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琪;杨海贵;吴浩华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如Harrington系统、Luque系统及各种椎弓根系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某些疾患如椎体严重爆裂性骨折累及脊柱中柱,造成脊髓前方压迫,经后路手术常难以有效解除脊髓压迫.此种情况下,通过前方入路去除骨块并同时采用内固定技术保持脊柱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1].作者总结本科1997年7月至今共进行15例侧前方减压Ventro Fix内固定,报告如下:
作者: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椎体成形术基本概念和历史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方法,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椎体成形术,初源于通过开放手术,用骨移植或骨水泥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84年法国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MMA)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并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此后不久,PVP开始用于骨质疏松症.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近年来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
作者:赵必增;贾连顺;李家顺;谭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射的改变,且腿痛不过膝,因此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此管的变形、缩窄或腰部扭伤可使臀上皮神经损伤[1].臀上皮神经综合征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相鉴别.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2,3] ①疼痛特点为臀、大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无神经根受累体征;②在臀部可触及直径数毫米、长度数厘米的条索状且有压痛的肿物;③条索局部封闭后疼痛缓解;④腰椎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疾患.
作者:顾树明;汤继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克氏针串接组合(CSKW)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成年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6具,制成髌骨粉碎骨折模型,采用克氏针串接组合复位的方法内固定,应用实验力学方法测定其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本方法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41例,髌骨均达到解剖对位,优3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8.5%.结论克氏针串接组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应证广泛,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便,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根民;郭奕明;王以进;赵庆锁;许军;黄仁辉;张耿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间接暴力所致.我院自1984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8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别以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对获3年以上随访的6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7~61岁,平均36.2岁.左肘39例,右肘29例.致伤原因:跌伤26例,自行车伤19例,机动车车祸伤16例,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5例.本组骨折按毛宾尧[1]分型,全部为关节囊内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5 d.
作者:吴国正;祝继明;巫庆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车祸、高处坠地和压砸等工伤事故中多发生的严重创伤,常伴有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采用Kaneda装置、Z-Plate ATL系统二种方法,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并截瘫共26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性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10例,屈曲拉伸性骨折2例,骨折脱位2例.26例患者有1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其中完全性截瘫1例,重度不全截瘫9例,轻度不全截瘫5例.手术时间平均2 h 40 min,平均输血量为600ml.
作者:陈扬;李振宇;肖建德;龚敏;黄宝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锥及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两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选取六个完整椎体,随机在两侧椎弓根内分别打入两种形状的椎弓根螺钉,在试验机上做椎弓根螺钉拔出实验.结果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大拨出力为996.17±54.69N,内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大拔出力为667.17±24.74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弓根螺钉设计成外锥形可提高螺钉的拔出力.
作者:谭映军;潘显明;陈乾一;权毅;李延;胡修德;黄钢;马泽辉;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胸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类不太常见的脱位类型,仅占肩部关节脱位总数的3%,按致伤原因多为车祸所致,一部分为运动损伤引起,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多存在固定不牢固,易致脱位复发、畸形、疼痛等后果.我科1991年~1998年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从1991年~1998年共收治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7岁.车祸4例,撞伤3例,砸伤1例.诊断均由体检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有明显突出畸形,伴有触痛及胸部正位X线片见双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得出.其脱位程度:Ⅲ°6例,Ⅱ°2例.1.2 手术方法以胸锁关节为中心,沿锁骨内1/3端向胸骨柄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并向两侧游离,锐性分离胸大肌和胸锁乳突肌,于骨膜下剥离并显露出锁骨内侧端,将锁骨内侧端向上牵开后可见关节盘常有破裂、游离.
作者:邢敦凯;党红胜;常巍;卢云;陈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髋臼成形、转子间截骨和带血管蒂骨瓣转移的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25例,35侧.结果随访1年2个月~10年,平均随访4.5年,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例的病理改变,采用联合术式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例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德伟;王卫明;王铁男;卢建民;王德仁;于晓光;张朝阳;孙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髁部骨不连52例,均收到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2~57岁.车祸伤43例、跳楼自杀1例、骑车摔伤8例.骨折不愈合时间:5年13例,3~4年39例.骨折部位:距左股骨髁上3 cm骨折14例,右肱骨髁上骨折17例,左股骨髁上4cm处骨折13例,右股骨髁上5 cm处骨折8例.52例中多的更换三次国内生产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术23例,均未获得愈合.我院近5年来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内生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52例,分别在术后6~8个月痊愈,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尧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保障.方法本组共有126例颈椎脊髓损伤病人,其中男94例,女32例,颈椎骨折脱位84例、颈椎过伸伤30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年龄18~78岁,平均40.2岁.前路手术治疗98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气管切开8例,气管插管机械呼吸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6例.结果随访半个月~10个月,呼吸功能完全恢复者124例,2例死亡.结论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是颈椎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只有积极和合理的管理,才能为临床治愈提供保障.
