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如国;马先华;付晓旭;刘琛;任澍;王晋;孙智力;姜宁
目的 探讨经改良的空心钉注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2例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经髂骨采集200 ml骨髓血,通过全封闭的血细胞分选系统采集BMSCs,采用改良带侧孔的生物型空心钉的钉尾向骨折端注射BMSCs.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3枚空心钉平行固定.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实验组出现3例骨不连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照组出现6例骨不连及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实验组在术后至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改良的生物型空心钉在骨折端注射BMSCs能够有效地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崔崟;史定伟;谢幼专;王秀会;许国祥;陆耀刚;付备刚;王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8-04-2011-04对3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和3例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架拆除时间、术后行走能力及术后并发症.观察髋关节、膝关节活动度和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20~41(20.9±6.8)min,住院时间2~7(3.0±0.8)d,骨折愈合时间6~12(8.6±2.1)周,外固定架拆除时间11~15(11.2±1.5)周.术后11例出现针道感染,通过口服抗生素、加强换药和对周围皮肤护理后获得痊愈;4例因Shanz钉松动导致髋内翻并畸形愈合;6例肢体短缩超过2 cm;1例在拆除外固定架后出现再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论 较少的术中失血量、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早期肢体活动和较少的并发症是采用宝来特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同时具有微创手术的特点,可以快速恢复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作者:丁强;邢庆胜;周献伟;刘又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半月板曾被认为是膝关节无功能组织,对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移除损伤的半月板被公认为唯一有效方法,术后疼痛症状立即缓解使得该方法一度被认可.随着对半月板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学者们发现在移除半月板后将会造成膝关节负荷传导紊乱、关节软骨应力集中,并逐渐发展为骨性关节炎[1-2].这一认识彻底改变了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静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线与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7-08-2013-02共诊治髌骨骨折65例,采用可吸收钉联合可吸收线内固定35例(可吸收钉组),采用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30例(空心钉组).结果 65例均获得随访16 ~36个月,平均30个月.2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可吸收钉组在手术时间、骨折临床与影像学愈合时间、恢复劳动能力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1、4、8、12、16、32周髌骨骨折Levack功能评分方面优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线联合可吸收线治疗髌骨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较高,无需二次手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作者:喜占荣;布林;李淑芳;周朝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0-01-2012-10诊治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60例(64足),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A组)和解剖型跟骨钛板内固定(B组)治疗各30例(32足).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Kofoed评分、Maryland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12~16个月,平均13.2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明显优于B组;2组Maryland评分、Kofoed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闭合复位空心钉和解剖型钛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前者相较后者更有优势,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磊;钱宇;梁文清;韩维奇;郦仕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空心钉与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01-2012-10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方法对241例股骨颈骨折进行研究.PRP+空心钉组121例在闭合复位内固定基础上早中期进行PRP干预治疗.单纯空心钉组120例未进行PRP干预.结果 PRP+空心钉组120例、单纯空心钉组118例获得随访12~36个月,平均23.5个月.PRP+空心钉组与单纯空心钉组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8.789 2,P=0.000 1),且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t=23.852 1,P=0.000 1).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更好的手术方案.
作者:秦立武;姜红江;黄相杰;宋修刚;江和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3-07采用胫骨平台解剖型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患肢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后倾角(PA)及胫股角(FTA).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59.0±14.2)min,术中出血量(96.0±16.7)ml,住院时间(13.6±4.5)d.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6.8±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3.6±2.8)周.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7±5.6)分,优良率93.5%.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的患肢TPA、PA及FTA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后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内固定放置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作者:邬黎平;黄远翘;张敏;李宝丰;朱小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 对62例高龄(>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牵引复位Gamma 3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4例无明确合并症,合并症较多的为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脑梗死后遗症.结果 62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并发症9例,术后无切口感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的安全保障,充分评估和有预见性的早期处置是治疗有效的前提.
作者:鲍磊;马华松;周雪峰;白克文;王蒙;彭军;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髌骨骨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内固定,对照组40例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2个月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2~12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中,观察组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及局部皮肤刺激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骨折移位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尾零切迹可折断式髌骨固定针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可以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刚;徐自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前侧联合后侧入路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侧联合后侧入路对17例累及后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测量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均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9.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7周.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5.3±3.1)分.结论 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史豳豳;俞钰贤;陶初华;朱建东;王永刚;顾春江;王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骨水泥间隔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03-2012-03,采用一期置入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二期翻修重建术治疗8例TKA术后感染.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骨水泥间隔器相关的骨折、脱位及不稳定.2次手术间隔期为12~20周,平均15周.患者在间隔期均能扶拐行走,屈膝无明显受限,活动度90°~120°,平均100°.间隔期膝关节功能KSS评分平均81分.二期翻修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与新的感染.结论 个性化制作的骨水泥间隔器与原假体取出后的腔隙完美匹配,并且能大程度保留术后关节的活动度,治疗TKA术后感染疗效可靠.
