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陈旧性前后及前内侧旋转不稳定的手术治疗

张鸿

关键词:膝关节, 陈旧性, 侧旋转, 中草药治疗, 石膏托固定, 前交叉韧带, 胫骨髁骨折,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髂胫束, 成形术, 半月板, 半脱位, 重建, 照片, 运用, 膝部, 外伤, 撕裂, 年龄
摘要:我院自1982~2000年运用同侧髂胫束Macintosh方法静力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同时行改良鹅足成形术加强膝内侧稳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前外与前内侧复合旋转不稳定(ALRI-AMRI)患者10例,收到良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21~38岁平均26.8岁,左侧6例,右侧4例,病程为6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伤后均以膝部外伤或关节半脱位而予中草药治疗6例,石膏托固定三周2例,未经任何特殊治疗2例,其中经手术证实合并有内侧半月板边缘不平裂伤2例,桶柄状撕裂1例,X线照片合并陈旧胫骨髁骨折3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颈穿针导引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粗隆部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多数需借助股骨颈穿针技术进行各种手术治疗.为了克服股骨颈穿针技术的缺点,作者研制成功了一种能为股骨颈穿针三维导引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股颈骨穿针导引器,经临床35例初步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结构股骨颈穿针导引器由底板(1);立柱(2);手柄(3);固定定位针道(4);导引针道伸出孔(5);导引针道(6);导引针道固定臂(7);纵向摆动杆(8);纵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9);量角器连杆(10);横向摆动杆(11);横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12);量角器固定臂(13)等13部分组成(图1).立柱(2)的一端固接在底板(1)上,另一端连接手柄(3);在(1)与(2)之间装有固定定位针道(4);在底板(1)上开有下小上大的圆锥形导引针道伸出孔(5);导引针道(6)的一端通过导引针道固定臂(7)与万向调节装置(8)一(12)联接,另一端伸人(5);万向调节装置包括可左右摆动各30°的纵向摆动杆(8)、纵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9)、可前后摆动各30°的横向摆动杆(11)、横向量角器及锁固螺钉(12),(9)与(11)通过量角器连杆(10)固接,(12)通过量角器固定臂固定在立柱(2)上.

    作者:彭耀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目的探讨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有效的保障.方法本组共有126例颈椎脊髓损伤病人,其中男94例,女32例,颈椎骨折脱位84例、颈椎过伸伤30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年龄18~78岁,平均40.2岁.前路手术治疗98例,后路手术10例,前后路联合手术18例.气管切开8例,气管插管机械呼吸6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6例.结果随访半个月~10个月,呼吸功能完全恢复者124例,2例死亡.结论颈椎脊髓损伤围手术期呼吸管理是颈椎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只有积极和合理的管理,才能为临床治愈提供保障.

    作者:王广积;谭军;贾连顺;袁文;滕红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治疗下肢短缩伴骨不连11例报告

    我院自1988年开始应用半环槽式的固定架[1],对下肢骨折后造成下肢短缩畸形11例.采用断端加压、骨骺端截骨延长,经临床观察,手术方法简单、风险小、疗效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12~45岁,平均24.3岁.部位:股骨3例,胫骨8例.原发疾病:因骨折原因造成下肢短缩伴骨不连/骨缺损7例,其中,粉碎骨折并发筋膜间隙综合征造成软组织广泛坏死、骨不连/骨缺损2例,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的开放骨折,引起感染坏死3例,骨折后反复植骨内固定失败2例.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2例,膝关节严重畸形矫正1例.股骨骨干巨大骨囊* 解放军第174医院骨科福建厦门 361003肿切除1例,本组患肢短缩5~10 ca,平均7cm.

    作者:包锦昌;童星杰;黄长明;刘好源;陈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腰椎前路Ventro Fix内固定技术的应用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如Harrington系统、Luque系统及各种椎弓根系统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在许多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某些疾患如椎体严重爆裂性骨折累及脊柱中柱,造成脊髓前方压迫,经后路手术常难以有效解除脊髓压迫.此种情况下,通过前方入路去除骨块并同时采用内固定技术保持脊柱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意义[1].作者总结本科1997年7月至今共进行15例侧前方减压Ventro Fix内固定,报告如下:

    作者:夏长所;邹云雯;叶发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良Zielke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骨折并截瘫

    自1994年2月~1998年6月,应用改良的Zielke钉固定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骨折并截瘫1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性9例,女性5例.致伤原因:高处跌落6例,车祸7例,棍击伤1例.骨折类型:屈曲压缩型骨折5例,爆裂型骨折6例,椎体骨折脱位3例.L1骨折并脊髓圆锥挫伤4例,L2骨折并马尾神经挫伤6例,L3骨折脱位马尾神经部分断裂2例,L3骨折并马尾神经部分断裂1例,L3骨折并马尾神经挫伤1例.Frankel分级:A级4例,B级7例,C级3例.13例在伤后3~4 d手术,1例在外院行Luque棒固定,脊柱后突畸形,脊髓造影显示硬脊膜囊前方压迫,造影剂通过受阻,于伤后2个月取出Luque棒改为本术式.

