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丽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作者: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应情况。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4.00%)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32.00%)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更满意,避免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庄曼贤;庄婵芝;谢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易感染部位的护理、发热护理、预防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口腔出血率(5.41%vs 48.57%)、鼻腔出血率(32.43%vs 74.29%)、颅内出血率(2.70%vs 2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40.95%vs 57.14%)、皮肤感染率(16.21%vs 42.86%)、肛周感染率(8.11%vs 1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59%vs 85.74%)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范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兰;孙妮;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重点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合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扎尼定和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通过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和Ashworth分级法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变化。结果:2组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肌张力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和替扎尼定治疗脊髓损伤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下肢痉挛症状,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高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腹部外科疾病使用胃肠减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胃肠减压方法及应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70例腹部外科疾病的患者胃肠减压的平均时间为4.41±1.62天,减压管置入的平均深度为60.32±3.47cm;插管成功率为100.00%,失败率为0.00%;其中4例(5.71%)患者发生相关的并发症,3例(4.29%)为肺部感染,1例(1.43%)为电解质紊乱;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47±2.18分。结论: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后可明显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栾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孕妇接受孕妇学校的定期教育培训,并探究分析其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定期做孕检直至分娩的124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与产前检查,观察组联合孕妇学校教育培训,将2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35.48%),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367.8±166.7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439.2±176.3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孕妇学校培训相对于仅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在促进自然分娩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进而促进母婴的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作者:李爽;时微;赵斌;孙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神经性皮炎患者116例,均经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3周后获得短期治愈效果,再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8例,分别开展不同药物的长疗程间歇治疗,对照组采用无激素尿素霜,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复方氟米松软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的SCORAD评分为1.1±0.6分,停药后8周的SCORAD评分为5.2±2.0分,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13.8%,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长疗程间歇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抑制相关症状加重,缓解治疗后高复发几率,且在药物停用后仍具良好改善作用。
作者:陈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烟酸缓释片1000mg。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水平。分别记录2组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关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采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8.4±2.0天,临床治愈时间12.6±2.0周,研究组无并发症出现, Matta功能优良率为9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2组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作者: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夹板治疗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础治疗结束后,下颌前牙松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Biosplint纤维树脂组( A组)和Superbond粘接系统组( B组)。使用2种方法固定,在固定后6个月检查下颌前牙的治疗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治疗松动牙疗效没有差别。但是Superbond粘接系统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菌斑控制。
作者:张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2%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二者之间疗效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针对性推广使用。
作者:鄂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18人,其中66发生医院感染,对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骨髓抑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度过了感染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感染可防可控。
作者:胡铁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