作者:王广积;谭军;贾连顺;袁文;滕红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作为成骨细胞支架材料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方法将CFDB与人胚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体内,于术后4周及8周取出材料行ALP活性及常规组织学检查,了解其成骨作用.结果 CF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8周时ALP活性比4周时强,并比单纯植入的材料强得多;实验侧4周见有软骨形成,8周时有编织骨形成,并见有髓腔,且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而对照侧未见软骨或骨形成.结论 CFDB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后能形成软骨或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软骨或新骨形成增多;CFDB可用于成骨细胞的支架材料.
作者:李彦林;杨志明;韩睿;李世和;曾才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POFIX系统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1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 13例均获8~18个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POIX内固定系统颈椎后路固定,稳定性好,固定确实,是一种治疗齿状突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靳安民;曹虹;朱立新;童斌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手术方法为单侧椎板显露棘突基底截骨,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整体推离对侧椎板.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潜式扩大椎管和摘除椎间盘.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该手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8.4%,术后4年平均改善76.3%,术后中期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椎管矢径平均增加19.796,横径平均增加17.5%,棘突截骨后原位愈合率为91%.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腰椎稳定性破坏轻.该术式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作者:郭立新;马远征;陈兴;王全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骨性关节炎(OA)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机械磨损外,还有免疫、生化和遗传等因素.病理改变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还有滑膜的改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其治疗方法较多:早期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晚期多主张手术疗法.我国中老年人口众多,OA的发病率势必增加.近年来外源性透明质酸钠(SH)治疗OA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对其治疗机理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作者:姜海;梁晓军;马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膝关节脱位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0.6%,强大外力造成的脱位,必然有韧带的损伤,其中32%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1],甚至还可以引起骨折.我科于2000年11月收治一例开放性膝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急诊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韧带修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向北;潘进社;李增炎;马荣珍;高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3月始,作者将传统的两根克氏针改为一根U形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9例,对针尾触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粉碎性骨折的可靠固定均获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17~69岁,平均36岁.横型骨折10例,粉碎骨折7例(下极粉碎者3例,上极粉碎者1例,整体粉碎者3例),纵形1例.车祸14例,跌伤4例,直接暴力伤1例.有合并损伤5例,开放性骨折2例,急诊手术8例,伤后10 d内手术10例,伤后6周者手术1例.
作者:常建琪;杨海贵;吴浩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提高改良Scott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融合率而对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从1993.2~2000.5对82例(男56例、女26例)共182处峡部裂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3.4岁(17~66岁),平均随访2.6年(1~8年).结果后外侧融合标准通过正、侧、双斜位X线片和外科探查融合骨块明确;如有疑问,内固定取出后可行应力位摄片和CT检查进一步明确.76例病人共173处峡部融合.结论此手术的主要优点是融合率高、创伤小、手术简单、内固定稳固.单一椎体节段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充分的植骨接触面和植骨量、植骨床与移植骨间的紧密接触、植骨处血运快速重建和充分的术后止动等,是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关键.
作者:谭俊铭;冯水云;梁再跃;杨德兴;徐伯城;吴群峰;许祖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髓内钉用于骨折内固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60年代后期Kbntscher设计了第一个带锁髓内钉之后,髓内钉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是国内外的应用主流.但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是否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仍有争议,较为统一的认识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特别是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更应如此.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圣敏;郑宇;朱民;赵大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生长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组织工程构件软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第3代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培养液DMEM中以终浓度分别为3、10、30、100、300μg.L-1的PDGF各作用细胞2,4及6 d,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3μg.L-1PDGF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同时,检测基质中糖醛酸的变化反映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在较低浓度(3μg.L-1)PDGF即能明显促进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且以第2 d刺激效果明显;增加因子浓度不能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在3~300μg.L-1浓度下糖醛酸的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对培养软骨细胞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其增殖但对细胞的分泌功能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刚;胡蕴玉;韩一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