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
目的:分析探讨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寻求更加合理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8月之间收治的16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实施系统的干预。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晨僵时间、日常的活动能力以及关节活动疼痛等都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代琳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针对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本地上级医疗机构提供进行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的患者1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对象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患者所占的比例为0.17%,其余患者全部完成检查。结论:临床核医学SPECT检查中,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避免不利的辐射作用,更好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姜会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出院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2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研究组出院前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社会支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孕妇接受孕妇学校的定期教育培训,并探究分析其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定期做孕检直至分娩的124例初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6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指导与产前检查,观察组联合孕妇学校教育培训,将2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总产程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72.58%)明显高于对照组(35.48%),而观察组的剖宫产率(27.42%)明显低于对照组(64.5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367.8±166.7分钟,明显少于对照组439.2±176.3分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实施孕妇学校培训相对于仅给予常规的产前检查与健康指导在促进自然分娩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提高自然分娩率,进而促进母婴的健康,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李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6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外科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住院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观察2组护理前后患者血压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整体护理后,患者SBP、DBP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有效率达到97.2%,而对照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高血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对血压进行良好的控制,提高血压控制疗效,对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贺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根据28例患者不同分型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日2次口服,耳穴压豆每天1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8%。结论:应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兆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每组患者24例。对其使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wbester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但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若无其他禁忌,均可采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
作者:王欣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妇采取心理干预对产程和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就诊于我院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产程情况和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的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率及分娩后的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以缩短产程和改善初产妇分娩的结局,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较积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熊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手术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值以及术后伤椎高度等影像学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78例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的非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2组相关数据显示,实验组的2小时PG,FPG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会加重疾病,提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李景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与全椎板切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66例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单侧或者双侧椎板开窗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9%,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对照组出现6例轻度腰椎滑脱情况,3例复发,2例神经损伤,经后路植骨融合后恢复,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研究组出现1例神经损伤,1例复发情况,并发症为6.06%;2组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中央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开窗较全椎板切除术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宗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接收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4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为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这2组患者进行护理后的情况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对2组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发现采用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透析治疗次数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发病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两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透析的次数和痛苦,增加患者的满意率和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笑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运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来进行评估,通过该评估表能够合理的分析出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同时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分析,以此分析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的数据显示,该表在>10的情况下,其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并且经检测之后,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1%,并且根据调查问卷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联系性,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保证了患者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高血压病人100例,随机分为2组。50例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试验组)5mg/d,50例服用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照组),5mg/天,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行血压测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血生化检验、血常规、心电图。结果:左旋氨氯地平片与进口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总有效率分别为94%和96%,经统计学分析,2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并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服药后4周的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服药4周后相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均无重大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96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7例和观察组1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泌尿外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体位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出血程度、术后24小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出血0例,中度出血5例(3.36%),轻度出血144例(96.64%);对照组患者重度出血7例(4.76%),中度出血9例(6.12%),轻度出血131例(89.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191.13±19.31ml,对照组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为313.46±21.44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实施体位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程度,减少患者的术后24小时出血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初淑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患者144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在院的血糖正常的脑出血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血脂,尿素氮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20ml、脑出血量>20ml且≤30ml、脑出血量>30ml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出血的患者相比较正常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出血量多,神经损伤严重,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且预后效果较差。
作者:贾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康复消炎胶囊联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消炎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3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比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优,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规康复消炎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方法:本次选取50例老年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加强观察护理。结果:本次选取的灌注化疗病例,排尿症状改善均较明显,治愈出院,无药物不良反应及尿路感染,随访1年,复发2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心理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加强老年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保障各项医护操作顺利实施,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实施价值。
作者:王立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