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夫;王为民;蒋青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多数需借助股骨颈穿针技术进行各种手术治疗.为了克服股骨颈穿针技术的缺点,作者研制成功了一种能为股骨颈穿针三维导引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股颈骨穿针导引器,经临床35例初步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结构股骨颈穿针导引器由底板(1);立柱(2);手柄(3);固定定位针道(4);导引针道伸出孔(5);导引针道(6);导引针道固定臂(7);纵向摆动杆(8);纵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9);量角器连杆(10);横向摆动杆(11);横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12);量角器固定臂(13)等13部分组成(图1).立柱(2)的一端固接在底板(1)上,另一端连接手柄(3);在(1)与(2)之间装有固定定位针道(4);在底板(1)上开有下小上大的圆锥形导引针道伸出孔(5);导引针道(6)的一端通过导引针道固定臂(7)与万向调节装置(8)一(12)联接,另一端伸人(5);万向调节装置包括可左右摆动各30°的纵向摆动杆(8)、纵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9)、可前后摆动各30°的横向摆动杆(11)、横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12),(9)与(11)通过量角器连杆(10)固接,(12)通过量角器固定臂固定在立柱(2)上.
作者:彭耀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锥及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两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选取六个完整椎体,随机在两侧椎弓根内分别打入两种形状的椎弓根螺钉,在试验机上做椎弓根螺钉拔出实验.结果外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大拨出力为996.17±54.69N,内锥形椎弓根螺钉在正常椎弓根内的大拔出力为667.17±24.74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椎弓根螺钉设计成外锥形可提高螺钉的拔出力.
作者:谭映军;潘显明;陈乾一;权毅;李延;胡修德;黄钢;马泽辉;张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内固定接骨板是骨科常用的内固定器材,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但在取出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螺丝钉拔出困难的情况,尤其是加压接骨板或留存体内时间过长的接骨板螺丝钉更难取出,常需打掉螺丝钉头、取出钢板后才能取出螺丝钉.造成拔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在拧动过程中螺丝刀头常由螺丝钉凹槽内滑出,并磨损凹槽.我们设计的专用拔出器,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其主要功能就是将螺丝刀头固定于螺丝钉凹槽内,不易滑出.临床实践十余例,效果较好,其中九例螺丝钉凹槽已被普通螺丝刀磨损,使用本器械顺利拔出了螺丝钉.1 结构与功能接骨板螺丝钉拔出器由基座、套管、螺丝刀组成,基座连带有两个可开合的爪钩.拧松螺丝钉A,可使套管与基座之间滑动,拧紧时套管与基座之间则相对固定.螺丝刀与套管之间以螺纹相接触其螺距为0.7mm,与接骨板螺丝钉的螺距相一致.
作者:王鹏;石海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82~2000年运用同侧髂胫束Macintosh方法静力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同时行改良鹅足成形术加强膝内侧稳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前外与前内侧复合旋转不稳定(ALRI-AMRI)患者10例,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38岁平均26.8岁,左侧6例,右侧4例,病程为6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伤后均以膝部外伤或关节半脱位而予中草药治疗6例,石膏托固定三周2例,未经任何特殊治疗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合并有内侧半月板边缘不平裂伤2例,桶柄状撕裂1例,X线照片合并陈旧胫骨髁骨折3例.
作者:张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髁部骨不连52例,均收到了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32~57岁.车祸伤43例、跳楼自杀1例、骑车摔伤8例.骨折不愈合时间:5年13例,3~4年39例.骨折部位:距左股骨髁上3 cm骨折14例,右肱骨髁上骨折17例,左股骨髁上4cm处骨折13例,右股骨髁上5 cm处骨折8例.52例中多的更换三次国内生产钢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术23例,均未获得愈合.我院近5年来采用德国生产的Y形钢板和国内生产的股骨髁钢板内固定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52例,分别在术后6~8个月痊愈,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胡尧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Orion钢板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6例颈椎疾病患者予行颈椎前路手术及Orion钢板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脱位9例,颈椎问盘突出及颈椎病34例,颈椎肿瘤2例,颈椎结核1例.结果 46例中33例随访3~13个月,平均随访7个月,1例钢板下极螺钉松动,余32例钢板螺钉固定位置良好,植骨块无移动,均已达骨性融合.结论 Orion钢板有较优的材料和力学性能,内固定于颈椎体前有维持术后近期颈椎生理前凸,稳定植骨块,利其达到骨性融合,防止颈椎间隙高度丢失作用.
