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风雷;张美超;高中华;袁浩
我院自2001年8月~2004年4月应用国产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迪康公司)固定后踝治疗三踝骨折48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侯凌枫;黄儒收;李玉;吴兴;孙伟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松质骨部位的固定,并取得了公认的效果[1].将可吸收螺钉应用于皮质骨,临床上未见报道.我院自2001年10月~2003年5月,应用超高分子量聚-DL-乳酸(Poly-DL-lactid acid,PDLLA)可吸收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和肱骨干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曹立海;曲家富;彭义;李绍光;杜晓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经验,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方法.方法本组130例(141足)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根据修复方法分为游离皮片、局部皮瓣、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交腿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按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创面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良,创面有少许水疱坏死,通过换药自行愈合;一般,坏死的比例在10%以下、植皮封闭创面;差,坏死比例在10%以上,需重新考虑创面封闭.结果游离植皮优良率91.68%;局部皮瓣优良率91.30%;小腿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优良率90.91%;游离皮瓣优良率90.00%;交腿皮瓣优良率93.33%;五种封闭创面方法优良率经Sas统计软件包作χ2检验,P>0.05,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应根据创面及其周围情况选择适宜的修复方法.
作者:卢耀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对37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1.5岁),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3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1例死于ARDS.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保障.
作者:冯经旺;尹知训;沈景辉;尹憬颀;冯翔宇;林智锋;谭志伟;李志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aap锁骨钩钢板和Wolter钢板治疗肩锁关节疗效相似,aap锁骨钩钢板相对损伤较小、操作更简单快捷.自2000年5月~2003年10月用此两种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42例.报告如下.
作者:马海涛;姚晓聪;刘道君;陈亿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1997年9月~2004年3月采用闭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8例新鲜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报告如下.
作者:应锦河;吕国强;柳育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肱骨骨折在四肢骨折中占1%,肱骨骨不连大多数发生在肱骨中下段.由于肱骨解剖特点、反复手术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原因使肱骨骨不连的治疗难度增加,作者在1999~2003年间应用Y形钢板和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骨折骨不连17例,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徐建德;扬晓荣;艾斯卡尔;黄群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32P-磷酸铬胶体放射性滑膜切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远期疗效和放射性损害.方法对1986~1988年间用32P-磷酸铬胶体作放射性滑膜切除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远期疗效、复发、放射性损害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少、无明显放射性损害.结论32P胶体放射性滑膜切除是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行方法.
作者:梁熙;王因希;柯银强;安洪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显像设备的进步和骨显像检查技术的提高,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适应证进一步的扩展.除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骨的良、恶性病变能力上进一步增强外,在骨科疾病的早期诊断上具有更重要价值,能在影像学诊断之前检测出成骨细胞活力的改变,为骨肿瘤、骨愈合、骨髓炎、应力性骨折、关节炎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临床依据,也使骨显像在核医学和综合影像学领域的地位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作者:刘晓梅;李增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髋部外展支架治疗Perthes病的效果,分析其生物力学原理.方法用髋外展支架治疗214例、222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参照廖前德法按优、良、可、差4个等级评价治疗效果.建立股骨上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测定髋外展时股骨头内部和股骨颈的应力.结果所有病例经过2年以上的随访,优202髋,良18髋,可2髋.力学分析髋外展时,股骨头内部的应力逐渐缩小;股骨颈的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则逐渐增大.结论用髋部外展支架治疗Perthes病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髋外展可改变应力由股骨头经股骨颈的传导.
作者:史风雷;张美超;高中华;袁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以微创的术式,用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有较多的报道.我院在术中使用一种自制的专利器械,能使同类型手术所致的创伤降低到小程度,术中出血量减小到少程度.现将我院1999~2003年治疗的58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董家胜;刘元朗;郑一舟;杨军;张捷;吴俊;章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本院地处青藏高原,海拔2808 m,1994~2003年我科共收治胫骨远端平台骨折(Pilon骨折)8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兵;王海峰;邓江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不同用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强度和硬度的影响,明确恢复椎体强度及硬度所需的小骨水泥用量.方法取5具老年女性(65~73岁)48个脊椎标本(T6~L3),分解后压缩并测量其强度和硬度,将3、5、7 ml PMMA和CPC注入压缩后的椎体,再测其强度和硬度,并与原来的强度和硬度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椎体注入骨水泥后强度都得到恢复,注入5 ml、7 ml骨水泥后强度明显增加;注入PMMA后硬度都得到恢复,而注入CPC 5 ml、7 ml才能恢复椎体硬度.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注入骨水泥可有效恢复椎体的强度和硬度,此结果可有利于指导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云虎;刘亚;邵连芹;朱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制动条件下豚鼠跟腱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方法用股骨闭合骨折法造模,4~8周后切取豚鼠跟腱,分别用天狼猩红及甲苯胺蓝染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Ⅰ、Ⅲ型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变化,并半定量分析.结果制动后Ⅲ型胶原含量相对明显增加,并且成纤维细胞及蛋白多糖也增多.结论制动加速肌腱基质的分解,提倡减少制动时间,加强锻炼.
作者:艾进伟;黄昌林;吕荣;王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验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设计和强度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并就其临床应用和改进提出合理建议.方法分别建立人全股骨及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全股骨模型和两种骨折模型进行垂直加载,了解各模型的应力分布和应变特点.结果①在承重载荷下,全股骨模型的股骨干中下1/3处的应力大,两种骨折模型的股骨干应力集中部位位于距主钉末端4 mm的远侧部位.②两种骨折模型在垂直载荷≤700N时,其应力分布与全股骨模型相似.③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钉体应力集中于中下1/3处,而锁钉孔周围部位无明显的应力集中.结论①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②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静力型固定股骨干横形和粉碎性骨折,患者在术后早期患肢可部分负重.
作者:汪金平;杨天府;杨小奇;钟凤林;殷光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自2002~2004年,收治肱骨远端双柱骨折13例,采用鹰嘴截骨及双钢板内固定,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24~65岁,平均37.6岁,其中T形3例,Y形2例,H形4例,多轴面骨折4例,其中1例伴尺神经断裂.术中采用显微镜下束膜缝合,术后4个月恢复.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6例,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均为高能量损伤,跌伤1例,按Jupiter分型均为双柱骨折[1].伤后8 h内手术9例,8 h~3 d 2例,1周后手术2例,伤口一期愈合11例,二期愈合2例,无感染病例.
作者:丁彩田;闻兴高;张勤中;吴有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磷酸钙骨水泥(CPC或CPBC)是一种自固型非陶瓷型羟基磷灰石类材料,1985年由Brown和Chow首先研制出用于骨移植和修复[1].它是一类以各种磷酸盐为主要成份,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自固化能力及降解活性、成骨活性的无机材料.它还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可任意塑型,固化过程等温性等特点,是目前唯一既能自行固化又能产生骨传导效果的骨修复材料.1991年CPC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同意用于临床.近年来随着对CP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展开,取得了许多成果.现对其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赵辉;倪才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交通及工伤事故的增加,距骨骨折并脱位在临床上逐渐增加,由于距骨骨折脱位并发症较多,且较严重,应及时可靠的复位固定,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自1998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兵;李玉宝;芈吉强;于锡欣;崔斌昌;谭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十分常见,对于Allman Ⅲ度完全性脱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式也比较多,也各有优缺点.我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8月,采用肱二头肌短头腱重建喙锁韧带聚苯乙烯线固定治疗Ⅲ度肩锁关节脱位24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东;黄涛波;金才益;陆金荣;徐阿炳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