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采取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

张晓华

关键词: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 肢体肿胀, 护理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2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后7天,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指数都得到了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究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6月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46例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康复锻炼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3例患者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对照组23例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同一时间段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2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缓解个体术后局部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性高.疗效好.

    作者:孙传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热痹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热痹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80例热痹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五味消毒饮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与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较对照组的80.0%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五味消毒饮合二妙散治疗活动期RA,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门诊四肢伤清创缝合术后合适的换药间隔时间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在清创缝合术后的患者伤口愈合过程中不同换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6年2月~2016年12月之间到本院门诊接受清创缝合术治疗的150例患者,随即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每天进行1次换药,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手术后的第1天以及第2天各换1次药,之后再每间隔3天进行1次换药.对比2组患者的伤口痂皮以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的痂皮损伤率以及Ⅰ期、Ⅱ期、Ⅲ期的伤口愈合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门诊四肢清创手术之后,合理的换药时间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痂皮损伤,增进伤口愈合效率,采用手术后第1天以及第2天各换1次药,然后再每3天换1次药的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国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颅底骨折合并鼻出血患者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50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加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止血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及止血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模式应用在颅底骨折并发鼻出血患者中,可以提高止血效果,使得患者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赵月萍;于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分析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一般复位6例,良好复位14例,解剖复位26例,均甲级愈合,无切口感染;髋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2.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和复位质量(P<0.05).结论: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可控因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尽量解剖复位,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有效恢复.

    作者:姚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采取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92例作为分析对象,并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观察组是在常规护理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是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手术后7天,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指数都得到了改善,而且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除时间比对照组短,护理满意度也明显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纤维肌痛综合征康复治疗中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纤维肌痛综合征康复治疗中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余40例为对照组,将2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例数为37例,其中显效33例;对照组40例患者,治疗有效例数25例,显效15例,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纤维肌痛综合征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弓燕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探究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均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应用常规性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受,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出院,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夏荣;张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上尿路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手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4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在患者手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手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留置导尿管和双J管护理,给予患者家属护理指导意见,观察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发烧2例、轻度血尿1例,经过抗感染治疗均痊愈出院,手术住院时间3~17天.结论:采取良好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上尿路结石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耿文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颅脑外伤后患者治疗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病情实施常规的抗感染、止血、利尿、防治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或急诊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2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及早实施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2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4天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1.43±2.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9.56±2.65分.2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高压氧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隋宇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舒适护理对小儿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小儿肱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骨折手术的40例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0.00%,经卡方检验,观察组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肱骨骨折手术患者中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提高舒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7);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对比2组患者训练前后的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伸、屈膝肌PT及FMA、Berg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原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病人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Ashworth评分为6.5±3.1分,上肢FMA评分为81.6±11.2分,MBI评分为52.7±7.2分,对照组病人的Ashworth评分为8.2±3.4分,上肢FMA评分为71.3±9.5分,MBI评分为43.6±7.5分;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Aswort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卒中以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痉挛现象改善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肢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洪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74例复杂肘关节骨折病人,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延迟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前后肘关节的功能和康复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康复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好.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护理效果优于延迟性康复护理,安全性更好,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的不同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接受手术方式分为跨伤椎组和经伤椎组,比较2组固定效果.结果:随访结束时经伤椎组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角度、椎体压缩率低于跨伤椎组;经伤椎组脊柱功能优良率为78%,跨伤椎组50%;术后24小时、48小时经伤椎组VAS评分为5.12±1.03分、3.10±0.87分,跨伤椎组为5.84±1.16分、3.27±0.65分.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跨伤椎固定植骨融合率更高,脊柱矫正度可获取更好维持,值得推广.

    作者:王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Harris评分、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佘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4例)和观察组(n=64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施以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研究对象施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与人工关节置换术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能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丁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2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6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14天,采用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的周径差评价2组研究对象护理干预前后肢体肿胀变化情况,同时采用VAS评分法评估2组研究对象术后肢体疼痛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肢体周径差、VA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肢体周径差、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肢体肿胀及肢体疼痛,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赵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2组患者均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以1ml 0.75%罗哌卡因加2ml 10%葡萄糖注入蛛网膜下腔,对照组以1.6ml 0.75%布比卡因加1.4ml 10%葡萄糖注入蛛网膜下腔.比较2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同时采用Bromage评分评价2组研究对象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结果:观察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2组的感觉恢复时间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与等效剂量布比卡因比较,罗哌卡因的起效时间短,且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更轻,更适用于高龄患者股骨颈手术的腰硬联合麻醉.

    作者:何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析胸腰椎骨折选择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5月本院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实施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治疗,观察组30例,通过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87.52%±2.84%、6.02° ±2.80°,对照组76.33%±3.08%、10.87° ±3.39°;观察组治疗后脊髓损伤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减小创伤,恢复腰肌功能,减少病椎高度丢失,加快骨折椎体复位,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陈泽钦 刊期: 2018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