作者:程斌;姚小涛;丁真奇;刘晖;翟文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11-2013-07诊治的21例(22足)跟骨骨折畸形愈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除膨出的跟骨外侧壁并松解腓骨肌腱,行跟骨截骨重建丘部距下关节融合术.比较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3(3~54)个月随访.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22足融合处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丘部高度、跟骨宽度、AOFAS评分、VA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截骨丘部重建距下关节融合术能矫正跟骨畸形,恢复后足外形、力线及功能,缓解跟骨畸形愈合引起的症状,临床疗效良好.
作者:潘文杰;肖琳;马建兵;孙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受伤机制定义后Pilon骨折,探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术前对踝关节骨折行X线片和CT检查,对符合后Pilon骨折定义的15例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4例获得平均14(12~2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1例外踝切口出现浅表皮缘坏死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钢板外露、感染、断钉及后方骨折块移位发生.末次随访时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优1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 后Pilon骨折为>25%的后踝骨折,对其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早期可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常保磊;汪少春;何汝飞;蔡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7-2014-01行THA的275例(326髋)AS,按是否发生术后假体脱位分为脱位组与未脱位组,分析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结果 275例(326髋)中18例(18髋)发生脱位,发生率为5.52%.单因素分析脱位组与未脱位组是否合并脊柱后凸、是否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是否过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脊柱后凸、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角及前倾角过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影响因素.结论 脊柱后凸畸形、骨盆后倾、髋臼假体外展及前倾角较大是AS行THA术后假体脱位的高危因素.
作者:吴剑;蔡贤华;游洪波;秦星星;刘艳西;郑勇;鲍同柱;石振;范江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后均出现骨不连,其中肥大型骨不连12例,萎缩型骨不连4例,感染性骨不连2例.1例取出内固定,选择单髋石膏外固定;2例感染性骨不连采用AO外固定架固定;15例更换髓内钉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60~160 min,平均90 min;术中输红细胞400~600 ml,平均440ml.18例均获得随访14~26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定疗效: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疗效差的1例因反复感染,骨折仍未愈合.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①内固定选择失误或钢板未放置张力侧;②骨折合并骨缺损,未一期植骨;③骨折部位血液循环损伤严重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进而内固定疲劳失效;④术后早期负重或不恰当的功能锻炼.
作者:张如国;马先华;付晓旭;刘琛;任澍;王晋;孙智力;姜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辩证分期用药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26例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疗效根据X线片所示骨痂定量分析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定.结果 观察组骨痂生成时间较对照组短,生成量较多,骨折愈合更快.术后12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90.06±5.06)分,高于对照组(84.32±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1,P=0.028).结论 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联合中医辨证分期用药治疗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飞;倪向阳;许平;高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微创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情况.方法 自2011-02-2012-05采用跟骨外侧八字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2例(25足).在跟骨后外侧面移行处作纵形切口,长度同跟骨前后位射影高度,再于外踝尖与第5跖骨基底连线外踝侧起作长约3.0 cm的切口,自腓骨肌肌腱上侧进入,直至后距下关节面,与跟骨后外侧切口成八字形.结果 本组22例均获得平均17(12~22)个月随访.无切口皮肤坏死,骨折均一期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9足,良4足,可2足,优良率92.0%.结论 八字形切口很好地避免了L形切口后形成的皮瓣,进而从源头上解决了跟骨骨折术后皮瓣坏死问题.
作者:冉党红;祝先锋;刘玉春;何大鹏;胡祥浩;王晓平;樊俊刚;张江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06-2013-01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8例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每次随访时行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疗效评估,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均获得平均24(12~48)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6(12~24)周.术后无感染、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愈合、复位丢失、内固定失效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采用锁定钢板结合钛缆环扎内固定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是一种合理而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都斌;王勇;蒋建农;张盘军;郝思春;焦杰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6-10-2012-07采用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12例(12足).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12例获平均13(9~2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架,2例出现支架螺钉松动.末次随访时3例骰骨外侧壁较健侧短缩约2 mm,9例患足无疼痛、步态正常,3例足背外侧步行轻微肿痛.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73~95分,平均86分.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支撑固定结合植骨治疗骰骨压缩骨折,既可恢复足外侧柱长度,又不损伤关节面,是治疗骰骨压缩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姚书章;臧建成;刘国强;袁令晨;左俊水;杨宗宇;武晔;刘核达;郜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结合3种小腿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8-2013-06诊治的3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彻底清创并应用封闭负压引流5~7 d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瓣修复,17例应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8例应用外踝上穿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3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12个月,无感染、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皮瓣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足踝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处理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后,合理个体化选择小腿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可减少感染机会及肉芽瘢痕,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王海峰;朱捷;赵光勋;甘正祥;李明;方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