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梅
目的:评价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夹板治疗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础治疗结束后,下颌前牙松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Biosplint纤维树脂组( A组)和Superbond粘接系统组( B组)。使用2种方法固定,在固定后6个月检查下颌前牙的治疗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治疗松动牙疗效没有差别。但是Superbond粘接系统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菌斑控制。
作者:张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18人,其中66发生医院感染,对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骨髓抑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度过了感染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感染可防可控。
作者:胡铁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留置导尿管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总有效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天后感染率和5天后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盛学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所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在护理后手术效果显著,对于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均无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彩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慢性肾衰竭患者92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将2组患者护理干预3个月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量表评分与抑郁量表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2项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2组患者周围环境、自身健康状况、自身生活质量等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生存质量总分等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可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治疗依从性,对延缓患者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汪广凤;奚娜;艾翠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剂量的环磷酰胺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以及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12%,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3.52±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5.03±1.26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定期静脉冲击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尿蛋白转阴时间以及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每组患者24例。对其使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wbester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但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若无其他禁忌,均可采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
作者:王欣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彼此发生的相互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近几年的药学文献进行检索,对相关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机制,针对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的配伍、药物药效学以及药动学开展全面分析,总结其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联合使用的过程中,不同药物可能会存在很多配伍禁忌,其药理协同问题以及拮抗问题相对较突出,很容易导致代谢酶受到诱导或者有所抑制,造成药物临床疗效发生变化,影响到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患者中毒。结论:临床上必须要针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不良药物反应,保证良好的药物疗效。
作者:曾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栾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23例患者的急救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急救,3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急救,实施急救后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临床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余1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急救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实施手术急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接受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9.6±4.5天,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接收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这2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2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透析治疗次数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透析的次数和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笑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兰;孙妮;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钉组(n=25)、钢板组(n=20)和支架组(n=20),内钉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予以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支架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均可以用于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言学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94例,其中40例宫颈癌疾病患者,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采用阴道镜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术后实施病理学检验(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检查的符合率并统计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病情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2.5%和94.4%(P>0.05);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误诊率分别为2.5%和0.0%(P<0.05),漏诊率分别为5.0%和5.6%(P<0.05)。结论: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同时会出现一定比例误诊、漏诊,需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发挥阴道镜诊断优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共进行154次介入治疗,平均3.08次/人。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54%。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其次为消化道来源,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其中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应给予充分评估。
作者:姚阳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作者:李爽;时微;赵斌;孙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