作者:叶君健;蔡华秀;朱维钦;林建华;何善健;许卫红;张立群;谢其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踝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是高能量损伤的结果,随着交通工具的高速发展,发生率逐渐升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往往病人需多次手术治疗,处理不当易致关节功能障碍.1995年5月~1998年12月,我科采用了双臂T形外支架超关节固定踝关节,同时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早期皮瓣转移修复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16~48岁,平均31.2岁,其中左踝12例,右踝19例,均伴有严重的软组织缺损.踝关节面塌陷且软骨面破碎,关节面不平整,有9例骨缺损,伤后就诊时间0.5~6 h.
作者:陆晓文;陈步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车祸、高处坠地和压砸等工伤事故中多发生的严重创伤,常伴有脊髓损伤严重并发症,治疗困难,致残率高,给患者及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痛苦和负担.我院自1995年6月以来,采用Kaneda装置、Z-Plate ATL系统二种方法,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脱位并截瘫共26例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19~52岁,平均年龄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坠落伤6例,压砸伤3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性骨折15例,爆裂型骨折10例,屈曲拉伸性骨折2例,骨折脱位2例.26例患者有17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其中完全性截瘫1例,重度不全截瘫9例,轻度不全截瘫5例.手术时间平均2 h 40 min,平均输血量为600ml.
作者:陈扬;李振宇;肖建德;龚敏;黄宝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手术体位有侧卧位、俯卧位及其他体位.为探讨不同体位的手术效果,现将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5月采用侧卧位与俯卧位2种体位手术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8年1月~2001年5月经X线常规腰椎正侧位片及CT腰椎间盘扫描或/和椎管造影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以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包括部分神经根管狭窄及椎管狭窄.不包括椎体固定融合术.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16~68岁,平均42.1岁.采用侧卧位者38例,俯卧位者30例.
作者:洪启东;董炜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POFIX系统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1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 13例均获8~18个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POIX内固定系统颈椎后路固定,稳定性好,固定确实,是一种治疗齿状突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靳安民;曹虹;朱立新;童斌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院自1988年开始应用半环槽式的固定架[1],对下肢骨折后造成下肢短缩畸形11例.采用断端加压、骨骺端截骨延长,经临床观察,手术方法简单、风险小、疗效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2~45岁,平均24.3岁.部位:股骨3例,胫骨8例.原发疾病:因骨折原因造成下肢短缩伴骨不连/骨缺损7例,其中,粉碎骨折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造成软组织广泛坏死、骨不连/骨缺损2例,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开放骨折,引起感染坏死3例,骨折后反复植骨内固定失败2例.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2例,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1例.股骨骨干巨大骨囊* 解放军第174医院骨科福建厦门 361003肿切除1例,本组患肢短缩5~10 ca,平均7cm.
作者:包锦昌;童星杰;黄长明;刘好源;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 cmn以内的骨折,临床上约占肘部骨折的30%~40%,儿童好发.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易引起Volkmann's挛缩及肘内翻等畸形,虽然许多作者不断地改良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1,2].5年来,作者诊治68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军;钱洁;李明;马仁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髋臼成形、转子间截骨和带血管蒂骨瓣转移的联合手术方法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变25例,35侧.结果随访1年2个月~10年,平均随访4.5年,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针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例的病理改变,采用联合术式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晚期病例的有效手段.
