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华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在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关系,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采取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儿治疗后头晕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体征情况逐渐消失,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慢性便秘是病人的主诉,是一种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1周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部分正常人习惯于隔几天排便1次,但无排便困难与大便干结,故不能以每天排便1次作为正常排便的标准[1]。便秘这一主诉在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排名第1,在消化病急症中仅次于结肠憩室、胆囊炎胆石症,老年人中25%~33%的人有此症状,说明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老年人由于肠内容物在肠道内运行迟缓和停滞过久,使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粪便中的毒素被吸收引起机体自身中毒,出现全身不适、烦躁不安、恶心、腹胀、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可见防治便秘的目的不只是解除排便痛苦,改变消化不良症状,更要紧的是避免发生一些意外,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肠梗阻及结、直肠癌变这些并发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2]。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现针对老年便秘这一问题做以下临床观察。
作者:李爽;时微;赵斌;孙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护理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护理工作中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结果:39例痊愈,5例好转,1例死亡,好转率为97.78%。结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叶佩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后,患者SBP、DB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达到97.2%,而对照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提高血压控制疗效,对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医学应用于临床急诊的效果,对该方法的使用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534例超声检查病例来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与患者的资料进行结合,探讨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病情,对超声临床诊断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检查患者共534例,总诊断准确率是86.6%,基本符合率4.6%,漏诊1.4%,误诊7.4%。结论:使用超声诊断来进行急诊诊断具有比较可靠的结果,准确率高,对及时寻找患者病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对急诊的抢救成功率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确诊后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能够让患者的痛苦缓解,获得较高的疗效。
作者:刘天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与单独使用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每组100例。采用x2检验对3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0%,奥美拉唑组为72.00%,雷贝拉唑组为71.00%。联合治疗组与奥美拉唑组及雷贝拉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呋喃唑酮联合克拉霉素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具有高疗效、高安全性等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魏伦收;索智敏;王雪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接收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这2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2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透析治疗次数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透析的次数和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笑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运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来进行评估,通过该评估表能够合理的分析出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同时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分析,以此分析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的数据显示,该表在>10的情况下,其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并且经检测之后,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1%,并且根据调查问卷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联系性,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保证了患者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H型高血压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9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6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3%。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韩学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院外强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院外强化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2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作对比,同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再入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以及并发症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出院后1年内回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静息状态下心衰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或心悸发作次数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少,且再入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t值为2.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发病频率,延缓再入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矫晓伟;王静;宋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且均痊愈出院。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7%(34/3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82.85%(29/35);中医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37±1.32天,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6.58±2.57天;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循环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45例基于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75.6%,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7.361)。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有推广价值。
作者:霍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18人,其中66发生医院感染,对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骨髓抑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度过了感染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感染可防可控。
作者:胡铁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评价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临床资料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评价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1.6%(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显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研究组出院前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23例患者的急救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急救,3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急救,实施急救后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临床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余1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急救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实施手术急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术后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患者94例,其中40例宫颈癌疾病患者,54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采用阴道镜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检查(定义为研究组),术后实施病理学检验(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检查的符合率并统计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误诊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宫颈癌与宫颈癌前病变病情诊断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2.5%和94.4%(P>0.05);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的临床误诊率分别为2.5%和0.0%(P<0.05),漏诊率分别为5.0%和5.6%(P<0.05)。结论:应用阴道镜技术对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但同时会出现一定比例误诊、漏诊,需提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以发挥阴道镜诊断优势。
作者:赵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