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保温措施对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及苏醒的影响

陈夏

关键词:术中保温, 腹部手术, 围术期, 麻醉复苏, 应激反应, 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术中综合保温措施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苏醒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保温护理,观察组行综合保温护理,并连续监测手术过程中患者核心体温,分别检测2组患者手术前后肾上腺素(ADR)与去甲肾上腺(NA)水平.观察记录2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肾上腺素(ADR)与去甲肾上腺(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麻醉清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为2.63% (2/76),对照组为15.79% (12/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6.104,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为3.95% (3/76),对照组为13.16% (10/7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361,P<0.05).结论:全麻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给予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清醒时间,降低术后恢复期寒战的发生率.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D打印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3D打印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治疗骨折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骨科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并进行CT扫描,将数据导入在软件(Mimics14.0)中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实体模型的制作,对内固定植入手术进行模拟,先参照模拟数据再进行实际手术.结果:3D打印技术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踝关节骨折形态进行展示;X线照射平均次数6.6±0.43次;手术平均时间46.00±4.52分钟.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利于准确观察骨折部位,巩固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海棠;欧治平;谢沛军;曾志超;李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视频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对比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视频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86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入院护理服务及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率和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2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常彩霞;曾云霞;张智蓉;唐元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 ~24)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3°,改善为术后平均90.5°.X线复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脱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0.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9.2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使用非骨水泥THA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卫国;杨德文;田志梅;孙相福;刘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注射用人工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共80例脊椎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PV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射频消融联合注射用Ⅲ型丙烯酸树脂骨水泥PVP,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椎体或周围椎体变形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VAS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随访6、9、12个月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RFA联合人工骨PVP对脊柱转移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桂池;刘春磊;李云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大庆油田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采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9±1.5天,短于对照组7.4±2.0天,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78.4±7.4分,高于对照组72.0±6.5分,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

    作者:王栋;谷守滨;李春龙;刘佰峰;张春玲;顾连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

    目的:研究并分析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我院2009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掌骨骨折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伤患者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采用FAFS标准来对比2组患者掌骨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经过术后16 ~20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掌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8%,2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4%和1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治疗具有创伤面小、安全易接受、易于功能恢复、不易感染等临床优势,优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掌骨骨折病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覃晓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快速康复在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护理的应用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2016年3月的32例患者术后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患者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采取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股骨发生变形,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柯志丽;林秀甜;刘沛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及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及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护理成效.结果:(1)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疾病恢复情况.体格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3)心理恢复比较.观察组患儿心理状况较好,忠儿焦虑和恐惧的负性心理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没有患儿及家属的投诉,而对照组有患儿及家属投诉现象.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为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显著,对患儿的疾病康复及手术成功意义重大,更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x2 =5.1647,P=0.02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x2 =4.5006,P=0.0333).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昕;王巍;秦晓飞;李晓静;汪淑英;遆丹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MORA(摩拉)生物波电子检测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联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对照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配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观察组男37例,女38例,年龄28 ~80岁,平均42.1±2.8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30 ~81岁,平均42.3±2.7岁.所有患者入院时都为急性腰腿痛发作.对2组患者行入院时及治疗第2天,第10天VAS评分,JOA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入院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第2天观察组明显缓解,对照组只有少数缓解,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0天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可行、见效快、疗效高,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尹宪华;窦小龙;于跃;娄群立;李春梅;王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延续期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的经验.方法:选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术后需扶双拐6周,术后3~6个月康复训练:直腿抬高、滑墙、脚跟滑动训练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干预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晓芳;周广美;房立丽;唐艳华;姜雅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关节屈曲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感染、延迟愈合、固定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曲屈度恢复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更高推广价值.

    作者:朱博武;陈军权;翁志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经跟腱旁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治疗体会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采用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12例三踝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8 ~65岁.左侧5例,右侧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旋后外旋型8例,选前外旋型4例;根据后踝Haraguchi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小时~4天.

    作者:郭文;于情;刘宇;张鸣;姜文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弹性髓内钉复位固定术治疗小儿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在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儿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下肢骨折的复位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给予全程的护理程序干预,评价参与研究的所有患儿的治疗护理成效.结果:经过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经过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效果达到满意,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及感染等症状发生,患儿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全程的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儿的康复及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回顾性分析老年创伤患者急救的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老年创伤患者急救临床特点,为提高老年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或者避免创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老年创伤患者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救的老年创伤患者中,男性病例38例(63.33%),女性病例22例(36.67%);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12岁;其主要创伤机制为自己摔伤26例(43.33%)、交通意外伤20例(33.33%);主要创伤部位为四肢及盆骨34例(56.67%)、颅脑21例(35.00%)、脊柱14例(23.33%)、胸部9例(15.00%);救治成功49例,死亡11例;死亡组患者AIS-ISS评分、急救至手术时间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欠佳,应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创伤的发生,且老年创伤患者临床特点复杂,尽旱确定和安排抢救手术时间,确保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昊;任银;钟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全膝关节置换止血带不同应用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前半程应用方法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影响、术后凝血功能及术后肢体活动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骨关节炎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而就诊的的患者180例,按照治疗办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在前半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对照组:采取全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记录手术总耗时和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计算术后总失血量,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5、8、14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56.7±10.2分钟,出血17.3±6.7ml,平均住院4.1±5.0天;观察组手术时间75.3±9.7分钟,出血75±14.7ml,平均住院5.4±7.2天.术后随访,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2组患者未发现假体移位、脱落的现象.VAS评分方面,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评分无差异,术后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术后8天VAS评分出现升高,至术后14天评分趋于稳定.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较半程使用导致的术后肢体疼痛更加显著,且术后存在骨水泥渗漏的危险隐患,半程使用止血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磊;方钦正;邱忠鹏;于洪涛;李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92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资料,按照采取的麻醉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单纯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46例)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93.87±20.14分钟更长,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7±1.84分钟、睁眼时间7.25±2.04分钟及意识清醒时间14.75±2.14分钟更短(P<0.05);与对照组10.87%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6.52%略低(P>0.05).结论: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大尼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义;易保连;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整体护理对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多发性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手术的多发性骨折病人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2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折手术病人采取整体护理,可以使病人不良情绪得以明显减轻,使并发症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英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禁放烟花爆竹前后春节期间眼外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苏州市禁放烟花爆竹前后春节期间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禁放条例实施前后春节期间引起眼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研究.结果:禁放前后的眼外伤人群中男性比例分别为52.95%和56.25%,平均年龄分布在47.82±17.54岁和37.65±14.60岁,禁放后40岁以上人群下降了33.17%,禁放后的闭合性眼外伤比例下降了57.14%,其中40.62%集中于眼表损伤,治疗后的低视力人群下降了65.38%.结论:春节期间眼外伤好发于中壮年男性,我市的禁放措施有效,主要病因也由烟花炮竹的爆炸伤转变成工业生产时的意外伤,良好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降低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