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生云;冯云升;陈波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收的92例急诊脑外伤手术患者资料,按照采取的麻醉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6例)单纯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46例)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对比2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维持时间93.87±20.14分钟更长,且自主呼吸恢复时间5.27±1.84分钟、睁眼时间7.25±2.04分钟及意识清醒时间14.75±2.14分钟更短(P<0.05);与对照组10.87%相比,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6.52%略低(P>0.05).结论: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大尼麻醉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义;易保连;李彩凤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4)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4)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和再次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12%,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94%;对照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6.47%,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0.59%;2组指标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避免患者再次骨折,值得借鉴.
作者:张维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膝关节功能,而且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陈洪亮;郑强;周猛;杨中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选取14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膜诱导技术组为观察组73例,传统骨移植技术组为对照组76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疗效情况、手术恢复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再感染、髂骨切口处感染、胫骨中段骨不连、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观察组忧良比例为76.7%,而对照组优良比例为39.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17.8%,再感染占比为8.2%,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6.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1.0%,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4.1%,相比而言,对照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27.6%,再感染占比为14.5%,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11.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9.7%,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9.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手术康复方面,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0.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4.6±0.9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7±1.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5.8±1.3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具有疗效佳、恢复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并且与传统骨移植技术相比优势显著.
作者:杨东生;林俊彬;姚泽鹏;方锦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4月~2016年3月的32例患者术后对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患者3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快速康复护理,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结果: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患者在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采取有效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股骨发生变形,同时还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治疗费用,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柯志丽;林秀甜;刘沛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评价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满足年龄>60岁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对2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包括患者术后3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OHS评分及假体松动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的大腿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的OHS评分情况,两者差异均不明显(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假体松动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东;许伟国;刘文庚;章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全程使用止血带与前半程应用方法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手术操作影响、术后凝血功能及术后肢体活动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因严重骨关节炎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而就诊的的患者180例,按照治疗办法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在前半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前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对照组:采取全程使用止血带,即在切口关闭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释放止血带进行彻底止血.记录手术总耗时和止血带使用时间,记录术中失血量,计算术后总失血量,并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5、8、14天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检查.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56.7±10.2分钟,出血17.3±6.7ml,平均住院4.1±5.0天;观察组手术时间75.3±9.7分钟,出血75±14.7ml,平均住院5.4±7.2天.术后随访,对照组出现1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未出现骨水泥渗漏,2组患者未发现假体移位、脱落的现象.VAS评分方面,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评分无差异,术后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术后8天VAS评分出现升高,至术后14天评分趋于稳定.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持续下降,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全程使用止血带较半程使用导致的术后肢体疼痛更加显著,且术后存在骨水泥渗漏的危险隐患,半程使用止血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磊;方钦正;邱忠鹏;于洪涛;李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苏州市禁放烟花爆竹前后春节期间眼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禁放条例实施前后春节期间引起眼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研究.结果:禁放前后的眼外伤人群中男性比例分别为52.95%和56.25%,平均年龄分布在47.82±17.54岁和37.65±14.60岁,禁放后40岁以上人群下降了33.17%,禁放后的闭合性眼外伤比例下降了57.14%,其中40.62%集中于眼表损伤,治疗后的低视力人群下降了65.38%.结论:春节期间眼外伤好发于中壮年男性,我市的禁放措施有效,主要病因也由烟花炮竹的爆炸伤转变成工业生产时的意外伤,良好社会监督和宣传教育是降低眼外伤并发症的有效保证.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所有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后基础护理,对所有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康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肢肿胀0~Ⅰ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Ⅱ级~Ⅲ级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患肢周径、疼痛评分、肿胀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实施冷热敷与按摩配合情志护理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赵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600例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采用SF-1800全自动凝血测试仪(北京东方迈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检测患者D-二聚体(D-D)含量和纤维蛋白原定量(Fbg).设定D-D≥324μ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D-D<324μ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Fbg> 4g/L为观察组(凝血功能异常观察组),Fbg2~ 4g/L为对照组(凝血功能对照组).