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环照;严照明;王超平
Hoffa骨折发生率较低,关于其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1,2].笔者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共收治Hoffa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新;刘庆军;郭志民;林斌;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6年11月收治经腕舟状骨月骨掌侧脱位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3岁,因劳动时不慎自高处坠落,右手掌着地摔伤,伤后昏迷5 min,清醒后诉右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右手中环指麻木.入院查体:右腕肿胀,腕关节掌背侧均增厚,变圆,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手指呈半曲位,伸直困难,手掌桡侧及中环指感觉麻木.CT示右颞部硬膜外少量血肿,X线片示右腕舟状骨骨折,月骨脱位.
作者:王焯;丁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技术成熟可靠,可极大限度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行走功能.但国外进口假体高昂费用是制约手术治疗广泛普及的重要原因[1].国内吕厚山教授主持开发了TC-Dynamic全膝关节置换系统,具有适合国人特点、中等价位、高性价比的优点.笔者于2004年5月~2006年5月,应用此系统治疗24例晚期膝关节炎,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嵘;朱克文;黄立明;林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针对临床手术中应用到的新方法,进行模拟分析及研究,验证手术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为该手术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单元法建立腰椎、椎弓根螺钉及椎间融合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它们的约束条件及模型实际的受力条件进行加载,进行应力及应变分析.结果 得到2个固定模型中融合器及椎弓根螺钉的受力图及位移图,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 该模型在不同的受力条件下,螺钉及融合器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枚融合器平行放置与1枚成45°方向放置两种模型在载荷作用下螺钉受力均在允许范围内,验证了该手术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杨国标;吴愧;马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华长城钉棒系统(CGWS)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GWS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36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损伤节段椎管狭窄改善明显,所有病例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该系统设计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一种方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金华;杨同其;鲍自立;耿桂平;倪建平;徐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闭合性踝部骨折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结果,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手术治疗闭合性踝部骨折85例,其中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7例,通过对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Baird-Jackson疗效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手术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急诊手术组明显少于择期手术组,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提示两组间的终治疗结果差别不大.结论 对于闭合性踝部骨折,急诊手术有明显优越性,若条件不允许时,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择期手术也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结果.
作者:高卫民;张怡五;杨星华;王晓勇;官正华;邓天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自1997年3月~2003年3月对49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采用改良Elmslie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旭辉;曹飞;魏宽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治疗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4例足部及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应用超大面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结果 本组皮瓣全部生长良好,无坏死,术后随访2个月~1年,皮瓣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经采取一定措施后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部大部分及远端软组织缺损.
作者:黄敢;陈雪松;王元山;管力;张黎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是所有开放性骨折中为严重的,大部分患肢必须予以截肢治疗.在保留的肢体中若血管损伤重视不够、修复不良,或伤口感染将导致终仍然要行截肢的危险.笔者自2005年3月~2007年4月,收治49例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其中保肢的17例现对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王晓峰;胡浩良;徐荣明;校佰平;毛伟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经常反复扭伤踝关节,走路不便.笔者自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采用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志权;李瑞国;陈杰;王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可膨胀自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24例长骨干骨折行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固定.固定材料:以色列DISC-O-TECH公司提供的可膨胀自锁髓内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平均出血量为120 ml,均未输血.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关节活动度均满意.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脂肪栓塞、肢体短缩、旋转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可膨胀自锁髓内钉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长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毛汉兴;沈国平;孙华;张小峰;罗从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鹿茸多肽(PAP)诱导的兔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复合胶原膜(MCMG)对兔膝关节局部全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 3组,A组以PAP诱导后的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B组以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后的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C组以自体MSCs和MCMG修复软骨缺损.分别于术后2、4和8周取材进行大体、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根据关节软骨组织学计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对术后8周大体及各阶段组织学形态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组修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 经PAP诱导的兔自体MSCs/MCMG支架复合物可促进软骨缺损的快速修复,恢复软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作者:王日雄;林建华;修忠标;陈雷;吴朝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了解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制成双侧桡骨中段3 mm骨缺损,三组术后每日分别予以肌肉注射0.1 ml/kg、0.2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和0.2 ml/kg生理盐水.术后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①不同剂量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均能使骨折处的BMP-2、TGF-β1和VEGF表达量在各时间段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②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BMP-2、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也增加,且表达的高峰期提早.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能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TGF-β1和VEGF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李章华;王志林;周月容;汪喆;陈学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Apofix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本组15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失随访.结论 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可为寰枢椎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环照;严照明;王超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VCF)是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常导致脊柱后凸畸形,引起疼痛,传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镇痛、外固定支具等.笔者自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9例VCF共12个椎体施行了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毓鸿;谢晓勇;李平生;李玉茂;赵勇;蔡奋忠;黄银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对直腿抬高试验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索,讨论腰腿痛的致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根据MRI与神经根关系分为4组,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型和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①直腿抬高试验是否阳性与性别、年龄、病程无关;②患肢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与椎间盘突出方向密切相关;③直腿抬高试验的出现与疼痛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本组分析应重新认识直腿抬高试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伟;刘益善;冯宇;毕永民;王飞;范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采用前后路不同术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96例腰椎滑脱症.经前路手术34例,后路62例.均进行功能及影像学评价.结果 经5~8年随访(平均6.5年),前路组:优27例(79.4%),良5例(14.7%),可2例(5.9%).后路组:优49例(79.0%),良9例(14.5%),可4例(6.4%).结论 两组均获得有效治疗,但在融合质量方面,前路优于后路.
作者:李振宇;陈扬;闫洪印;余铮;田长庆;顾洪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治疗小腿外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60例小腿外伤性缺损伴骨外露分为常规换药组,VS组,每组分别为30例,观察比较两组创面清洁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 常规换药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6.93±9.97)d.VS组平均(12.67±4.49)d,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VS是治疗小腿外伤性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作者:刘红旗;张海生;段献荣;杨海平;马国华;张海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复杂、严重的创伤均可出现,在行组织瓣保修重建之前创面的条件改善及保护是一较大的难题,常出现创面感染骨感染而为后期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后期修复重建的效果.自2003年4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了人工皮(PVA)覆盖保护创面结合后期利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重建创面,达到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嘉庆;马华;赵奎;易松;王华;孟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不稳(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采用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 本组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固定可靠;注意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盈奇;龚遂良;张炳祥;戴加平;童春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