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丽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24小时的疼痛分级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对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例患者为NSS组;行肾癌根治手术的34例患者为RN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NSS组患者在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要高于RN组患者,但是2组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漏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RN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NSS组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案例。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都是小肾癌中药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保存患者残肾的功能,相对更加可靠,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侯献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患者在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所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在护理后手术效果显著,对于护理满意度达到100.0%。均无并发症患者出现。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彩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采取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儿治疗后头晕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体征情况逐渐消失,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大段骨缺损患者采取骨膜诱导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4年的22例大段骨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骨膜诱导技术治疗,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疼痛、功能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结果:全部22例患者在接受3~8个月的治疗后,进行了8~20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的骨缺损平均愈合时间为8~20个月,共有1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十分良好,愈合率是81.8%,切口愈合是甲级,能够负重行走,有2例病例愈合不佳,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骨膜诱导技术来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结合个性化护理,临床并发症比较少,患者的痛苦比较少。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院的血糖正常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血脂,尿素氮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20ml、脑出血量>20ml且≤30ml、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相比较正常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出血量多,神经损伤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贾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接受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9.6±4.5天,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以50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总优良率为86.21%,乳房美容效果为“优”的患者比重均显著高于效果为“良”、“可”、“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乳术、放射治疗乳腺癌不仅可保留患者乳房,维持乳房美观,还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再加上具有较低的3年肿瘤转移率、较高的3年生存率和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曲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夹板治疗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础治疗结束后,下颌前牙松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Biosplint纤维树脂组( A组)和Superbond粘接系统组( B组)。使用2种方法固定,在固定后6个月检查下颌前牙的治疗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治疗松动牙疗效没有差别。但是Superbond粘接系统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菌斑控制。
作者:张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钉组(n=25)、钢板组(n=20)和支架组(n=20),内钉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予以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支架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均可以用于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言学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康复消炎胶囊联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消炎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3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比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优,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规康复消炎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留置导尿管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总有效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天后感染率和5天后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盛学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每组100例。采用x2检验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奥美拉唑组为72.00%,雷贝拉唑组为71.00%。联合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高疗效、高安全性等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王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