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毅;郑炜
目的:探讨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3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利多卡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等西药混合注射治疗.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治疗满意率进行评价,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治疗满意率依次为94.29%、94.29%,对照组则依次为77.14%、80.00%,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在常规弹力束带束缚骨盆治疗基础上联合西药注射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与治疗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刘喜葵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上肢骨折手术治疗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氯胺酮麻醉,观察组患儿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比较2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12/60),经x2检验,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上肢骨折手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半紧闭七氟烷吸入麻醉,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付晓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克氏针张力带与髌骨固定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0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90例)和观察组(n=90例),对照组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髌骨固定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髌骨骨折患者中施以髌骨固定针联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毅;郑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钢板固定或螺钉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20例,A组患者后踝骨折块由后向前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B组患者后踝骨折块支撑钢板内固定.统计分析2组的各种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末次随访SMFA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踝骨折块行支撑钢板固定,不延长手术时间、不增加出血量、不延长住院时间,但能显著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杨智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发生下肢多发性骨折以及合并有休克的患者展开急诊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所起到的效果展开探讨.方法:研究主要是从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展开多发性骨折并合并有休克治疗的患者中抽取64例来作为探讨对象,以随机平均的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32例患者则采取急诊护理措施,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总效果和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的,观察组护理总好转率高于对照组,且经调查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2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出现下肢多发性骨折并且合并有休克的患者治疗时可以进行急诊护理措施,其对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政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颅底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颅底骨折患者,患者入院后,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有3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鼻漏1例、耳漏1例、颅内积气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患者护理后的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颅底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爱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1例)和观察组(n=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疼痛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施行疼痛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付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在胫骨骨折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明确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胫骨骨折患者实施研究,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循证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疼痛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以明确循证护理在胫骨骨折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讨论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的经皮空心螺钉进行固定治疗,而B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的内部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2组患者治疗的Majeed评分.结果:观察结果显示,A组患者手术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都比B组患者短(p<0.05);A组患者手术后复发的情况与B组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4%,B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6%,2组比较p>0.05;2组患者手术之后都没有发生固定失败、医源性的血管神经损害以及切口感染等情况.结论:重建钢板内部固定法与空心螺钉固定法均可以有效治疗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患者,但是空心螺钉固定法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李鑫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急性颅脑损伤的病人36例,对36例病人采取临床急救护理,对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在36例病人当中,痊愈35例,死亡1例.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采取临床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使并发症明显减少,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闫宝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对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重型颅脑损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对观察组采用美国标准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2.3%、重残及长期昏迷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24.6%、42.1%,恢复良好及中残观察组54.4%,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率8.8%、迟发性血肿12.3%及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7.0%,常规骨瓣对照组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观察组15.8%、19.3%、12.3%(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詹世钦;马文斌;赵万里;李志祥;李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后患者切口感染以及其他手术情况差异.结果: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上,观察组为2.5%,对照组为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有很好的防控效果,同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水平显著更好.
作者:丁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头骨折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桡骨头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59例,其中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30);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桡骨头切除治疗.对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记录患者患肢术后关节活动弧度、前臂的旋转活动度,并分析和评价各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屈伸弧、前臂旋前、前臂旋后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显著改善.观察组恢复优良率为82.8%,而对照组则为50.0%,2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x2=7.062,P<0.01).结论:在老年患者桡骨头骨折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桡骨头切除手术.
作者:赵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按照人性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鼻部通气量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疗效与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老年骨折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以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选择60例老年骨折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行下肢深静脉检查,主要对血管的内径、血栓范围以及回声特征、血流进行分析.结果:血栓形成的部位表示:胫后静脉主干部位以及以上部位出现深静脉血栓有15例;小腿内血管的血栓有30例.外伤部位和血栓发生的情况:膝盖骨折患者血栓占比7.00%(7/10);紧随其后的是股骨干及股骨颈骨折,占比40.00%(8/20);占比第3的是胫腓骨骨折,占比33.33%(5/15);脚踝骨折出现静脉血栓的占比相对少,20.00%(3/1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以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临床诊断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盖士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多节段腰椎狭窄患者按照微创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经皮椎弓根钉TLIF展开治疗的实际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6例(均随机选自本院在2016年1月~2017年7月所接诊病例),任选组内43例患者,单方面按照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钉TLIF展开治疗为对照组,余下43例患者则需要辅助椎间盘镜下开展治疗为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以发现,在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2组均存在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M-JOA评分连同椎间盘高度变化等方面,与治疗前对比均存在有明显优势,P<0.05,而组间对比发现,2种治疗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腰椎狭窄患者按照微创通道下与椎间盘镜下实施经皮椎弓根钉TLIF治疗,能有效保障临床对该部分患者诊治效率进行保障,在实际选用上,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作者:李纯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4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48例患者分为2个临床研究小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个小组均有2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入院宣教、对症护理、说明注意事项以及协助翻身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6.67%,并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2个临床研究小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媛;万杰;那红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与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重症医学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方式,早期快速实现目标量,观察组(n=36)采用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3.9%,胃潴留发生率为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7.2%、4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血糖水平>7.8mmol/L者占30.6%,胰岛素总用量为(184.9±24.0)U,明显低于对照组55.6%与(250.7±58.2)U,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预后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持续小剂量肠内营养(EN)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朱成楼;汪绪伦;周志森;黄至辉;粱国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针刺配合推拿足三阳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征患者纳入观察,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法,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问题.结论:采用针刺配合推拿足三阳经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桔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