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于斌;刘晓琳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应用常规性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夏荣;张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骨水泥渗漏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对象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共16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非渗漏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对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s线性回归分析后明确,术前伤椎高度低、术前Cobb角大、骨水泥注入量多、椎体周壁破坏是导致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受到术前伤椎高度、术前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周壁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出现骨水泥渗漏.
作者:余伟宏;邹健;邓锐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2组患者均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以1ml 0.75%罗哌卡因加2ml 10%葡萄糖注入蛛网膜下腔,对照组以1.6ml 0.75%布比卡因加1.4ml 10%葡萄糖注入蛛网膜下腔.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同时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2组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布比卡因比较,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短,且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更轻,更适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
作者:何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一般复位6例,良好复位14例,解剖复位26例,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2.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和复位质量(P<0.05).结论: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可控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尽量解剖复位,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有效恢复.
作者:姚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2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后7天,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指数都得到了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7);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对比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伸、屈膝肌PT及FMA、Berg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原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用于胫骨骨折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96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观察组采用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大隐静脉损伤、锁钉松动断裂、再次手术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架下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内固定用于胫骨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单,能够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且并发症发生率低,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峻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肱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骨折手术的40例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肱骨骨折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探讨其临床的疗效并对其展开分析.方法:选择2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行下双侧AO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组AO分类,A型7例,B型7型,C型6例.对其临床疗效展开分析并评价.结果:其临床治疗均全部愈合,且不存在伤口感染情况,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的情况均未出现.其中,恢复很好占比45.00%(9/20),恢复良好占比40.00%(8/20),恢复一般占比15.00%(3/20),恢复不好占比0(0/20).结论:选择双侧AO肱骨远端锁定,加上钢板固定的方法在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上,稳定性很高,骨折不愈合情况得到很大改善,患者早期即可展开肘关节功能恢复锻炼.随访后得知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很好,并发症非常少.
作者:杨海东;隋明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入院号单号者为观察组(30例),采取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入院号双号者为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关节屈曲、内外旋、外展活动度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的差异明显(P<0.05);在随访6个月的观察中,对照组有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观察组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x2=7.2358;P<0.05).结论: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效果较好,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在长期疗效的观察中,患者的恢复情况较为理想,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少,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雷广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例)和观察组(n=6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椎间孔镜治疗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采用JOA下腰痛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6个月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JOA量表评分显著提升,P<0.05.对照组康复效果优良率为50.00%(40/80),观察组康复效果优良率为72.50%(58/80),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康复优良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施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腰痛,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于连娣;付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降低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乙级、丙级愈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甲级愈合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切口愈合,可作为理想护理方案进一步推广.
作者:龙娅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4例复杂肘关节骨折病人,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延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肘关节的功能和康复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护理效果优于延迟性康复护理,安全性更好,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髋关节骨关节炎进行治疗的中期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4月接收并治疗的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8例,对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治疗的终极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Harris进行评分,置换前平均评分为42.5±4.5分,在置换以后随访时平均评分为93.4±4.4分.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可确诊的无菌性松动影像表现,所有患者没有要求进行翻修的.本研究患者没有发现有骨盆局限性骨溶解,而聚乙烯内衬平均线性磨损大约为(0.13±0.04)mm/y,采用Kaplan生存分析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臼杯和股骨假体生存率能达到100%.结论:对于中期的随访结果(5年)来看,生物型假体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当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供理想的固定效果,提升临床的治愈效率,也能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并且不会出现有无菌性松动情况,其溶解率相对较低,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大而出现松动的概率,因此远期的疗效需要进一步的跟踪和随访.
作者:张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肱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肱骨远端骨折的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优良率为89.13%(41/46),较比对照组76.09%(35/46)的效果有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较比对照组10.87%(5/46)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骨性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问题,采用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利于患者骨折的早期愈合,固定效果好,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对患者的生活、学习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宇;于斌;刘晓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16例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3.1%,临床依从率为98.3%,护理满意率为96.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满意程度,并加强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边蓓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5月76例老年骨科PFNA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相近,P>0.05;术毕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PF-NA手术的效果优于腰硬联合麻醉,可维持术中血压稳定,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张雅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康复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余40例为对照组,将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37例,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例数25例,显效15例,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纤维肌痛综合征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弓燕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50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止血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止血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模式应用在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中,可以提高止血效果,使得患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