作者:赵德伟;王卫明;王铁男;卢建民;王德仁;于晓光;张朝阳;孙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膝关节脱位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0.6%,强大外力造成的脱位,必然有韧带的损伤,其中32%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1],甚至还可以引起骨折.我科于2000年11月收治一例开放性膝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急诊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韧带修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向北;潘进社;李增炎;马荣珍;高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髓内钉用于骨折内固定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60年代后期Kbntscher设计了第一个带锁髓内钉之后,髓内钉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80年代以来带锁髓内钉治疗长管骨骨折是国内外的应用主流.但对于胫骨开放性骨折是否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仍有争议,较为统一的认识是采用外固定架固定,特别是合并有严重软组织损伤时更应如此.我院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圣敏;郑宇;朱民;赵大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索双头加压螺钉经皮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C形臂X线机透视下,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后,经皮穿置直径2mm骨圆针4~6根预固定,选用股骨颈轴线上下的三枚骨针作为导针,引导旋人直径为5 m双头加压螺纹钉3枚,治疗股骨颈骨折57例,术后随访2~5年,对其临床功能、X线片、CT等作总结分析.结果功能正常或轻度受限者47例,占86.2%,骨折愈合53例,占92.7%,股骨头坏死6例,占10.5%.骨折不愈合并股骨头坏死者1例,术后3年2个月,仍有良好的功能.结论空心双头加压螺纹钉经皮固定股骨颈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治疗效果好,适合治疗各型股骨颈骨折.
作者:王永凯;于益民;李晓东;王学华;马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射的改变,且腿痛不过膝,因此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此管的变形、缩窄或腰部扭伤可使臀上皮神经损伤[1].臀上皮神经综合征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相鉴别.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2,3] ①疼痛特点为臀、大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无神经根受累体征;②在臀部可触及直径数毫米、长度数厘米的条索状且有压痛的肿物;③条索局部封闭后疼痛缓解;④腰椎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疾患.
作者:顾树明;汤继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胸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类不太常见的脱位类型,仅占肩部关节脱位总数的3%,按致伤原因多为车祸所致,一部分为运动损伤引起,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多存在固定不牢固,易致脱位复发、畸形、疼痛等后果.我科1991年~1998年采用张力带固定关节融合治疗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从1991年~1998年共收治胸锁关节前脱位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0~45岁,平均37岁.车祸4例,撞伤3例,砸伤1例.诊断均由体检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有明显突出畸形,伴有触痛及胸部正位X线片见双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得出.其脱位程度:Ⅲ°6例,Ⅱ°2例.1.2 手术方法以胸锁关节为中心,沿锁骨内1/3端向胸骨柄做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并向两侧游离,锐性分离胸大肌和胸锁乳突肌,于骨膜下剥离并显露出锁骨内侧端,将锁骨内侧端向上牵开后可见关节盘常有破裂、游离.
作者:邢敦凯;党红胜;常巍;卢云;陈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对体外生长的兔关节软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组织工程构件软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第3代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培养液DMEM中以终浓度分别为3、10、30、100、300μg.L-1的PDGF各作用细胞2,4及6 d,以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并在3μg.L-1PDGF作用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细胞周期亚时相分析.同时,检测基质中糖醛酸的变化反映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在较低浓度(3μg.L-1)PDGF即能明显促进培养软骨细胞的增殖,且以第2 d刺激效果明显;增加因子浓度不能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在3~300μg.L-1浓度下糖醛酸的含量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对培养软骨细胞以剂量时间依赖性方式刺激其增殖但对细胞的分泌功能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刚;胡蕴玉;韩一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下肢复杂性骨折,尤其是多段、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因周围组织破坏,有的临近关节,固定比较困难,易发生感染、骨不连,目前尚无理想的方法[1].我们自1997~2000年对29例复杂下肢骨折行Osfix交锁髓内钉治疗,经随访7~19个月,现将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17~70岁,平均36.3岁.骨折类型根据AO/ASIF分类[2],A型骨折15例,B型骨折11例,C型骨折3例.闭合骨折18例,开放骨折11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摔伤11例,重物砸伤3例,骨不连2例.所有病例均在24 h内手术,开放骨折均在6 h内施术.
作者:田纪伟;李家顺;贾连顺;朱大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