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吴倩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诊疗术, 血管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过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0例。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2组,每组各40例。给2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并发症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的诊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外伤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致昏迷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诊科护理,对比2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6%,死亡率为11.4%,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68.6%,死亡率为31.4%,2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55)。结论: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效果明显,可促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减少死亡现象,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工作中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果:39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为97.78%。结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叶佩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康复影响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1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实施系统的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晨僵时间、日常的活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疼痛等都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代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108例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并选取我院2013年3月前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病历资料中均接受常规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流产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所受创伤,加快患者康复,并对保护患者的妊娠成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2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脾脏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脾脏创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Fast track surgery,FST)救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15例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常规DAS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FST组15例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救治,观察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0例均保留脾脏成功,进食时间早,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其中4例出现术后发热。结论:DSA血管介入栓塞保留脾脏是一种简单,损伤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早,康复快,疼痛减轻,相对安全,住院费用降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刘兴东;蒋延美;赖景奎;杨波;刘洪;罗友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栾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73例患者,根据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3)和治疗组(n=40),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6,P<0.05),常规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6.5±0.2天、5.7±0.8天,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2±1.1天、3.1±0.8天,2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英;庄坤;任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临床观察

    氯胺酮是经典的小儿基础与全身麻醉用药[1],在小儿临床麻醉上普遍应用,它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但单独应用时,由于氯胺酮的“分离麻醉”效果,会有不自主体动,影响手术的进行。丙泊酚起效快、镇静作用强而确切,与氯胺酮复合麻醉,可以取长补短,在不需要肌松的小儿短小手术应是合理的组合。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3年来对患儿实施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421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立伟;杨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后,患者SBP、DB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达到97.2%,而对照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提高血压控制疗效,对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丁咯地尔+丹参注射液+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在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关系,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66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或者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6例轻度腰椎滑脱情况,3例复发,2例神经损伤,经后路植骨融合后恢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1例复发情况,并发症为6.06%;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较全椎板切除术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宗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参与本次研究,将92例病人平均分成综合组和一般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病人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综合组病人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综合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一般组病人(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病人(P<0.05),护理满意度为91.3%,与一般组病人的7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刘长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评价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临床资料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评价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1.6%(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显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纳入研究范围,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50例患者分成全切组(78例)和次全切组(72例),全切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次全切组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全切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次全切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次全切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率低,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联合常规母婴床旁护理对孕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烟酸缓释片1000mg。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水平。分别记录2组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关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采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8.4±2.0天,临床治愈时间12.6±2.0周,研究组无并发症出现, Matta功能优良率为9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2组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作者: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