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下脊柱侧弯前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

姜伟

关键词:胸腔镜, 脊柱侧弯, 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胸腔镜下脊柱侧弯前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前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手术,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结束后,并未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且治疗效果满意,患者进行内固定术后半个月均出院.结论:脊柱侧弯患者在胸腔镜下实行前路松解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方法,疗效满意,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治疗的30例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患者(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30例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患者均实施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0例老年患者均随访1年,分析30例老年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Ne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30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36±2.27天,平均手术时间为146.24±15.78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7.24±36.18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11±0.52周;随访1年发现,30例老年骨折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神经或血管损伤、骨折移位、螺钉穿出肱骨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治疗前后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患者比较可得,组间Ne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复杂肱骨近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作者:徐魁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初评

    目的:对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于2010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复位石膏固定术的30例患者作为A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并观察2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石膏固定术显著,其整体效果更佳,并发症较少,为临床中踝关节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仁春;毛兴敏;缪标烈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异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异型锁定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 与成效.方法:以86例2013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救治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手段差异将其分为2组,即异型锁定钢板组和异型钢板组,各组43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及其术后并发症与临床治疗成效.结果: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跟骨宽度、跟骨高度、Cissane角、Bohler角上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均显著高出许多,且异型锁定钢板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临床治疗有效率上异型锁定钢板组和异型钢板组分别为81.40%(35/43)、86.05%(37/43),在并发症几率上依次为11.63%(5/43)、13.95%(6/43),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异型锁定钢板和异型钢板治疗效果均较好.

    作者:刘文华;胡永生;王璞;段清萍;周小英;叶彩霞;邓少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PFLCP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索PFLCP与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PFL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比治疗后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存在差异性(P<0.05),而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总耗时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PFLCP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可达到一定效果,但PFNA可降低患者疼痛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性.

    作者:阳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脊髓型颈椎病应用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并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手术方法 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这7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目前基本达成共识且受临床认可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7例,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例,后路单开门减压钢板固定术35例,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路单开门减压钢板固定术的手术平均耗时分别为58.15±6.97分钟、95.08±5.42分钟、125.48±9.35分钟,平均出血量为45.27±3.58 ml、115.13±9.54ml、354.89±25.11ml.手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3%;1例患者因术后突发心脏病而死亡,死亡率为1.32%.76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81±3.54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患者的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活动度C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脊髓功能和颈椎稳定性,疗效显著.

    作者:李尊吉;李旭;张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硫酸钙载医用万古霉素联合负压引流对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影响

    目的:研究硫酸钙载医用万古霉素联合负压引流对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从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硫酸钙载医用万古霉素联合负压引流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24%(3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而复发率为2.44%(1/41),显著低于对照组17.07%(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工骨吸收时间以及骨缺损愈合时间分别为1.7±0.6个月、5.7±1.6个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9个月、6.9±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钙载医用万古霉素联合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伴软组织缺损疗效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人工骨吸收以及骨缺损愈合.

    作者:王顺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C型Pilon骨折固定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C型Pilon骨折采用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寻找C型Pilon骨折的有效固定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C型Pilon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C型Pilon骨折,并知情同意.将12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与对照组(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46/6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僵硬发生率、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分别为11.3%(7/62)、12.9%(8/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9%(26/62)、40.3%(25/6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6.8%(6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47/62),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型Pilon骨折采用双钢板置入延期治疗,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贵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包埋皮瓣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联合包埋皮瓣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治疗的100例(118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9指.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创口清洁、剪除严重受损皮肤等基本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采用常规包埋皮瓣修复手术方式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在术后4周,2组患者的离断指皮瓣优良率均为100%,研究组总优秀率为66.1%,常规组优秀率为52.5%,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手指功能及指甲再生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患者的钩甲畸形率及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包埋皮瓣修复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倍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探讨,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强制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的全面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给患者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结果:8例患者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在患者围手术期给予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作者:郝会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在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对患者应用下肢被动关节活动器(CPM)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该项手术的患者80例为主要样本.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使用CPM进行辅助治疗,同时进行对应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恢复情况和住院的总时间.并进行半年的随访,对比2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以及HSS评分.结果:采用康复护理以及CPM辅助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治疗后的半年时间里,观察组患者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SS评分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TKA手术后的患者,采用康复护理以及CPM辅助治疗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迟迅;郭林;崔大平;边红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以骨折类型为依据,采取个性化的后路固定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及VAS评分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展开治疗时,应对其个体情况及骨折类型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其中,经后路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胸腰椎功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李华;廖红波;段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骨盆骨折全麻效果比较

