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 探讨对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头颈吸收短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自2009-10-2012-10对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头颈吸收短缩23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在预定平面截断股骨颈,松解关节囊后进行假体置入.本组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选择生物型假体,其中初次置换生物柄17例,圆锥形生物翻修柄6例.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9.5(14~50)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从术前(36.35±2.11)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89.5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8,P<0.05).术后X线片均显示股骨柄生物填充固定良好,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骨性固定.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应根据髓腔形态、股骨距完整性及骨质疏松情况选择适配的股骨假体柄类型.采用髋关节复位后梯次松解法可安全、有效地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进行分层松解.

    作者:甄平;李旭升;田琦;周胜虎;任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的研究现况及临床应用

    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和人工关节翻修等造成的骨缺损,均需要骨及其替代材料修复.异体骨及异种骨来源有限、价格昂贵,且有抗原消除不彻底及传播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缺点;自体骨移植有增加手术创伤及供骨区疼痛、感染的弊端.骨替代材料避免了生物源性修复材料的缺点,且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用于填充缺损部位,起到支撑及引导细胞、血管及骨组织长入并生长的作用,或诱导骨前体细胞分化形成新骨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骨科医生的青睐.

    作者:周朝玺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01-2013-01,对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获得随访的110例股骨干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采用闭合复位,50例采用切开复位.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闭合复位组获得平均14(6~20)个月随访,切开复位组获得平均16(8~22)个月随访.闭合复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分别为(84.170±15.228)min、(149.250±33.659)ml、(5.290±1.113)个月、(86.980±6.736)分,切开复位组分别为(84.940±15.745)min、(441.800±76.277)ml、(8.170±2.123)个月、(82.100±9.351)分;闭合复位组与切开复位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较切开复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复位组术后2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出现股骨外旋畸形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切开复位组术后6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浅表感染,1例深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0%.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时,闭合复位疗效优于开放复位.

    作者:付备刚;王秀会;蔡攀;夏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03-2013-06诊治的62例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及后侧柱骨折的资料,采用单切口单钢板固定28例,采用单切口双钢板固定34例.结果 62例术后随访7~96个月,平均1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64~91分,平均81分;其中优38例,良21例,可3例,优良率95.2%.单切口单钢板组HSS评分(77.99±7.03)分,单切口双钢板组HSS评分(83.82±5.73)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1).结论 对累及胫骨平台内侧柱、后侧柱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满意内固定及术后积极正确功能锻炼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且双钢板固定优于单钢板固定.

    作者:陈日江;童艳;吴福春;廖发科;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入路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4-08诊治的68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传统膝后S形或正中纵形切口入路34例(传统组),采用改良微创入路34例(改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 64例均获得随访4-15个月,平均11.5个月.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手术时间更少、切口长度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组疗效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5,P=0.001).结论 改良微创腘窝内侧纵形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切口小,但视野较开阔,在直视下即能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且不必分离腘窝的血管神经束.

    作者:刘根就;滕范文;赵云芳;王淑和;周植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Gamma 3型髓内钉在固定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对防腐股骨标本,每对标本配对随机分为A组和B组,所有股骨标本制成31-A2.2型骨折模型,A组使用Gamma 3型髓内钉固定,B组使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力学测试机上进行轴向压缩、扭转、破坏试验.结果 在1 200N载荷时,A组轴向刚度为(306.52±11.32)N/mm,B组为(258.38±14.63)N/mm,A组的轴向刚度较B组高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74,P=0.03).A、B组在扭转角为0.5°、1.0°、1.5°、2.0°、2.5°时的扭矩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扭转刚度为(1.35±0.06)N·mm/deg,B组为(1.48±0.09)N·mm/deg,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5.00,P=0.13).A组大屈服载荷为(3 101.33±174.83)N,B组大屈服载荷为(2 396.68±142.07)N,A组大屈服载荷值较B组高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2,P<0.001).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在内固定治疗以31-A2.2型骨折为例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轴向负重力学性能不如Gamma 3型髓内钉,不宜作为首选内固定.

    作者:江伟;刘跃洪;杨灵;徐巍;刘树平;张德盛;陈曦;汪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主钉断裂1例

    笔者于2014-02诊治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主钉断裂1例,报道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83岁.因“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髋部畸形、疼痛”入院.8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右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在外院行切开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卧床3个月,并扶拐下地,逐渐出现髋部畸形、疼痛.入院时查体:右髋关节外侧切口愈合,局部肿胀、畸形,皮温正常,右下肢短缩约1.5 cm,右下肢纵向叩痛(+).X线片显示骨折未愈合,PFNA主钉断裂,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图1).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

    作者:刘光大;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CNKI、CBM、万方数据库有关TKA术中应用TXA行关节腔注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RCT),同时手工检索图书馆馆藏期刊.依照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后,使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 5.2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个RCT和1个qRCT,合计8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可以减少TKA术后血红蛋白(Hb)的丢失量[SMD=-0.63,95%CI(-0.81,-0.45),P<0.000 01]及降低术后输血率[RR=0.28,95%CI(0.20,0.38),P <0.000 01];②安全性:与对照组相比,关节腔注射TXA不增加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RR =0.66,95%CI(0.24,1.84),P=0.43].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TKA术中关节腔注射TXA能有效减少术后失血量,且不增加术后发生DVT的风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计忠伟;包倪荣;赵建宁;倪建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三平面复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三平面复位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3-12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的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通过手法及牵引复位后不能达到解剖复位,采用器械辅助微创三平面复位.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85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35~140 ml,平均75 ml.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切口及穿刺针眼均愈合良好,无感染.复位情况按照Baumgaertner等的标准评定:优23例,可5例.结论 器械辅助微创三平面复位能够使股骨粗隆间骨折达到良好的闭合解剖复位.

    作者:张绍华;岳晓东;刘长宾;郝晓伟;孟亚强;李德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

    目的 探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3-2012-07采用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21例,分别依据Matta标准和Majeed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21例均获得平均15.3(11~24)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X线片按照Matta标准评定:优10例,良好8例,可3例,优良率85.7%.骨盆功能依据Majeed评分评定:优7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 经皮锁定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后环不稳定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余建;梁文清;谢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及高低场强MR设备对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 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万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筛选有关MR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均由建库至2013-01.采用Metadisc 1.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SE)、特异度(SP)、诊断比值比(DOR)、阳性似然比(LR)、阴性LR及95%CI;异质性采用I2检验分析,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采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绘制漏斗图评价纳入文献的发表性偏倚.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合计1 0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R对膝关节内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87,SP为0.92,DOR为89.57,阳性LR为10.78,阴性LR为0.14,AUC为0.959 0;MR对膝关节外侧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合并SE为0.79,SP为0.93,DOR为50.17,阳性LR为10.18,阴性LR为0.23,AUC为0.958 9.对于低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3 5,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47 4;对于高场强(≥1 T)的MR,内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56 2,外侧半月板MR诊断的AUC为0.975 4.结论 MR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高场强和低场强的MR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差别.

    作者:张蕾;董宝明;孔延亮;强永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