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llgower-Donati缝合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侯磊

关键词:Allgower-Donati, 缝合, 跟骨骨折
摘要: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的价值.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6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根据其缝合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间断缝合,观察组则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对比2组跟骨骨折患者缝合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手术时间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跟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能够较好对患者的皮缘血运进行保护,减少出现皮缘缺血、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壮骨方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益肾壮骨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益肾壮骨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无效10例,有效8例,显效8例,临床愈合19例,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9例,显效10例,临床愈合24例,总有效率为95.56%;经x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采用益肾壮骨方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晓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均为本院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病例,按照回顾性方法,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2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8例归入观察组,内外侧联合入路35例归入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随访半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2组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2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肱骨髁间骨折而言,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和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术后患者肘关节恢复较快、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应晓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护理干预及疗效

    目的:研究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护理干预及疗效.方法:以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骨折患者中100例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结果:骨折卧床患者给予干预性护理措施的观察组显效率60%和有效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2%和有效率64%.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均有患者发生便秘,但便秘患者中观察组6%,明显少于对照组36%.结论:针对骨折卧床患者采取的干预性护理,可以减少便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的不适.

    作者:田茹;王照林;田利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在跖跗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跖跗关节损伤患者1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2015年7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接受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治疗的优良率(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2.00%),P<0.05.结论:跖跗关节损伤患者接受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李实忠;梁王班;陈可锋;陈定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干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长骨骨干骨折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收集从2006年10月~2016年10月采用AO弹性髓内钉治疗小儿骨干骨折249例,其中男198例,女51例;年龄3~14岁,平均8.4岁.对204例采用闭合复位,45例术中做小切口复位.167例术后未行石膏固定,82例术后行石膏固定,术后摄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8.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8周,平均7周,术后9例皮肤激惹症状,5例下肢较健侧短缩约1cm,2例患者下肢轻度外旋畸形<10°,4例前臂旋转功能轻度受限<10°,4例弹性髓内钉取出较困难.结论:AO弹性髓内钉是治疗小儿长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注意操作方法,微创、恢复快、可以早期恢复不负重功能锻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志辉;欧阳国新;许景红;毛成鹏;李铭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俯卧位与侧卧位下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俯卧位组与侧卧位组,其中俯卧位手术63例,侧卧位手术34例,均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效果;术前、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采用JOA腰椎评分法评定疗效,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10.5个月);2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了少量手术并发症,其中以感觉迟钝多,共6例;俯卧位组改善率:优38例、良17例、好转5例、无效3例,优良率87.30%;侧卧位组改善率:优18例、良11例、好转3例、无效2例,优良率85.29%;2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与侧卧位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明确,无明显区别.

    作者:赵国权;陆廷盛;姚书眈;蒲兴魏;陈启鸰;欧阳北平;罗春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膝关节镜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膝关节镜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患有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患者82例,对82例病人采取膝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手术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本文82例病人,其中优40例,占总体的48.78%,良25例,占总体的30.49%,可13例,占总体的15.85%,差4例,占总体的4.8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术前,病人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41.3±2.5分,术后,病人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1.5±2.7分,术后病人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采取膝关节镜术进行治疗,可以使病人的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维;吴青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分析研究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试分析微创手术作用于脊柱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在征得患者的个人意愿后,采用数字随机法将40例患者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资料汇总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4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上比较,观察组同样占据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脊柱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微创手术的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并且该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被患者所接受,方法经过临床验证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并予以推广.

    作者:谷茂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及生存质量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7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有患者38例,对照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便秘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腹胀程度、每分钟肠鸣音、首次排便时间以及生存质量评分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便秘与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可显著减少术后便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文瑞;田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轻量型补片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轻量型补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开展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行轻量型补片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设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接收,开展传统补片治疗的9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种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治疗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8.4±10.4分钟,与对照组40.2±11.3分钟相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7.02±1.67天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5.5±2.34天,P<0.05;而观察组皮肤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与对照组皮肤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16.7%比较,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但观察组18.8%局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61.1%的局部疼痛发生率,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采取轻量型补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曾少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Klippel-Feil综合征创伤后被误认为颈部血肿1例病例报道

    Klippel-Feil综合征是一组以颈椎形成及分节障碍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短颈畸形. 其临床一大特点是患者颈部短,该病在临床上少见,尤其是在创伤后查体往往容易发现患者颈部异常,很容易将其误认为是颈部血肿. 现将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6 年8 月所收治的1 例创伤后被误认为颈部血肿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何荣富;王洪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非手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86例体会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中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0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闭合性粉碎性骨折中老年患者186例,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随访2年,肩关节功能优良率为35.5%,大部分患者骨折对位情况良好.结论: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显著,并能避免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善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方式治疗的为A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方式治疗的为B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方式治疗的为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和C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为10.0%,C组为2.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明显,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宽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3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Inter Tan方式疗效较为突出,可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信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在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股骨间粗隆骨折患者.其中,50例患者选择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治疗;32例患者选择了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口长度、术后开始负重站立行走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评分.结果: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患者无论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口长度,还是术后开始负重站立行走时间均要少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不过2组患者Harris评分没有明显差别.结论:2种方法都适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过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戚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的优点.方法:此次从2014年1月~2017年4月间进入本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出5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其中2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案,而26例观察组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对2组骨折患者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评估,并进行相互对比.结果:对2组实施不同固定方案后,24例对照组内有效率62.50%(15/24),而观察组26例是92.31%(24/26),P<0.05;对照组内共有8例(33.33%)出现并发症,然而观察组内仅有2例(7.69%),P<0.05.结论:当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骨科治疗时,对于有骨折移位的,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有效性突出,不仅能对患者骨折组织治疗效果有效提升,而且还能防治并发症,所以可推广.

    作者:李益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探讨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1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8例,女性96例,年龄57~90岁,平均年龄72岁,均为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手术成功的患者.依据术后CT检查结果中显示的骨水泥在骨锥体内弥散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对照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良好,观察组(n=57)显示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不均.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和终末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选择的114例研究对象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终末随访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Cobb角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术后3天的VAS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终末随访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5.3%和2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改善功能障碍;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治疗效果,也可能成为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良勇;刘海;张兆群;张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跟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与撬拔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50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足跟骨骨折,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7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75例跟骨骨折患者采取撬拔复位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跟骨骨折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术后感染、切口坏死、足跟疼痛、腓肠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统计2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根据Maryland评分作为评定标准.结果:2组跟骨骨折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92.00%(治疗效果优秀31例,治疗效果良好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治疗效果优秀21例,治疗效果良好2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共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共10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切开复位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的优点,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佟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预防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施以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DVT的发生,并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作者:林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进行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224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依据住院时间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进行2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患者中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满意率的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晓晔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Allgower-Donati缝合在跟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的价值.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6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1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根据其缝合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间断缝合,观察组则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对比2组跟骨骨折患者缝合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跟骨骨折患者疗效、手术时间对比,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跟骨骨折患者并发症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接受Allgower-Donati缝合,能够较好对患者的皮缘血运进行保护,减少出现皮缘缺血、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侯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