    目的:分析研究比较依托咪酯和丙泊酚用于骨盆骨折全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佐证.方法:将60例ASA分级1~2级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0.15mg/kg,依托咪酯0.15~0.3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0.5ug/kg,持续泵注依托咪酯0.6~0.8mg/kg/h,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5ug/kg/min.B组为丙泊酚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0.15mg/kg,丙泊酚1.5~2.5mg/kg,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15~0.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3~0.5ug/kg,持续泵注丙泊酚4~6mg/kg/h,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5ug/kg/min.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术后苏醒时间及是否发生术中知晓,并于插管后和术后24小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量比较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A组各时间段血压,脉搏有下降,但波动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时间段血压,脉搏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术中知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苏醒时间A组显著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升高影响小于B组血糖升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插管后都有应激性血浆皮质醇增高,但A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时2组数据血浆皮质醇水平皆趋于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骨盆骨折全麻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丙泊酚,术后苏醒时间优于丙泊酚,有一定的皮质醇抑制作用,但24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对患者血糖影响小.可安全应用于骨盆骨折全麻诱导及维持,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作者:徐聪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8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2例,患者术后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42例,患者术后予以中药联合骨创治疗仪综合治疗,对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情况,软组织修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分析2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消肿止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软组织修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临床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止痛消肿,还能够有效促进患处软组织的修复和骨折的愈合,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舒适护理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在骨折手法复位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手法复位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复位情况、肿胀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有53人复位成功,成功率为88.33%,对照组患者有44人复位成功,成功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复位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57人对护理满意,满意度为95.0%,对照患者有49人对护理满意,满意度为81.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观察组患者有27人发生肿胀,肿胀发生率为45.0%,对照组患者有34人发生肿胀,肿胀发生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的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舒适护理的措施,使骨折手法复位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提高,缓解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也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应该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 ,以便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了研究组(给予微创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术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双侧侧椎弓根钉固定融合治疗),各18例.对2组患者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临床手术指标和综合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天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6个月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6个月的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临床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固定及椎间融合治疗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黄晓魏;颜志坚;麦伟;张维成;李智;方文焕;曹智全;伍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复位肘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肘关节脱位患者3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损伤类型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手术治疗后肘关节的疼痛情况、活动情况以及稳定性,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估全部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肘关节骨折3个月后愈合,肘关节活动稳定性良好;无疼痛症状30例,偶感疼痛2例,活动后明显疼痛4例;肘关节活动伸直平均角度29.7±12.5°,旋前平均角度72.1±10.3°,旋后平均角度56.9±8.5°,达到日常生活功能标准;MEPS平均评分是83.5±5.5分,治疗优良率是83.33%.结论:临床治疗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时要按照患者骨折类型拟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通过术后结合早期功能训练治疗,能够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作者:李振;郭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服务模式护理干预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服务模式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对照组7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采取优质服务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病人中采取优质服务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骨折部位的愈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于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外固定支架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长管骨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析外固定支架应用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长管骨骨折分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长管骨骨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简单内固定术治疗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发现,在接受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恢复优良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9.1±1.42个月,研究组为6.4±1.31个月.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6例(20%),研究组为2例(6.67%).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长管骨骨折患者在分期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手术操作简单便捷,患者损伤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李树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并探讨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穿支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有5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瘙痒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8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瘙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评分、疼痛评分以及瘙痒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创面组织病理状态,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创面疼痛和瘙痒.

    作者:李洪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麻醉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芬太尼,对比2组麻醉效果、麻醉苏醒时间、生命体征有关指标.结果:给药后观察组呼吸、心率分别为12.76±1.97次/min、71.06±8.65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69±2.77次/min、76.98±9.73次/min,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23±1.67分钟、13.55±4.47分钟、8.27±3.78分钟、4.28±1.68分钟,对照组分别为20.57±2.37分钟、18.36±7.17分钟、13.55±5.27分钟、8.46±2.67分钟,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82.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椎骨折手术麻醉中应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理想,术后患者苏醒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媛;刘丽君;张春慧;刘天丽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