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谷守滨;李春龙;刘佰峰;张春玲;顾连芬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进行有效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闫彩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抽取68例作研究对象,并依照随机抽签原则分组,对照组(n=34)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n=34)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用持续性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优良率和再次骨折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94.12%,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94%;对照组患者术后髋部骨折康复优良率是76.47%,其术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是20.59%;2组指标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避免患者再次骨折,值得借鉴.
作者:张维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患者随机选取149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膜诱导技术组为观察组73例,传统骨移植技术组为对照组76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疗效情况、手术恢复情况(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再感染、髂骨切口处感染、胫骨中段骨不连、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观察组忧良比例为76.7%,而对照组优良比例为39.4%,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17.8%,再感染占比为8.2%,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6.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1.0%,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4.1%,相比而言,对照组外固定架针道感染占比为27.6%,再感染占比为14.5%,髂骨切口处感染占比为11.8%,胫骨中段骨不连占比为19.7%,过早负重发生钢板失效、断裂占比为9.2%,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在手术康复方面,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5±0.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4.6±0.9个月,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4.7±1.1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5.8±1.3个月,观察组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优势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结论:膜诱导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具有疗效佳、恢复时间短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并且与传统骨移植技术相比优势显著.
作者:杨东生;林俊彬;姚泽鹏;方锦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老年创伤患者急救临床特点,为提高老年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或者避免创伤发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老年创伤患者急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急救的老年创伤患者中,男性病例38例(63.33%),女性病例22例(36.67%);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9.12岁;其主要创伤机制为自己摔伤26例(43.33%)、交通意外伤20例(33.33%);主要创伤部位为四肢及盆骨34例(56.67%)、颅脑21例(35.00%)、脊柱14例(23.33%)、胸部9例(15.00%);救治成功49例,死亡11例;死亡组患者AIS-ISS评分、急救至手术时间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欠佳,应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少创伤的发生,且老年创伤患者临床特点复杂,尽旱确定和安排抢救手术时间,确保救治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昊;任银;钟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MORA(摩拉)生物波电子检测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联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对照组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配合传统针灸、理疗、牵引、按摩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5例.观察组男37例,女38例,年龄28 ~80岁,平均42.1±2.8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30 ~81岁,平均42.3±2.7岁.所有患者入院时都为急性腰腿痛发作.对2组患者行入院时及治疗第2天,第10天VAS评分,JOA评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方式表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间的VAS评分、JOA评分等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入院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第2天观察组明显缓解,对照组只有少数缓解,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第10天疼痛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JOA评分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波电子检测技术指导用药(中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可行、见效快、疗效高,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作者:尹宪华;窦小龙;于跃;娄群立;李春梅;王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发生骨折后的护理要点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确诊并收治的所有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20/30),2组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出现骨折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对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秀云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在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之间我院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儿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下肢骨折的复位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给予全程的护理程序干预,评价参与研究的所有患儿的治疗护理成效.结果:经过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的下肢骨折患儿经过全程的优质护理干预,患儿的治疗及康复效果达到满意,患儿术后无并发症及感染等症状发生,患儿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小儿下肢骨折中应用弹性髓内钉进行复位固定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儿全程的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提高患儿的康复及预后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颈椎病是现代生活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发生在颈椎退变尤其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临床上通常认为颈椎间盘退变通常在25岁以后才开始.但近年来,许多临床医务人员发现,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低龄化.1994年张先发¨提出“青少年颈椎病”这一概念,并指出:儿童与青少年因为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睡姿、不良握笔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迫使颈椎和胸椎上段椎体的生物力学发生多方面的改变,引起颈肩背部生物力学的综合性失衡,其中主要是生理曲度的改变,继而引起椎间盘退变,局部椎体排列和组织结构在形态、生化、生理学等方面逐渐改变,随之发生应激性慢性病变,当这种变化超出颈椎局部的代偿能力后,即表现为颈椎间盘为主的组织变异,水肿、血肿随之发生,神经、血管、软性组织受压的一系列颈背和头部症状就会出现.2013年赵宝礼等[]调查发现中学生颈椎亚健康总患病率为77.7%,Schairer WW等人发现15 ~20岁的年轻人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增高[].颈椎病的年轻化趋势向现代人敲响警钟,青少年颈椎退化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作者:刘玉萍;顾辰梅;周敬杰;尹杰雯;梁昌荣;钟卫权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单纯性肋骨骨折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以往我院收治的单纯性肋骨骨折疾病患者88例,采用数学随机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2组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骨折护理;观察组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肋骨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肋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对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肋骨骨折疾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显著(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后肋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仅有2例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显著(P<0.05);对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5%,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显著(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纯性肋骨骨折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可以缩短骨折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迅速控制疼痛,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孔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本文立足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现状,对已实施近3年的耳鼻喉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进行总结,通过详细阐述针对并轨培养模式的基本构建、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培养等几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提出科学有效的耳鼻咽喉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并轨培养模式.随着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三阶段”(医学院校教育一毕业后医学教育一继续医学教育)医学终身教育观念已深入人心.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两条途径,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现行的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环境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故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效衔接,是解决教育与从业资格脱节、避免教育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自2015年起,哈尔滨医科大学新招收的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也是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师,本文结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科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工作的实际举措进行探索与实践,论述如下.
