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锋
目的:分析锁定钢板(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3月46例pilon骨折患者根据就诊编号随机分2组,分别为解剖钢板组23例、锁定钢板组2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均无手术禁忌,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解剖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解剖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手术治疗方式采取锁定钢板固定.比较2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定钢板组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解剖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1例,治疗有效有6例,治疗无效6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73.91%;锁定钢板组治疗显效有15例,治疗有效有7例,治疗无效1例,pilon骨折治疗总有效率95.65%,P<0.05.锁定钢板组手术平均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4.19±2.77分钟、87.39±3.51ml、14.71±0.82周、9.66±2.51天,低于解剖钢板组56.56±1.41分钟、155.51±2.67ml、17.25±1.91周、11.15±3.72天,P<0.05.干预前2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近,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21±0.21分、45.25±2.55分,解剖钢板组41.35±0.25分、45.34±2.27分,P>0.05;干预后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解剖钢板组,其中,锁定钢板组MAZU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9.22±0.69分、95.29±5.62分,解剖钢板组69.71±0.32分、80.78±3.12分,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解剖钢板组,P <0.05.其中,解剖钢板组有2例感染、2例切口渗血、2例内固定松动,并发症发生率26.09%;锁定钢板组有1例切口渗血,并发症发生率4.35%.结论:LCP与解剖钢板在治疗pilon骨折中的对比,LCP治疗效果显著优于解剖钢板,可有效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创伤和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加速术后康复和出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加速骨折愈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寇荣善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改善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8例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双盲原则,将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 =94例)和观察组(n=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变化情况,采用SA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采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膝关节骨折手术后患者中施以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能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晶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前半程应用方法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影响、术后凝血功能及术后肢体活动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骨关节炎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而就诊的的患者180例,按照治疗办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在前半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对照组:采取全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记录手术总耗时和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计算术后总失血量,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5、8、14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56.7±10.2分钟,出血17.3±6.7ml,平均住院4.1±5.0天;观察组手术时间75.3±9.7分钟,出血75±14.7ml,平均住院5.4±7.2天.术后随访,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2组患者未发现假体移位、脱落的现象.VAS评分方面,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评分无差异,术后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术后8天VAS评分出现升高,至术后14天评分趋于稳定.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较半程使用导致的术后肢体疼痛更加显著,且术后存在骨水泥渗漏的危险隐患,半程使用止血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磊;方钦正;邱忠鹏;于洪涛;李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全面部骨折患者并发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8例全面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式,其中13例为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普通外科急救护理方式,另一组观察组15例在普通外科急救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全面部骨折患者的呼吸道梗阻专科预防措施.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面部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疾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梗阻发生率为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全面部骨折患者发生呼吸道梗阻的风险.
作者:张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6月50例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延续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询问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石姣梅;吴杰倩;钟雪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标准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对比2组手术疼痛、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椎体结构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采取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可观,不仅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可改善椎体结构,值得推广.
作者:黄永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微信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和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记录2组患者宣教前,宣教后及宣教后1年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健康行为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分数较宣教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各项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长期影响有更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杏娇;黎国铃;郭秋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600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SF-18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北京东方迈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D-二聚体(D-D)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设定D-D≥324μ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D-D<324μ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Fbg> 4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Fbg2~ 4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D-D水平高于正常者471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46例,占9.77%,D-D水平正常者129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例,占3.88%,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Fbg水平高于正常者360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1例,占14.17%,Fbg水平正常者无骨愈合不良情况发生,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T、INR、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不良患者的APTT明显低于骨折愈合良好者,而D-D、Fbg水平明显高于骨折愈合良好者,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D-D、Fbg.结论: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具有相关性,骨折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可对骨折愈合情况作出早期判断,使自身凝血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蔡正强;彭兰林;陈政;郑仲谋;庞俏强;徐可;贾艳敏;薛松;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及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护理成效.结果:(1)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疾病恢复情况.体格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3)心理恢复比较.观察组患儿心理状况较好,忠儿焦虑和恐惧的负性心理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没有患儿及家属的投诉,而对照组有患儿及家属投诉现象.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为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显著,对患儿的疾病康复及手术成功意义重大,更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护理要点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2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出现骨折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而且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陈洪亮;郑强;周猛;杨中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2016年3月的32例患者术后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患者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采取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股骨发生变形,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柯志丽;林秀甜;刘沛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及大庆油田总医院2013年1月~2017年2月采用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同期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5例纳入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5.9±1.5天,短于对照组7.4±2.0天,术后3个月膝关节评分78.4±7.4分,高于对照组72.0±6.5分,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显著.
作者:王栋;谷守滨;李春龙;刘佰峰;张春玲;顾连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评价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满足年龄>60岁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对2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包括患者术后3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OHS评分及假体松动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的大腿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的OHS评分情况,两者差异均不明显(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假体松动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东;许伟国;刘文庚;章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AL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将行PFNA治疗的3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行ALP治疗的40例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统计患者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2.11%,与对照组的75.20%比较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与对照组的15.00%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较ALP治疗效果好,前者具有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缩短患者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索生云;冯云升;陈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析3D打印技术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治疗骨折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骨科收治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并进行CT扫描,将数据导入在软件(Mimics14.0)中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3D打印技术进行实体模型的制作,对内固定植入手术进行模拟,先参照模拟数据再进行实际手术.结果:3D打印技术立体感强,可多角度、多方位的对踝关节骨折形态进行展示;X线照射平均次数6.6±0.43次;手术平均时间46.00±4.52分钟.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3D打印技术,利于准确观察骨折部位,巩固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海棠;欧治平;谢沛军;曾志超;李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4)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4)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和再次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12%,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94%;对照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6.47%,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0.59%;2组指标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避免患者再次骨折,值得借鉴.
作者:张维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随机分成2组,共88例,44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一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概率依次为2.27%、2.27%、2.27%、0.00%,术后24小时和72小时疼痛评分分别为3.01±0.23分、1.05±0.25分,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为80.36±5.42分,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中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
作者:郭斌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