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疗效分析

李倩

关键词:纳洛酮, 丙种球蛋白,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临床疗效, 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就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采取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儿治疗后头晕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体征情况逐渐消失,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院外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发病频率及再入院时间的影响

    目的:分析院外强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已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将其均分2组,每组各50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取院外强化护理干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将2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作对比,同时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再入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长短以及并发症等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患者出院后1年内回访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普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静息状态下心衰发作次数以及心绞痛或心悸发作次数明显较对照组患者少,且再入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t值为2.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降低患者发病频率,延缓再入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矫晓伟;王静;宋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2%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二者之间疗效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针对性推广使用。

    作者:鄂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运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来进行评估,通过该评估表能够合理的分析出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同时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分析,以此分析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的数据显示,该表在>10的情况下,其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并且经检测之后,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1%,并且根据调查问卷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联系性,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保证了患者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手术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值以及术后伤椎高度等影像学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探究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80例在我院就诊的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疼痛情况、睡眠情况、镇痛药使用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及72小时的VAS评分及睡眠时间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四肢创伤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还可改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关系,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几种胫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的临床对比及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胫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胫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钉组(n=25)、钢板组(n=20)和支架组(n=20),内钉组患者予以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钢板组患者予以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支架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以及外固定支架均可以用于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言学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次选取50例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加强观察护理。结果:本次选取的灌注化疗病例,排尿症状改善均较明显,治愈出院,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尿路感染,随访1年,复发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老年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保障各项医护操作顺利实施,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作者:王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评价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临床资料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评价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1.6%(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显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5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和烟酸缓释片1000mg。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总胆固醇( TC)、血清甘油三酯( 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 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C)水平。分别记录2组不同方式治疗后,患者有关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结果:发现采用阿托伐他汀联用缓释烟酸的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8.4±2.0天,临床治愈时间12.6±2.0周,研究组无并发症出现, Matta功能优良率为9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过6个月治疗,2组患者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2组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缓释烟酸对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的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作者:蒋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留置导尿管的女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总有效率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2天后感染率和5天后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防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

    作者:盛学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 MMI)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治疗剂量甲巯咪唑,症状有所改善后停止服用,复发时以此方法继续治疗。实验组口服剂量甲巯咪唑,待症状有所改善时继续保持MMI剂量进行长期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免疫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长期治疗甲亢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盖丽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替扎尼定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重点分析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损伤合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病历资料,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扎尼定和综合康复训练法治疗。通过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和Ashworth分级法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肌张力变化。结果:2组脊髓损伤下肢痉挛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肌张力显著降低,治疗组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法和替扎尼定治疗脊髓损伤并下肢痉挛患者的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下肢痉挛症状,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高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对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易感染部位的护理、发热护理、预防出血的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护理周期为2周,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口腔出血率(5.41%vs 48.57%)、鼻腔出血率(32.43%vs 74.29%)、颅内出血率(2.70%vs 22.8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感染率(40.95%vs 57.14%)、皮肤感染率(16.21%vs 42.86%)、肛周感染率(8.11%vs 17.1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94.59%vs 85.74%)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率、感染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范秋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康复干预后,对通过体位、推拿按摩、针灸、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45例,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的占11例,不满意为2例,其总有效率占96.7%。结论: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其具有疗效快、风险低、痛苦小、经济实用的特点,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翠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在我院行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1.72±3.64周,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9.86±3.71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9.27±8.15分,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75.34±8.0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13±3.05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4.68±3.1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的愈合时间,并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作者:卜金辉;杨晓东;赵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照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常规组31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组34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手术后的6小时、24小时的疼痛分级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高于综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疼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的运用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98例,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9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视力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等。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另外,观察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性白内障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收治的48例高龄老年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并根据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间采取一般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护理方式护理,患者护理期结束后根据身体指标变化将2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观察患者术后各指标得知,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并发症以及肺部感染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高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间护理干预程度,能直接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帮助患者快速回归日常生活。在临床上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王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