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方钦正;邱忠鹏;于洪涛;李刚
目的: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患者接受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对关节功能的改吾作用.万法:选取AS累及髋关节患者60例(78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0,40髋)接受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 =30,38髋)接受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比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数据,并对比手术前和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变化,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假体脱位、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前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P<0.05);手术前组间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AS累及髋关节患者采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还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恒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AL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将行PFNA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ALP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统计患者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11%,与对照组的75.20%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较ALP治疗效果好,前者具有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索生云;冯云升;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选取14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膜诱导技术组为观察组73例,传统骨移植技术组为对照组76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疗效情况、手术恢复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再感染、髂骨切口处感染、胫骨中段骨不连、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观察组忧良比例为76.7%,而对照组优良比例为39.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17.8%,再感染占比为8.2%,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6.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1.0%,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4.1%,相比而言,对照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27.6%,再感染占比为14.5%,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11.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9.7%,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9.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手术康复方面,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0.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4.6±0.9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7±1.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5.8±1.3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具有疗效佳、恢复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并且与传统骨移植技术相比优势显著.
作者:杨东生;林俊彬;姚泽鹏;方锦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标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对比2组手术疼痛、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可观,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改善椎体结构,值得推广.
作者:黄永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视频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在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将286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的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的入院护理服务及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率和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和康复护理技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2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视频健康教育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骨科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知晓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常彩霞;曾云霞;张智蓉;唐元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掌指骨骨折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接受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关节屈曲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僵硬、感染、延迟愈合、固定物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关节曲屈度恢复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更高推广价值.
作者:朱博武;陈军权;翁志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MORA(摩拉)生物波电子检测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联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对照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配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观察组男37例,女38例,年龄28 ~80岁,平均42.1±2.8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30 ~81岁,平均42.3±2.7岁.所有患者入院时都为急性腰腿痛发作.对2组患者行入院时及治疗第2天,第10天VAS评分,JOA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入院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第2天观察组明显缓解,对照组只有少数缓解,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0天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可行、见效快、疗效高,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尹宪华;窦小龙;于跃;娄群立;李春梅;王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依据年龄分组,其中60 ~70岁120例设为A组,71~75岁60例设为B组,76 ~80岁20例设为C组,均行关节置换治疗,对比骨关节炎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3组骨关节炎指数即WOMAC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其中B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3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即ADL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其中B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其它年龄组,70 ~75岁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是佳的开展手术的时机.
作者:周广福;朱伟民;唐本森;刘懋;罗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改善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8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 =94例)和观察组(n=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采用SA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中施以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所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基础护理,对所有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肢肿胀0~Ⅰ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Ⅱ级~Ⅲ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肢周径、疼痛评分、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赵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NeerⅢ型及NeerⅣ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0例,选取时间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使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每组均占15例.分别使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优,P<0.05;2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Nee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淑强;杨桢榕;闫楷忠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评价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满足年龄>60岁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对2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包括患者术后3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OHS评分及假体松动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的大腿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的OHS评分情况,两者差异均不明显(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假体松动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东;许伟国;刘文庚;章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4)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4)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和再次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12%,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94%;对照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6.47%,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0.59%;2组指标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避免患者再次骨折,值得借鉴.
作者:张维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x2 =5.1647,P=0.023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x2 =4.5006,P=0.0333).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昕;王巍;秦晓飞;李晓静;汪淑英;遆丹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护理要点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2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出现骨折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前半程应用方法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影响、术后凝血功能及术后肢体活动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骨关节炎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而就诊的的患者180例,按照治疗办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在前半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对照组:采取全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记录手术总耗时和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计算术后总失血量,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5、8、14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56.7±10.2分钟,出血17.3±6.7ml,平均住院4.1±5.0天;观察组手术时间75.3±9.7分钟,出血75±14.7ml,平均住院5.4±7.2天.术后随访,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2组患者未发现假体移位、脱落的现象.VAS评分方面,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评分无差异,术后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术后8天VAS评分出现升高,至术后14天评分趋于稳定.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较半程使用导致的术后肢体疼痛更加显著,且术后存在骨水泥渗漏的危险隐患,半程使用止血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磊;方钦正;邱忠鹏;于洪涛;李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 ~24)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3°,改善为术后平均90.5°.X线复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脱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0.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9.2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使用非骨水泥THA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卫国;杨德文;田志梅;孙相福;刘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50例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姣梅;吴杰倩;钟雪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在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儿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下肢骨折的复位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给予全程的护理程序干预,评价参与研究的所有患儿的治疗护理成效.结果:经过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经过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效果达到满意,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及感染等症状发生,患儿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全程的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儿的康复及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大庆油田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采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9±1.5天,短于对照组7.4±2.0天,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78.4±7.4分,高于对照组72.0±6.5分,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
作者:王栋;谷守滨;李春龙;刘佰峰;张春玲;顾连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