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

王璀瑛

关键词: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后的排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通畅率及排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8天后大便通畅率、排便异常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评估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

    目的:研究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70例腹部外科疾病使用胃肠减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胃肠减压方法及应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70例腹部外科疾病的患者胃肠减压的平均时间为4.41±1.62天,减压管置入的平均深度为60.32±3.47cm;插管成功率为100.00%,失败率为0.00%;其中4例(5.71%)患者发生相关的并发症,3例(4.29%)为肺部感染,1例(1.43%)为电解质紊乱;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为93.47±2.18分。结论: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经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后可明显提高插管的成功率。

    作者:杨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丁咯地尔+丹参注射液+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析儿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下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方法:我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段护理方法安排,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2个阶段的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护理的第1阶段中共出现了90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60例由于医护工作人员疏忽造成,占总风险的66.6%;20例由于医护人员擅自离岗造成,占总护理风险的22.2%;其他10例。第2阶段中仅出现了30例护理风险事件。2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因为年纪普遍较小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保证自身护理的责任,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至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出现不仅威胁到儿童的安全,更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也为后续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曲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锁定钢板微创治疗Pilon骨折

    目的:总结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微创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关节面,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的对位对线,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 locked com-pression plate LCP )治疗56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33例;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16例;骨折按AO分型43-B2型13例,43-B3型15例,43-C2型19例,43-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小时~14天,平均7.8天。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2例延迟愈合,2例皮肤软组织坏死,经对症处理愈合良好。经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56例患者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1%。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精准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患者损伤小,可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瑞峰;刘培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预防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与丁丙诺菲用于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丁丙诺菲以及舒芬太尼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已确诊87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2组,观察组46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41例采用丁丙诺菲进行术后镇痛,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后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组患者各时段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丁丙诺菲和舒芬太尼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脾脏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脾脏创伤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介入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Fast track surgery,FST)救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照组15例诊断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常规DAS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FST组15例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救治,观察患者术后进食时间,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30例均保留脾脏成功,进食时间早,术后恢复相对较快,其中4例出现术后发热。结论:DSA血管介入栓塞保留脾脏是一种简单,损伤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患者术后进食时间早,康复快,疼痛减轻,相对安全,住院费用降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刘兴东;蒋延美;赖景奎;杨波;刘洪;罗友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伤导致昏迷患者的诊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对外伤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人民医院收治的外伤致昏迷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方式划分,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诊科护理,对比2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8.6%,死亡率为11.4%,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68.6%,死亡率为31.4%,2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355)。结论:对外伤导致昏迷患者采用诊科护理效果明显,可促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减少死亡现象,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我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患者318人,其中66发生医院感染,对他们采取了针对性护理对策,加强了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骨髓抑制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顺利度过了感染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加强护理措施,感染可防可控。

    作者:胡铁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评价组,将同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38例肺癌患者设为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临床资料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评价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患者(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的31.6%(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张显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录的80例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孕妇,根据其临床手术是否进行围手术期麻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孕妇均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方法实施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照组孕妇则在未进行麻醉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流产手术,对比2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孕妇中,术中无1例患者出现疼痛情况,平均手术时间约为3.32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8.4mL,其中仅有5例孕妇出现呕吐、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对照组40例孕妇中,有6例孕妇于术中出现一般疼痛,其余34例孕妇均出现剧烈疼痛,平均手术时间约为8.4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约为19.1mL,其中有11例孕妇出现临床手术不良反应(P<0.05)。即观察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手术效果。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国产左旋氨氯地平与进口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H型高血压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9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6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3%。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韩学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浅析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

    目的:探析剖宫产子宫切口撕裂的临床分析及防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剖宫产的患者900例,其中60例女性出现子宫切口撕裂,分析切口撕裂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结果:60例出现切口撕裂的患者中,枕后位切口撕裂的情况多;孕妇切口距离膀胱子宫腹膜返折<2cm的时候,孕妇子宫切口不会出现撕裂,或极少数患者出现撕裂,当距离>3cm的,则容易出现切口撕裂,并且撕裂率高;胎儿的体重<4000g,孕妇发生切口撕裂的情况较少,胎儿如果体重>4000g,孕妇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较高,p<0.05。结论:只有更加细心严谨的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方法,对孕妇做好平时的监护工作,选择合理的手术实际以及配合熟练的操作及时,才能够有效防止孕妇剖宫产后出现切口撕裂的情况。

    作者: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护理体会

    胆总管结石是指存在于胆总管内的结石。胆总管结石是由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下降形成的,就其来源和性质来说,常分为2类。即:⑴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指结石原发于胆囊,在胆囊结石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的细小结石,通过胆囊管降入胆总管。滞留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会引起各种很凶险的病理损害,是胆囊结石病的较严重的并发症。⑵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它原发于胆总管,可以与肝内胆管结石同时发生。单纯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可以引起严重的胆道并发症。胆源性胰腺炎是指由于胆石症而并发的胰腺炎,在我国占到了胰腺炎发病率的30%。胆源性胰腺炎主要的症状(约95%的患者)多为突发性上腹或左上腹持续性剧痛或刀割样疼痛,上腹腰部呈束带感,常在饱餐或饮酒后发生,伴有阵发加剧,可因进食而增强,可波及脐周或全腹。常向左肩或两侧腰背部放射。

    作者:张修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价值评述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消化科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2例,进行分类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8.57%)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8.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应用中埃索美拉唑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浓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每组患者24例。对其使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wbester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但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若无其他禁忌,均可采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

    作者:王欣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2例老年肺炎临床特点分析与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