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嵘;朱克文;黄立明;林影
目的 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了解鹿瓜多肽注射液促进骨折愈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制成双侧桡骨中段3 mm骨缺损,三组术后每日分别予以肌肉注射0.1 ml/kg、0.2 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和0.2 ml/kg生理盐水.术后1、2、4、6周分批处死动物,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①不同剂量的鹿瓜多肽注射液均能使骨折处的BMP-2、TGF-β1和VEGF表达量在各时间段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增高(P<0.05);②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BMP-2、TGF-β1和VEGF的表达量也增加,且表达的高峰期提早.结论 鹿瓜多肽注射液能调节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TGF-β1和VEGF的合成和分泌,进而调节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李章华;王志林;周月容;汪喆;陈学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UMMIT枕颈固定系统经颈椎弓根内固定在枕颈融合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7例不同原因引起上颈段不稳(新鲜骨折5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2例),采用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进行枕颈融合术.结果 本组均获得骨性融合,2例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经颈椎弓根内固定SUMMIT枕颈固定系统固定可靠;注意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严盈奇;龚遂良;张炳祥;戴加平;童春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4年10月为1例示指离断,应用带足背皮瓣的跖趾关节、部分第二趾再造桥接断指,一期完成了骨、关节、皮肤缺损的修复以及手指再植,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巨积辉;侯瑞兴;赵强;李雷;金光哲;王汉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距骨骨折并不多见,由于损伤易形成距骨缺血坏死,继发性创伤关节炎,处理较为困难.笔者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距骨骨折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树民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退行性腰椎不稳症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采用手术植入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32个,其中1个间隙植入2个6例,植入1个12例,2个间隙各植入2个1例,2个间隙各植入1个2例,其中19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无椎间隙感染和排斥反应.摄X线检查示患者手术撑开后的椎间隙高度恢复.结论 异种皮质骨内固定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植入的一些并发症,是一种防止和治疗腰椎不稳的新方法.
作者:朱立新;靳安民;曹延林;童斌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硅胶薄膜囊预防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可能性和有效性.方法 取6具甲醛固定的老年女性脊柱标本(T12~L5)制成36个单椎体,刮匙在椎体前3/4制成体积约为6 ml单侧或双侧空腔,分别直接注入骨水泥和先置入壁厚100μm、200μm的硅胶薄膜囊后再注入骨水泥.结果 壁厚100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和直接注入骨水泥一样能较好地嵌入到周围骨小梁内,不形成界面.而壁厚200 μm的硅胶囊虽能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分布,但会在骨小梁间形成界面.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中置入壁厚100 μm的硅胶薄膜囊包裹骨水泥可控制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并能嵌入到骨小梁间隙,不形成界面,有效预防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孙钰;吴乃庆;曹晓建;金正帅;李翔;宋李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中华长城钉棒系统(CGWS)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CGWS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36例,并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伤椎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损伤节段椎管狭窄改善明显,所有病例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该系统设计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伴不全瘫的一种方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
作者:朱金华;杨同其;鲍自立;耿桂平;倪建平;徐彬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单侧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在退变性腰椎疾病的应用.方法 采用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89例.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融合率为100%.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15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6分,术后平均13.8分,随访结果采用改善率表示,术后平均改善率89.47%.优级改善率75%~100%共71例(79.78%),良级改善率50%~74%(11例),可级改善率25%~49%(7例).本组优良率92.13%.结论 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融合率高,可早期康复.
作者:马维虎;徐荣明;孙韶华;黄雷;应江炜;蒋伟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6年3月1日收治开放性距骨骨折并反向距骨下脱位1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从3 m高木梯竖直摔下,左足触地时足底外侧触石头,内侧悬空造成左足强力外翻,致左内踝部开放性损伤30 min就诊.
作者:张永祥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3年6月~2005年5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56例.按AO分类标准:A型20例,B型19例,C型17例.结果 48例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8~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均无感染、骨不连、钢板松动等并发症.按照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38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固定(BO)原则,内固定牢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软组织的修复.
作者:唐佩福;姚琦;黄鹏;王岩 刊期: 2007年第11期
Hoffa骨折发生率较低,关于其手术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1,2].笔者自1996年4月~2000年4月共收治Hoffa骨折11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林新;刘庆军;郭志民;林斌;丁真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对直腿抬高试验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探索,讨论腰腿痛的致病机制,为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根据MRI与神经根关系分为4组,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分型和临床分型具有相关性.①直腿抬高试验是否阳性与性别、年龄、病程无关;②患肢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与椎间盘突出方向密切相关;③直腿抬高试验的出现与疼痛的致病机制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本组分析应重新认识直腿抬高试验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伟;刘益善;冯宇;毕永民;王飞;范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疗效.方法 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采用后路Apofix内固定系统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本组15例获得骨性融合,1例失随访.结论 Apofix内固定系统后路植骨融合可为寰枢椎提供可靠的稳定性,是一种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靠方法.
作者:张环照;严照明;王超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是骨科治疗中的一个难题.以往多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其疗程长,患者经济及心理负担较重.笔者自2001年6月~2005年8月,采用一期闭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16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正红;向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1例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采用腓骨解剖型钢板联合应用双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获5~40个月随访,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感染,无局部不良反应.参照改良Baird及Jackson的主、客观和X线片评价:优19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腓骨远端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Ⅲ度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吴艳刚;王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闭合性踝部骨折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结果,为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手术治疗闭合性踝部骨折85例,其中急诊手术38例,择期手术47例,通过对两组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Baird-Jackson疗效评分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在手术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急诊手术组明显少于择期手术组,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提示两组间的终治疗结果差别不大.结论 对于闭合性踝部骨折,急诊手术有明显优越性,若条件不允许时,可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择期手术也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结果.
作者:高卫民;张怡五;杨星华;王晓勇;官正华;邓天琼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自2000年10月~2006年1月,笔者对21例下肢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方礼明;符波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笔者于2006年11月收治经腕舟状骨月骨掌侧脱位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3岁,因劳动时不慎自高处坠落,右手掌着地摔伤,伤后昏迷5 min,清醒后诉右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右手中环指麻木.入院查体:右腕肿胀,腕关节掌背侧均增厚,变圆,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手指呈半曲位,伸直困难,手掌桡侧及中环指感觉麻木.CT示右颞部硬膜外少量血肿,X线片示右腕舟状骨骨折,月骨脱位.
作者:王焯;丁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经常反复扭伤踝关节,走路不便.笔者自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采用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刘志权;李瑞国;陈杰;王志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在现代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复杂、严重的创伤均可出现,在行组织瓣保修重建之前创面的条件改善及保护是一较大的难题,常出现创面感染骨感染而为后期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后期修复重建的效果.自2003年4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了人工皮(PVA)覆盖保护创面结合后期利用各种组织瓣修复重建创面,达到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周嘉庆;马华;赵奎;易松;王华;孟林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