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影
目的:探讨CT与MRI影像学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入选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接受CT与MRI诊断,回顾性分析他们的资料,比较2种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以髓核异位与病变髓核低信号为主,符合率高达96.67%,CT诊断以髓核异位、边缘模糊、突出等为主,符合率为90.00%,二者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CT与MRI诊断均有不错的符合率,但MRI符合率更高,若有效结合二者诊断可提高符合率.
作者:王玉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122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高分子石膏固定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都能够佩带腰围离床进行简单活动,其自身椎体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半年~1年随访期内,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症状,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并且经X射线检查患者病椎恢复的高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在治疗后,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疼痛改善及功能改善方面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显著优势,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治疗老年性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进一步稳定患者椎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因此建议推广至临床.
作者:钱栋;朱红胜;胡红心;屈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116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持续护理,并对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GSE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护理前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GSES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经护理后,2组患者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GSES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96.5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81.04%,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满意度明显比观察组低,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1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连续护理,可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显著恢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金蔼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Klippel-Feil综合征是一组以颈椎形成及分节障碍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短颈畸形. 其临床一大特点是患者颈部短,该病在临床上少见,尤其是在创伤后查体往往容易发现患者颈部异常,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颈部血肿. 现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 年8 月所收治的1 例创伤后被误认为颈部血肿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何荣富;王洪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24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满意率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晓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中应用高粘度骨水泥与普通骨水泥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4月入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高粘度骨水泥组与普通骨水泥组,各40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VAS疼痛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手术并发症评估.结果: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高粘度骨水泥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恢复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粘度骨水泥组患者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骨水泥组患者(8.00%vs 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粘度骨水泥可显著改善Cobb角,减少VAS评分,提高SF-36生活质量,并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作者:杜盛阳;曹雷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干骨折249例,其中男198例,女51例;年龄3~14岁,平均8.4岁.对204例采用闭合复位,45例术中做小切口复位.167例术后未行石膏固定,82例术后行石膏固定,术后摄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7周,术后9例皮肤激惹症状,5例下肢较健侧短缩约1cm,2例患者下肢轻度外旋畸形<10°,4例前臂旋转功能轻度受限<10°,4例弹性髓内钉取出较困难.结论:AO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操作方法,微创、恢复快、可以早期恢复不负重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志辉;欧阳国新;许景红;毛成鹏;李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益肾壮骨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益肾壮骨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8例,显效8例,临床愈合19例,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9例,显效10例,临床愈合24例,总有效率为95.56%;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益肾壮骨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手指中末节脱套伤患者5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31例患者进行邻指皮瓣与游离第2趾甲背皮瓣联合修复,24例患者进行以指固有动脉中节背侧支为血管蒂的邻指皮瓣修复,全部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供区状况以及皮瓣受区状况等.结果:55例患者皮瓣均成功成活,成活率是100%,对患者进行为期9.2±1.3个月的随访发现修复手指外观与功能均良好恢复;患者皮瓣供区平整无明显凹陷,无瘢痕触痛和瘢痕挛缩,供指近侧指间关节能够良好主动活动,活动平均角度是103.5° ±2.8°,在常温或冰水中全部供指或供趾颜色和周围健指无差异;皮瓣质地柔软且具有良好弹性,在常温或冰水中皮瓣颜色和周围健指无差异,指端皮瓣的平均两点辨别觉是6.1±0.3mm.结论:手指中末节脱套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修复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能够实施邻指皮瓣联合游离第2趾甲背皮瓣修复术,而针对无需重建指甲的患者,能够实施以指固有动脉中节背侧支为血管蒂的邻指皮瓣进行修复术.
作者:王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施以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病例,按照回顾性方法,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8例归入观察组,内外侧联合入路35例归入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而言,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肘关节恢复较快、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应晓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于我院行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37例麻醉液为0.25%罗哌卡因,对照组37例麻醉液为0.25%布比卡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长,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30分钟后观察组心率、血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同时间点的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8.1%(呕吐2例,呼吸窘迫1例)低于对照组29.7%(呕吐7例,呼吸窘迫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下肢骨关节置换术中,采用0.25%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替代0.25%布比卡因,术中生命体征稳定,且术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海帆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PFNA治疗)和对照组(29例,采用股骨近段锁定板治疗),通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Harris评分.结果: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FNA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可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梁爱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骨折患者76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人性化护理方式实施护理,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自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无痛率为47.4%,对照组为23.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为76.32%.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骨折患者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所需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徐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通过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康复训练的研究,阐述康复训练的临床需求;患儿家庭护理知识的认知和需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患儿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并在患儿出院后对家属给予康复训练的科学指导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晶;李春文;张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骨科慢性伤口患者应用医护合作模式下湿性愈合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探究.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89例慢性伤口患者为例,采取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将其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换药方法;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医护合作模式下应用湿性愈合疗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疼痛程度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与对照组相比则发生显著升高,P<0.05,2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医护合作模式下应用湿性愈合疗法对骨科慢性伤口患者展开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伤口的愈合,且患者舒适度高,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丽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的价值.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6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根据其缝合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间断缝合,观察组则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对比2组跟骨骨折患者缝合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手术时间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跟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能够较好对患者的皮缘血运进行保护,减少出现皮缘缺血、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侯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跟骨内固定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原因及探讨预防措施.方法:我院手足外科自2008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了114例(138足)跟骨骨折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6岁,男95例,115足,女19例,23足.按Sanders分型:Ⅱ型38足,Ⅲ型67足,Ⅳ型33足,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伤口不愈合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伤口不愈合10例,经换药后愈合4例,行清创缝合后愈合2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1例.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积极采取各项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后伤口不愈合的发生.
作者:马合龙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手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根据术前X片及术中情况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法治疗58例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随访、分析影像学及功能结果.结果:58例(74髋)经6~12个月随访,除2髋有股骨头半脱位外其余所有髋关节复位满意、髋臼指数、股骨头发育较前明显好转;无下肢血管、神经损伤危象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性化手术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疗效满意、可获得较好功能结果.
作者:李智;张勇;赵爱彬;朱庭标;刘峰;张金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方式治疗的为A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方式治疗的为B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方式治疗的为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和C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为10.0%,C组为2.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明显,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宽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3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Inter Tan方式疗效较为突出,可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信阳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