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全;丁晟;张克勇;王焯
腰椎外伤性完全脱位临床上少见,部分患者仍存在神经功能,甚至有的无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在处理方法上,有其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王元山;周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9年月10月以来用张家港市金象医用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可调式髌骨骨折整复器(简称整复器)治疗髌骨骨折60例,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固定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均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艾克拜尔·艾合买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此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4例.于胫骨内侧建立皮下隧道,经此隧道将钢板穿置在胫骨内侧骨膜上,骨折间接复位,低密度螺钉予以固定.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李平元;张卫;张彬;欧军;苏小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髁间隆突骨折在膝关节损伤中非常多见,由于前交叉韧带的牵拉,骨折块往往移位明显,欲达到解剖复位,可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大多数学者认为,伴有撕脱骨折块的韧带损伤,应一期复位固定[1].自2000~2002年在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髁间隆突骨折取得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辉生;刘振旗;范红旗;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肩外展功能重建的方法有很多,但每种方法各有利弊.比较统一的观点是,单一的肌肉移位效果多不很满意.上海华山医院利用肱三头肌长头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是对重建肩外展功能的又一补充.现将2000年1月~2001年10月共手术7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旭明;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32岁,于1999年7月4日抬预制板时右膝向前跪倒,肿痛,不能活动,伤后20 d来本院就诊.查体:右膝关节肿胀,髌骨明显上移,不能向下推动,摄X线片示右侧髌下韧带骨化.
作者:宋国全;丁晟;张克勇;王焯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介入靶血管脉冲式加压药物灌注,31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扩血管药物及前列腺素E1,结合临床疗效 ,复查X线平片、DSA造影等评估.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组患者疗效显著,复查DSA造影,对比相同时相股骨头颈区单位面积血管数目,出现明显增多、延长、部分中断的血管再通.结论用前列腺素E1在数字减影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获得满意疗效,这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王德利;阮狄克;李海峰;杨敏杰;刘亚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运用平面有限元及光弹实验原理,研究髋臼负重区前后柱骨折后的应力分布,阐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病理基础和力学机制.方法建立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平面有限元模型,模拟单腿站立负重状态,分析髋臼负重区及近负重区在不同骨折类型和位移下的应力分布.结果髋臼负重区的裂缝型和台阶型骨折局部应力增大;负重区内位移一致的台阶型较裂缝型骨折局部出现应力集中.近负重区较负重区内的骨折所产生的应力小.结论髋臼负重区骨折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尤以台阶型为著.恢复髋臼前后柱的完整性,可减少负重区的应力集中,减小髋臼病损、延缓关节退变的发生.早期的髋臼重建对后期因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提供可靠骨性结构,使手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作者:张怡元;李超雄;林焱斌;蔡崇旺;刘毓顺;陈日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17例存在旋转和垂直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骨盆前环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骨盆后环11例采用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6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松质骨螺钉固定骶髂关节.结果 17例全部恢复行走功能,11例行前路切开骶髂关节双钢板固定患者中骨盆外形恢复好,但1例沿髂嵴切口有不适,6例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患者骨盆外形接近完全恢复,功能恢复快而满意.结论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非手术治疗效果差,宜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而CT引导下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少、固定牢靠,是固定骶髂关节的好方法.
作者:周倬瑜;丁焕文;肖进;肖逸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5年8月~2003年3月采用自制钢丝导引器行各部位骨折术中引导钢丝638例,该法简便易行,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新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股骨颈骨折由于股骨头血供受到损伤,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并发症.故治疗重点在于预防骨不连与股骨头坏死,促进坏死骨的修复.自1993~2001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带血管蒂骨瓣移位植骨术治疗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滕云升;郭永明;赵玲珑;张朝;吴勐;张全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前路椎体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Hangman's 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前路经C2~C3椎体螺钉固定的9例Hangman's骨折患者的方法和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未出现与内固定有关的并发症.1例螺钉固定位置欠佳,所有患者的C2椎弓均获得骨性融合,3例出现C2~C3前方骨桥连接.颈椎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前路经C2~C3椎体螺钉内固定可以达到治疗Hangman's骨折的目的,方法相对安全,简单.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刘景发;徐国洲;潘刚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9年4月~2002年4月期间收治胫骨骨折患者232例,其中35例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另197例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晓明;汤发强;吴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胫骨平台内外髁周边完整而中央塌陷型骨折临床上较少见,普通X线平片不易观察,自1995年以来,经过CT确诊、手术证实治疗11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方晓葆;方冰;甘建华;张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颈椎病根据受累组织的不同,分为颈型、神经根型、交感型、椎动脉型、脊髓型等.椎动脉型是常见的一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明确,近年来学者们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概括起来主要有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学说、牵系机制学说、体液因子学说、微循环学说、椎动脉硬化学说,具体叙述如下.
作者:伍海昭;林列;王临;潘子毅;陈海啸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胫骨不同部位截骨延长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分别应用胫骨干骺端截骨(20例)、骨干截骨(25例)和靠近骨端的骨干截骨(56例)实施小腿延长术,比较延长段骨痂生长速度、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种方法都能终获得满意预期长度和自身愈合,其中干骺端延长骨生长速度快,质量好,近骨端骨干延长次之,骨干延长慢.但干骺端延长并发症多,程度重.结论小腿延长术以胫骨近端骨干截骨效果好.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王春禹;陈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38例腰椎滑脱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组Ⅰ,n=12);自体血回输组 (组Ⅱ,n=12);对照组(组Ⅲ,n=14).术中均采用控制性低血压,记录术前、术中、回输前、回输后、术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分别记录回输的血量和输异体血量.结果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组术中输异体血量约100 ml,自体血回输组输异体血量约400 ml,对照组输异体血量约800 ml,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结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脊柱手术中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节约血源的方法,可减少异体血输入,避免其并发症.
作者:张继东;张钟元;董英海;韩晓峰;董宇启;程光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保髋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中晚期股骨头坏死行旋股外侧动静脉主干及分支血管束植入,股骨头清创、减压及植骨修复术.结果随访2~5年,31例获得临床骨性愈合;5例出现股骨头塌陷、颈缩短,关节炎加重;2例术后伤口感染;1例内固定不可靠.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通过多组血管束植入股骨头修整与再造术,79.5%的患者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范丽娟;苏奇;佘焕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胫骨结节骨骺分离,发生于青少年骨骺发育成熟期,多为运动伤所致,临床上不多见,据文献统计发生率占骨骺损伤的0.4%~2.7%[1],Ogden等[2]对本病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指出本病与Osgood-schlatter不同之处.自1996年以来,应用切开解剖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结节骨骺分离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姜曙祥;何博;吴正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近膝部骨折是指股骨髁部及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自1999年11月-2003年2月间共收治近膝部骨折32例,在手术处理骨折的同时,早期及时地进行合并伤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胡小晓;黄维运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