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效果

庄曼贤;庄婵芝;谢泽娟

关键词:结肠癌,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应情况。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4.00%)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32.00%)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更满意,避免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初产妇产程情况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究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过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80例。将其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2组,每组各40例。给2组冠心病的患者,都实施介入诊疗术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中的冠心病患者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其并发症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和生命体征,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患者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5.00%,低于对照组3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情况,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吴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指导、体位指导等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结果: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牛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对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浅析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32例,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2例无肝源性糖尿病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保肝治疗的同时配合短效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保肝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肝病症状的同时出现极少的糖尿病症状,对照组患者仅有肝病症状。2组对比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肝性脑病、感染发生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糖尿病症状表现不明显,诊断时容易出现漏诊情况。临床治疗时要进行保肝治疗配合血糖控制以减少丙型肝炎肝硬化的并发症。

    作者:姜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针对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地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进行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患者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所占的比例为0.17%,其余患者全部完成检查。结论: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不利的辐射作用,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会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94例,其中40例宫颈癌疾病患者,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采用阴道镜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术后实施病理学检验(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检查的符合率并统计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病情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2.5%和94.4%(P>0.05);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误诊率分别为2.5%和0.0%(P<0.05),漏诊率分别为5.0%和5.6%(P<0.05)。结论: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同时会出现一定比例误诊、漏诊,需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发挥阴道镜诊断优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共收治的6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参照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2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肾病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小儿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肾病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肾内科护理,观察组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肾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邹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应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院的血糖正常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血脂,尿素氮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20ml、脑出血量>20ml且≤30ml、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相比较正常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出血量多,神经损伤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贾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后的排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通畅率及排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8天后大便通畅率、排便异常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评估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璀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通过静脉泵入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显效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采用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丽卡;黄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对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例患者为NSS组;行肾癌根治手术的34例患者为RN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NSS组患者在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要高于RN组患者,但是2组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漏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RN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NSS组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案例。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都是小肾癌中药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保存患者残肾的功能,相对更加可靠,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侯献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24小时的疼痛分级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对产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分娩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产妇都是2010~2011年的足月分娩产妇,将她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干预方式,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干预,比较分析临床分娩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阵痛情况为,观察组有34.5%的产妇无痛,对照组有10%的产妇无痛,轻度疼痛患者为对照组10.5%,观察组是37%,对照组极疼痛患者有35.5%,观察组没有该类产妇,2组的疼痛强度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产程干涉比例是30%,对照组是50.5%,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第1产程平均时间6.60±2.03小时,对照组平均产程时间7.57±2.87小时,2组的第2产程不存在差异性;2组的产后出血和Apgar评分无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产程干涉率比较低,分娩结果比较好,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于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骨一科就诊的具有完整资料的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回顾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we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对于严重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肯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腕关节恢复满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罗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2例已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本组全部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中医护理干预后,症状完全缓解且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范围内的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5.2%,其中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且理化指标较前显著改善的患者有5例,所占的比例是11.9%,部分缓解患者10例,所占的比例是23.8%,无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19.0%,总有效率是81%。结论:对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及时给予恰当的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胎儿甲状腺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用超声检查并测量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甲状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超声科接受胎儿产前检查的孕妇228例,将胎儿按照胎龄分为7组,对胎儿甲状腺进行观察,并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平均值,分析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测量,23~2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48±0.06cm,前后径0.36±0.05cm,25~2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52±0.06cm,前后径0.40±0.03cm,27~28周胎龄共34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0±0.03cm,前后径0.45±0.06cm,29~30周胎龄共33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9±0.02cm,前后径0.51±0.07cm,31~32周胎龄共35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76±0.07cm,前后径0.56±0.05cm,33~3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84±0.05cm,前后径0.59±0.06cm,35~3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95±0.05cm,前后径0.64±0.05cm,由以上结果可知,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测量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用超声观察甲状腺,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简单可行,能够为甲状腺肿大胎儿的检出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相泓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