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对其早期病症发展和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2013年我院共有38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治疗,我们为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及左旋多巴服用剂量进行记录评价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以及1年观察后,其观察组临床中治疗前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比较有改善,对照组患者这2项评分的改善不明显,2组使用的左旋多巴剂量为对照组较大。结论: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其使用的左旋多巴药物剂量有所减少,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优秀,可靠。
作者:刘佳金;刘艳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超声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经穿刺活组织或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不典型炎性病变的19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乳腺慢性炎症( CI )患者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 GLM)患者5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 MDE)患者96例,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者声像学表现,总结超声特征。结果:3组观察对象平均年龄、病灶大平均直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纵横比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3组乳腺炎性疾病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为病灶内血流信号、合并囊性成分以及均匀回声有差异(P<0.05),其他检查指标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不典型炎性病变声学表现有一定特征,超声医生应提高对该类病症的认识,提高超声诊断率。
作者:张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兰;孙妮;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3例患者实施急救和护理,观察23例患者的急救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患者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急救,3例患者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急救,实施急救后2例患者因救治无效死亡,3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临床给予对症治疗后康复,其余18例患者经临床治疗后均痊愈,急救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尽早明确诊断,及时对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实施手术急救和护理,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作者:张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采用PFNA和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8例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4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粗隆间骨折行近端髓内钉治疗效果明显,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重视和分析。
作者:杨博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康复干预后,对通过体位、推拿按摩、针灸、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45例,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的占11例,不满意为2例,其总有效率占96.7%。结论: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其具有疗效快、风险低、痛苦小、经济实用的特点,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翠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大段骨缺损患者采取骨膜诱导技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2014年的22例大段骨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对此次的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我们收集了患者的临床资料,提供骨膜诱导技术治疗,针对性的采取心理、疼痛、功能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结果:全部22例患者在接受3~8个月的治疗后,进行了8~20个月的跟踪随访,患者的骨缺损平均愈合时间为8~20个月,共有18例患者的骨折愈合十分良好,愈合率是81.8%,切口愈合是甲级,能够负重行走,有2例病例愈合不佳,有畸形情况出现。结论:大段骨缺损患者使用骨膜诱导技术来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结合个性化护理,临床并发症比较少,患者的痛苦比较少。
作者:张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58例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观察组,另以50例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乳房美容效果总优良率为86.21%,乳房美容效果为“优”的患者比重均显著高于效果为“良”、“可”、“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转移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3年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保乳术、放射治疗乳腺癌不仅可保留患者乳房,维持乳房美观,还降低了肿瘤复发率,再加上具有较低的3年肿瘤转移率、较高的3年生存率和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良好。
作者:曲洪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研究组出院前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丁丙诺菲以及舒芬太尼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已确诊87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2组,观察组46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41例采用丁丙诺菲进行术后镇痛,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后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组患者各时段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丁丙诺菲和舒芬太尼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通过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总有效率94%,与对照组92%相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住院天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二者之间疗效并不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在临床治疗工作中针对性推广使用。
作者:鄂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根据28例患者不同分型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日2次口服,耳穴压豆每天1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8%。结论:应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兆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参照组给予常规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以及致残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CS评分等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致残率9.8%,明显低于参照组38.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都比较低,降低脑神经损伤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刘世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栾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参与本次研究,将92例病人平均分成综合组和一般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病人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综合组病人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综合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一般组病人(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病人(P<0.05),护理满意度为91.3%,与一般组病人的7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刘长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施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且均痊愈出院。中医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87%(34/37),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82.85%(29/35);中医护理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2.37±1.32天,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16.58±2.57天;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中医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