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巧红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对比2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为130.9±5.8ml、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整体效果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远期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霍明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术后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中的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2组,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给予综合护理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Cobb角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伤椎后缘高度均明显较对照组高,其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可观,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多发性骨折病人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折手术病人采取整体护理,可以使病人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苏醒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行综合保温护理,并连续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核心体温,分别检测2组患者手术前后肾上腺素(ADR)与去甲肾上腺(NA)水平.观察记录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肾上腺素(ADR)与去甲肾上腺(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2.63% (2/76),对照组为15.79% (12/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6.104,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为3.95% (3/76),对照组为13.16% (10/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361,P<0.05).结论: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给予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
作者:陈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层螺旋CT骨三维重建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肋骨及肋软骨骨折患者65例的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资料.记录和比较肋骨、肋软骨的X线及多螺旋CT的检出、漏诊及误诊情况.结果:出院诊断中有132处肋骨骨折,27处肋软骨骨折.X线对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的检出率均低于多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肋软骨骨折的漏诊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对误诊肋骨骨折13处,高于多层螺旋CT误诊肋骨骨折2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误诊肋软骨骨折2处,与多层螺旋CT误诊肋软骨骨折1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判断肋骨骨折,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价值远高于X线.
作者:王凯;李波;姜涛;王金珠;葛新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脊柱减压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脊柱减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CODI).结果: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94.00%,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COD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脊柱减压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无创无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克强;吴积;杨燕;姜美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AL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将行PFNA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ALP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统计患者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11%,与对照组的75.20%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较ALP治疗效果好,前者具有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索生云;冯云升;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62例)和观察组(n=6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出现压疮6例,肺栓塞4例,肺部感染6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81%;观察组中压疮2例,肺栓塞2例,肺部感染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9.68%;经x2检验,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施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4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2组,分别为解剖钢板组23例、锁定钢板组2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均无手术禁忌,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解剖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解剖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比较2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解剖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1例,治疗有效有6例,治疗无效6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73.91%;锁定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5例,治疗有效有7例,治疗无效1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95.65%,P<0.05.锁定钢板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4.19±2.77分钟、87.39±3.51ml、14.71±0.82周、9.66±2.51天,低于解剖钢板组56.56±1.41分钟、155.51±2.67ml、17.25±1.91周、11.15±3.72天,P<0.05.干预前2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21±0.21分、45.25±2.55分,解剖钢板组41.35±0.25分、45.34±2.27分,P>0.05;干预后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22±0.69分、95.29±5.62分,解剖钢板组69.71±0.32分、80.78±3.12分,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P <0.05.其中,解剖钢板组有2例感染、2例切口渗血、2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26.09%;锁定钢板组有1例切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4.35%.结论: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LCP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解剖钢板,可有效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术后康复和出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寇荣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的经验.方法:选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术后需扶双拐6周,术后3~6个月康复训练:直腿抬高、滑墙、脚跟滑动训练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干预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晓芳;周广美;房立丽;唐艳华;姜雅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共8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PV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注射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PVP,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椎体或周围椎体变形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VAS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随访6、9、12个月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RFA联合人工骨PVP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池;刘春磊;李云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全面部骨折患者并发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8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其中13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普通外科急救护理方式,另一组观察组15例在普通外科急救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全面部骨折患者的呼吸道梗阻专科预防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面部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全面部骨折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的风险.
作者:张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诱导辅助麻醉,记录2组预后与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12.64±4.23分钟与20.44±7.21分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5.20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与T2时间点的MAP与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与T4时间点的MAP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3%,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天的呼吸抑制、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诱导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促进患者苏醒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月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8)采取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并配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8)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4%,满意度是100.0%,其知晓率是94.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4.2%,满意度是89.47%,其知晓率是79.0%;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解除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并提升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李蕊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50例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姣梅;吴杰倩;钟雪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100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前术后护理,对比2组患者Philips踝关节及HSS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hilips踝关节、HSS膝关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采取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研究.
作者:梁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表现,比较X线检查和MRI显示髌骨软化症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资料.结果:X线检查改变包括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5例、骨囊性变11例、关节面毛糙9例、关节间隙变窄6例、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或骨赘43例、髌上囊肿胀2例;MRI显示软骨增厚15例、软骨局限缺损19例、软骨大片缺损14例,软骨关节面下骨髓水肿39例、关节面软骨下小囊性灶20例、关节面毛糙13例、关节积液36例.MRI显示病变的敏感度优于X线检查.结论:MRI能显示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软骨和骨髓异常,对病变早期诊断价值很大.MRI对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优于X线检查.
作者:王小康;潘玉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掌骨骨折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伤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采用FAFS标准来对比2组患者掌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16 ~20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8%,2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和1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治疗具有创伤面小、安全易接受、易于功能恢复、不易感染等临床优势,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掌骨骨折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覃晓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