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关系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D-D水平高于正常者471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46例,占9.77%,D-D水平正常者129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例,占3.88%,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600例患者中术前Fbg水平高于正常者360例,其中骨愈合不良者51例,占14.17%,Fbg水平正常者无骨愈合不良情况发生,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PT、INR、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不良患者的APTT明显低于骨折愈合良好者,而D-D、Fbg水平明显高于骨折愈合良好者,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合并同侧其他骨折、术后开始锻炼时间、D-D、Fbg.结论:凝血功能变化与骨折愈合具有相关性,骨折患者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可对骨折愈合情况作出早期判断,使自身凝血功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积极进行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蔡正强;彭兰林;陈政;郑仲谋;庞俏强;徐可;贾艳敏;薛松;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及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时间的奇偶性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性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的围手术期护理.通过对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对比分析2组患儿的护理成效.结果:(1)满意度的比较.观察组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0%,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疾病恢复情况.体格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疾病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3)心理恢复比较.观察组患儿心理状况较好,忠儿焦虑和恐惧的负性心理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没有患儿及家属的投诉,而对照组有患儿及家属投诉现象.结论:针对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围手术期的特点,为患儿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成效显著,对患儿的疾病康复及手术成功意义重大,更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改良牵引术治疗老年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改良牵引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改良牵引术治疗老年克雷氏骨折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长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诱导辅助麻醉,记录2组预后与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分别为12.64±4.23分钟与20.44±7.21分钟,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5.20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T1与T2时间点的MAP与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T3与T4时间点的MAP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4天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3%和13.3%,且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天的呼吸抑制、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有利于诱导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促进患者苏醒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张月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的经验.方法:选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采取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条件下给予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使用延续期护理,观察组患者按照预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延续期功能锻炼,术后需扶双拐6周,术后3~6个月康复训练:直腿抬高、滑墙、脚跟滑动训练等.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干预4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期功能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后期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并可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晓芳;周广美;房立丽;唐艳华;姜雅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20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依据年龄分组,其中60 ~70岁120例设为A组,71~75岁60例设为B组,76 ~80岁20例设为C组,均行关节置换治疗,对比骨关节炎指数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3组骨关节炎指数即WOMAC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的降低,其中B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3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即ADL评分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升高,其中B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与其它2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其它年龄组,70 ~75岁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是佳的开展手术的时机.
作者:周广福;朱伟民;唐本森;刘懋;罗锐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表现,比较X线检查和MRI显示髌骨软化症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资料.结果:X线检查改变包括关节面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5例、骨囊性变11例、关节面毛糙9例、关节间隙变窄6例、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或骨赘43例、髌上囊肿胀2例;MRI显示软骨增厚15例、软骨局限缺损19例、软骨大片缺损14例,软骨关节面下骨髓水肿39例、关节面软骨下小囊性灶20例、关节面毛糙13例、关节积液36例.MRI显示病变的敏感度优于X线检查.结论:MRI能显示X线检查不能显示的软骨和骨髓异常,对病变早期诊断价值很大.MRI对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均优于X线检查.
作者:王小康;潘玉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老年创伤患者急救临床特点,为提高老年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或者避免创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老年创伤患者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救的老年创伤患者中,男性病例38例(63.33%),女性病例22例(36.67%);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12岁;其主要创伤机制为自己摔伤26例(43.33%)、交通意外伤20例(33.33%);主要创伤部位为四肢及盆骨34例(56.67%)、颅脑21例(35.00%)、脊柱14例(23.33%)、胸部9例(15.00%);救治成功49例,死亡11例;死亡组患者AIS-ISS评分、急救至手术时间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欠佳,应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创伤的发生,且老年创伤患者临床特点复杂,尽旱确定和安排抢救手术时间,确保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昊;任银;钟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髋关节患者接受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对关节功能的改吾作用.万法:选取AS累及髋关节患者60例(78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0,40髋)接受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 =30,38髋)接受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比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数据,并对比手术前和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变化,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假体脱位、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前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者(P<0.05);手术前组间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后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和髋关节活动度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AS累及髋关节患者采用金属对金属髋关节假体置换术能够减轻手术创伤,还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促进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少.
作者:张恒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