    作者:连学全;赖志阳;林必泉;钟玉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液氮冷冻制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研究探讨

    目的通过液氮即刻冷冻造成家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60只家兔随机分成三组,采用手术方法液氮即刻冷冻双侧股骨头,普通饲料饲养3、6、12周分别处死全部动物,分别观察X线摄片、大体形态、光镜及电镜下形态变化.结果液氮冷冻家兔股骨头大体及组织学形态不同阶段均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液氮即刻冷冻可产生实验动物的股骨头坏死,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动物模型制备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卫明;赵德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外源性透明质酸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机理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除了机械磨损外,还有免疫、生化和遗传等因素.病理改变以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质病变为主,还有滑膜的改变.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其治疗方法较多:早期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晚期多主张手术疗法.我国中老年人口众多,OA的发病率势必增加.近年来外源性透明质酸钠(SH)治疗OA在临床上应用较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此,对其治疗机理作一综述,希望能为治疗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作者:姜海;梁晓军;马建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臀上皮神经疼痛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综合征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射的改变,且腿痛不过膝,因此易被临床医师忽视.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此管的变形、缩窄或腰部扭伤可使臀上皮神经损伤[1].臀上皮神经综合征不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腿痛相鉴别.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2,3] ①疼痛特点为臀、大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无神经根受累体征;②在臀部可触及直径数毫米、长度数厘米的条索状且有压痛的肿物;③条索局部封闭后疼痛缓解;④腰椎影像学检查排除腰椎疾患.

    作者:顾树明;汤继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放性膝关节后脱位早期修复一例

    膝关节脱位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0.6%,强大外力造成的脱位,必然有韧带的损伤,其中32%合并神经、血管的损伤[1],甚至还可以引起骨折.我科于2000年11月收治一例开放性膝关节后脱位,同时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胫骨结节撕脱骨折,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急诊行清创、血管、神经探查、韧带修补,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向北;潘进社;李增炎;马荣珍;高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改良Scott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植骨融合探讨

    目的为提高改良Scott技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融合率而对后外侧植骨融合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从1993.2~2000.5对82例(男56例、女26例)共182处峡部裂患者行改良Scott技术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3.4岁(17~66岁),平均随访2.6年(1~8年).结果后外侧融合标准通过正、侧、双斜位X线片和外科探查融合骨块明确;如有疑问,内固定取出后可行应力位摄片和CT检查进一步明确.76例病人共173处峡部融合.结论此手术的主要优点是融合率高、创伤小、手术简单、内固定稳固.单一椎体节段内固定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充分的植骨接触面和植骨量、植骨床与移植骨间的紧密接触、植骨处血运快速重建和充分的术后止动等,是提高后外侧植骨融合的关键.

    作者:谭俊铭;冯水云;梁再跃;杨德兴;徐伯城;吴群峰;许祖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采用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进行临床与影像学评估.方法手术方法为单侧椎板显露棘突基底截骨,将棘突-韧带-骶棘肌整体推离对侧椎板.切除椎板上下缘和黄韧带,潜式扩大椎管和摘除椎间盘.3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该手术,术后进行疗效评分(Oswestry问卷)和腰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术后1年腰腿痛平均改善78.4%,术后4年平均改善76.3%,术后中期疗效下降不显著(P>0.05).术后CT显示椎管矢径平均增加19.796,横径平均增加17.5%,棘突截骨后原位愈合率为91%.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神经减压充分,手术并发症少,腰椎稳定性破坏轻.该术式治疗单纯性腰椎管狭窄症术后近、中期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作者:郭立新;马远征;陈兴;王全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APOFIX系统治疗枢椎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 13例齿状突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采用APOFIX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固定并植骨融合.结果 13例均获8~18个月随访,齿状突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APOIX内固定系统颈椎后路固定,稳定性好,固定确实,是一种治疗齿状突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靳安民;曹虹;朱立新;童斌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青少年习惯性髌骨脱位手术治疗

    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上并不少见,诊断亦比较容易,由于病因多而复杂,因此,手术治疗的方法也很多.我院于1990~2001年采用综合手术方式对16例19个膝关节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5~24岁,平均15岁,其中6例有外伤史,3例为双侧,1例出生后即有脱位现象;主要症状为患肢无力,易摔跤,少数伴有轻度疼痛,均有股四头肌萎缩,屈膝时髌骨脱向外侧,伸膝时自动复位,术前摄膝关节正侧位片及髌骨轴位片,有13例股骨外髁轻度低平.

