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丽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以50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总优良率为86.21%,乳房美容效果为“优”的患者比重均显著高于效果为“良”、“可”、“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乳术、放射治疗乳腺癌不仅可保留患者乳房,维持乳房美观,还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再加上具有较低的3年肿瘤转移率、较高的3年生存率和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曲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患者116例,均经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3周后获得短期治愈效果,再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分别开展不同药物的长疗程间歇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激素尿素霜,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复方氟米松软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的SCORAD评分为1.1±0.6分,停药后8周的SCORAD评分为5.2±2.0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13.8%,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相关症状加重,缓解治疗后高复发几率,且在药物停用后仍具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陈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胃肠镜检查中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80例于本院行胃肠镜检查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管理方案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管理安全预防,对比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镜检查患者应用护理管理安全预防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基础上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分娩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产妇都是2010~2011年的足月分娩产妇,将她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干预方式,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干预,比较分析临床分娩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阵痛情况为,观察组有34.5%的产妇无痛,对照组有10%的产妇无痛,轻度疼痛患者为对照组10.5%,观察组是37%,对照组极疼痛患者有35.5%,观察组没有该类产妇,2组的疼痛强度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产程干涉比例是30%,对照组是50.5%,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第1产程平均时间6.60±2.03小时,对照组平均产程时间7.57±2.87小时,2组的第2产程不存在差异性;2组的产后出血和Apgar评分无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产程干涉率比较低,分娩结果比较好,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于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的患者900例,其中60例女性出现子宫切口撕裂,分析切口撕裂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0例出现切口撕裂的患者中,枕后位切口撕裂的情况多;孕妇切口距离膀胱子宫腹膜返折<2cm的时候,孕妇子宫切口不会出现撕裂,或极少数患者出现撕裂,当距离>3cm的,则容易出现切口撕裂,并且撕裂率高;胎儿的体重<4000g,孕妇发生切口撕裂的情况较少,胎儿如果体重>4000g,孕妇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较高,p<0.05。结论:只有更加细心严谨的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对孕妇做好平时的监护工作,选择合理的手术实际以及配合熟练的操作及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孕妇剖宫产后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
作者: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作者: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实施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观察在围术期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实施人工种植牙手术患者44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sic配套种植系统。对种植牙手术特点进行分析,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认真分析,于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完成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做到有效配合,临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后,终获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将患者的治疗信心有效增强,确保患者可以保持平稳的心态接受治疗,终有效确保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结论:针对实施种植牙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能够做到积极配合,并给予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终能够将患者的舒适度有效提高,与此同时将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有效提高,有效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的手术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中埃索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丁丙诺菲以及舒芬太尼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已确诊87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2组,观察组46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41例采用丁丙诺菲进行术后镇痛,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后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组患者各时段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丁丙诺菲和舒芬太尼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皮肤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1%,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7%,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6,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61.5%,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0,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腹部外科疾病使用胃肠减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胃肠减压方法及应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70例腹部外科疾病的患者胃肠减压的平均时间为4.41±1.62天,减压管置入的平均深度为60.32±3.47cm;插管成功率为100.00%,失败率为0.00%;其中4例(5.71%)患者发生相关的并发症,3例(4.29%)为肺部感染,1例(1.43%)为电解质紊乱;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47±2.18分。结论: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后可明显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地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进行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患者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所占的比例为0.17%,其余患者全部完成检查。结论: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不利的辐射作用,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会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临床护理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1年我院的120例老年女性低密度骨折病例来进行分析,这些患者作为对照组,不使用循证护理,以2012年的120例同类疾病的女性作为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护理前和出院1年后的抑郁情况、生活情况、运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评分在护理前没有统计学差异性;在护理后1年随访结果显示,均要比护理前优秀,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加优秀。结论:老年妇女低密度骨折患者接受循证护理的效果比较突出,出院后的生活改善较明显,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孙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诊断与治疗;并选取我院2013年3月前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病历资料中均接受常规开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流产率。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流产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诊断与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所受创伤,加快患者康复,并对保护患者的妊娠成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王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共进行154次介入治疗,平均3.08次/人。经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54%。全部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乳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较长,其次为消化道来源,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短,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预后因素,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转移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安全性高,其中肝内转移瘤数目、肝内转移瘤血供情况、介入治疗后是否全身化疗、介入治疗前是否有其他转移病灶及原发肿瘤病理类型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治疗前应给予充分评估。
作者:姚阳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过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0例。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2组,每组各40例。给2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并发症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以及致残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CS评分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致残率9.8%,明显低于参照组38.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都比较低,降低脑神经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2组患者都接受口服阿司匹林镇痛治疗,其中对研究组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记录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天、3天、6天的全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变化、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全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分析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942.18±241.26ng/ml、931.26±242.68ng/ml(P>0.05);研究组采用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的1天、3天、6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464.25±192.64ng/ml、312.02±110.66ng/ml、102.36±25.12ng/ml,对照组单纯采用镇痛治疗后的1天、3天、6天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878.46±209.45ng/ml、617.21±178.56ng/ml、527.31±106.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层次发生率是6.67%,而对照组是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使用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的研究组全血细胞分析和凝血功能分析结果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层次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所以我们认为,镇痛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减少髋部骨折老年患者的全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普及和推广应用。
作者:李铭夫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