作者:肖立峰;李玉茹;姜丽;胡琪;郭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的THA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平均随访时间为18(12 ~24)个月.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关节功能改善进行对比研究,术后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3°,改善为术后平均90.5°.X线复查结果显示未见假体松动、脱位.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0.5分,改善为术后平均89.2分.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双髋关节使用非骨水泥THA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卫国;杨德文;田志梅;孙相福;刘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探讨评价骨水泥固定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并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5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满足年龄>60岁的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8例,采用骨水泥固定,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对2组患者随访3年,观察记录相关指标数据,包括患者术后3年大腿疼痛发生率、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和病死率、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OHS评分及假体松动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的大腿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半年和术后3年的OHS评分情况,两者差异均不明显(P>0.05);比较2组患者术后3年假体松动率,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中,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效果显著,优势明显,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东;许伟国;刘文庚;章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2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11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舒适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体表现在患者术前紧张情绪得到缓解,且患者心率、血压改变发生率较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舒适护理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其不仅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术前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舒适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苏兰;谢静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改良牵引术治疗老年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克雷氏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改良牵引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配合改良牵引术治疗老年克雷氏骨折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徐长军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究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并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前提下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并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护理干预实施后,2组患者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都有一定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前配合情况的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2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配合度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3例,所占比例37.10%,比较满意31例,所占比例50%,满意度87.10%;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实施后非常满意29例,所占比例46.77%,比较满意33例,所占比例53.23%,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护理操作实施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与护理满意度,加快伤口愈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方丽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研究脊柱减压治疗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感以及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牵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脊柱减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CODI).结果: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组94.00%,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COD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脊柱减压进行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其无创无痛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因此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克强;吴积;杨燕;姜美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6年10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带领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胫骨骨折或胫骨合并腓骨骨折50例,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50例患者获得6个月~18个月随访,50例中疗效优46例良3例中例,优良率为98%.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短端局部血运干预小,术后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张元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微信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4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和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健康教育.记录2组患者宣教前,宣教后及宣教后1年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健康信念、健康行为情况,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分数较宣教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各项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知信行的长期影响有更积极的意义.
作者:姚杏娇;黎国铃;郭秋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枕大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以头颈部疼痛为主症,常以一侧或两侧后枕部或颈项部的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痛时病人不敢转头,头颈部有时处于伸直状态,查体可见枕大神经出口处有压痛,枕大神经分布区(C2~3)即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本病多发于中年,常常迁延难愈,严重可诱发失眠,焦虑等诸多症状,不经治疗难以自愈,常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学习.祖国医学认为枕大神经痛属于“后头痛”或“项痹”“头风”范畴,常因外感风寒,劳累所伤.病变部位接近风池穴,痛点固定.对于此病在针灸、推拿治疗、药物贴敷治疗、针刀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洋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76例作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8)采取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并配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8)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7.4%,满意度是100.0%,其知晓率是94.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4.2%,满意度是89.47%,其知晓率是79.0%;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解除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并提升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李蕊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