    作者:王朝阳;冯水云;杨德兴;梁再跃;陈才平;徐云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克氏针串接组合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和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克氏针串接组合(CSKW)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成年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6具,制成髌骨粉碎骨折模型,采用克氏针串接组合复位的方法内固定,应用实验力学方法测定其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应用于临床.结果本方法符合髌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固定牢靠.临床应用41例,髌骨均达到解剖对位,优3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8.5%.结论克氏针串接组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性能,适应证广泛,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便,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根民;郭奕明;王以进;赵庆锁;许军;黄仁辉;张耿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MRI诊断及治疗5例报告

    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手术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2%~3.2%.自1995年¨月~2000年12月,共收治5例腰椎间隙感染的病人,经MRI诊断及椎管内注射等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3~45岁,平均37.6岁.腰椎问盘术后6~13 d,平均9.7 d.1.2临床特点患者表现为持续性不规则低热,体温在37.8~38.5℃之间,均为术后原有的神经根性刺激症状缓解后,又出现剧烈的腰痛和脊神经支配区肌肉痉孪性疼痛,常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患者常呈被动体位,动作十分迟缓艰难,会因床的震动、翻身咳嗽疼痛加重,检查时表现为病变腰椎深压痛、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一般的止痛的药难以凑效.

    作者:马黎辉;钟继平;王闽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应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分析

    尺骨鹰嘴骨折是肘部常见损伤之一,多由间接暴力所致.我院自1984年6月~1997年6月共收治82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别以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现对获3年以上随访的68例进行回顾性总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7~61岁,平均36.2岁.左肘39例,右肘29例.致伤原因:跌伤26例,自行车伤19例,机动车车祸伤16例,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损伤5例.本组骨折按毛宾尧[1]分型,全部为关节囊内型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1~7 d,平均3.5 d.

    作者:吴国正;祝继明;巫庆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矩形髓内钉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矩形髓内钉(Rectangle-shaped Intramedlllary Nail,简称RIN)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兔胫骨骨折内固定模型将RIN和传统的Ender's钉(Ender's Nails,简称END)、四孔接骨板(Stainless Steel Plates,简称SPL)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阅片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不同内固定后不同时期的骨痂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骨痂直径测量显示:同组相比,8周时骨痂直径大;同期比较,RIN组骨痂直径大,END组次之,SPL组少.RIN、END组和SPL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RIN和END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骨痂灰度密度分析显示:同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期比较,8周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高,END组次之,SPL组少.RIN、END组和SPL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RIN和END组相比,RIN组8周后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RIN组和END组在骨折的不同时期的骨痂量较SPL组多,而且骨痂的钙化也较早,促进了骨折愈合.

    作者:王志伟;吴岳嵩;钱国正;王文良;王建华;肖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椎体成形术及其进展

    1 椎体成形术基本概念和历史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VP),即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人工骨方法,以达到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腰背疼痛,甚至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椎体成形术,初源于通过开放手术,用骨移植或骨水泥增强椎体生物力学强度,已有数十年的历史.1984年法国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MMA)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颈2椎体血管瘤患者,并称之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aplasty,PVP).此后不久,PVP开始用于骨质疏松症.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近年来逐渐推广用于脊椎血管瘤、骨髓瘤、溶骨性转移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具有增加椎体强度、稳定椎体、止痛作用.

    作者:赵必增;贾连顺;李家顺;谭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合并盖氏骨折的腕舟状骨脱位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机器压伤致右前臂肿痛畸形、腕关节活动受限5 h于1999-09-23人院.查体:右前臂中段背侧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阳性,可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右腕部鼻烟盒肿胀,近端压之空虚,腕关节活动受限,各手指屈伸及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腕舟状骨近端向尺侧旋转90°水平脱位,桡月及头月关节在位.下尺桡关节脱位,尺骨向远端移位5 mm.右桡骨中下段骨折,重叠5 mm(见图1).人院后即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复片示腕舟状骨脱位及下尺桡关节脱位横形已复位,但桡骨骨折对位不良,于1999一10-10行切开复位AO钢板内固定,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复片示骨折、脱位均已复位.随访半年,桡骨骨折已愈合,舟状骨在位,未见坏死.

    作者:黄长明;陈峰嵘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肱骨髁上骨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 cmn以内的骨折,临床上约占肘部骨折的30%~40%,儿童好发.严重的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易引起Volkmann's挛缩及肘内翻等畸形,虽然许多作者不断地改良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1,2].5年来,作者诊治68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军;钱洁;李明;马仁治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管: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