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金;刘艳阳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按摩对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活动指导、体位指导等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结果:对比2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并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稳定,因此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牛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夹板治疗下颌前牙松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基础治疗结束后,下颌前牙松动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Biosplint纤维树脂组( A组)和Superbond粘接系统组( B组)。使用2种方法固定,在固定后6个月检查下颌前牙的治疗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Biosplint纤维树脂和Superbond粘接系统在治疗松动牙疗效没有差别。但是Superbond粘接系统操作更简便、更有利于菌斑控制。
作者:张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不同的护理方法下儿科疾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方法:我院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段护理方法安排,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与2013年5月~2014年5月2个阶段的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的解决对策进行研究。结果:在护理的第1阶段中共出现了90例护理风险事件,其中60例由于医护工作人员疏忽造成,占总风险的66.6%;20例由于医护人员擅自离岗造成,占总护理风险的22.2%;其他10例。第2阶段中仅出现了30例护理风险事件。2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科患者而言,因为年纪普遍较小需要医护人员的耐心护理,所以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当保证自身护理的责任,将风险出现的几率降至低。儿科护理风险的出现不仅威胁到儿童的安全,更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也为后续护理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曲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对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例患者为NSS组;行肾癌根治手术的34例患者为RN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NSS组患者在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要高于RN组患者,但是2组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漏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RN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NSS组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案例。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都是小肾癌中药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保存患者残肾的功能,相对更加可靠,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侯献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兰;孙妮;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0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医学分组方法分成干预组和一般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一般组患者实施消化内科常规护理,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与一般组患者的76.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前,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SF-36)上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周期结束后,一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干预组患者(P<0.05),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2%,明显高于一般组患者的70.6%(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林君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切开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性指标及影像学测量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手术时间等治疗相关性指标值以及术后伤椎高度等影像学测量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用超声检查并测量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分析甲状腺的发育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超声科接受胎儿产前检查的孕妇228例,将胎儿按照胎龄分为7组,对胎儿甲状腺进行观察,并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平均值,分析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与孕周之间的关系。结果:经过测量,23~2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48±0.06cm,前后径0.36±0.05cm,25~2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52±0.06cm,前后径0.40±0.03cm,27~28周胎龄共34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0±0.03cm,前后径0.45±0.06cm,29~30周胎龄共33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69±0.02cm,前后径0.51±0.07cm,31~32周胎龄共35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76±0.07cm,前后径0.56±0.05cm,33~34周胎龄共32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84±0.05cm,前后径0.59±0.06cm,35~36周胎龄共31例,胎儿甲状腺左右径0.95±0.05cm,前后径0.64±0.05cm,由以上结果可知,胎儿甲状腺的左右径及前后径测量值随胎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用超声观察甲状腺,测量甲状腺的前后径及左右径,简单可行,能够为甲状腺肿大胎儿的检出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相泓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丁丙诺菲以及舒芬太尼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丹东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已确诊87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分2组,观察组46例采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对照组41例采用丁丙诺菲进行术后镇痛,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后婴儿和儿童疼痛评估的FLACC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组患者各时段的MAP和HR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段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先心病术后镇痛中丁丙诺菲和舒芬太尼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舒芬太尼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临床对比研究,观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开腹组患者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组患者,2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创伤小,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方法,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廖清相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周病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糖尿病系统性治疗措施,观察组在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加以牙周病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指数(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针深度(PD)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I、PD指数均显著性下降(P<0.05),CAL无显著性变化(P>0.05);对照组SBI、CAL、PD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方面,2组患者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周病治疗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选取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综合治疗,分析其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结果:老年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多于冬春季发生,肺炎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经综合性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死亡率为7.1%。结论:老年肺炎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体征多样,因此一定要结合痰菌培养、患者病史、发病季节、诱因、胸部X线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针对性治疗,积极处理合并症,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不良结局与妊娠、孕周、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及其分布。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出生的不良结局新生儿,主要指黄疸新生儿、转院新生儿及死亡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整个群体中,高胆红素血症(283例)与母亲合并疾病关系密切。其中GDM(妊娠期糖尿病)、患乙肝、甲状腺疾病、贫血疾病比例高。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上,疤痕子宫、羊水的代谢异常、妊高征成前3位因素。剖宫产儿所占比例高于顺产。母亲平均年龄29岁。转入NICU31例中,24例母亲合并多种疾病及产科并发症,以产科并发症突出。其次新生儿所患疾病种类多且复杂,以肺部疾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位居前3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关系密切,特别是代谢及内分泌疾病。在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上,疤痕子宫、羊水的代谢异常、妊高征关系密切。剖宫产增加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特别是孕周<39周。在新生儿严重疾病转院的群体中,与母亲妊娠合并多种高危因素关系密切,且多孕增加患病风险,同时剖宫产增加患病危险。新生儿所患肺部疾病以RDS常见,与孕周及选择性剖宫产关系密切。
作者:董超群;王超;黄亚英;罗少敏;袁季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给予不同措施护理后的满意程度情况以及发生并发症的相应情况。结果: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98.00%)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4.00%)与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32.00%)相比明显较低,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在围手术期过程中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使患者更满意,避免了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庄曼贤;庄婵芝;谢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73例患者,根据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3)和治疗组(n=40),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6,P<0.05),常规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6.5±0.2天、5.7±0.8天,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2±1.1天、3.1±0.8天,2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英;庄坤;任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共选取研究对象78例,均在TME、PANP指导原则下行根治手术治疗,其中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注意要点包括术中游离直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时尽量采用超声刀;在距离根部1 cm处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注意保护腹主动脉神经丛及上腹下神经丛纤维;将直肠游离至左右髂总动脉前方时,注意保护腹下神经干的左右2支;于Denovilliers筋膜前游离直肠前壁时避免损伤位于Denovilliers筋膜侧前方的盆神经丛发出的直肠外分支等;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性功能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43.8±30.2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37.5±26.0ml;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8.9%,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8.2%。结论:直肠全系膜切除术联合盆自主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男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佳,可进一步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汤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严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骨一科就诊的具有完整资料的严重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回顾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we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达到93.3%。结论:对于严重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法复位闭合穿针新型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肯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腕关节恢复满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罗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5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42例已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本组全部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和中医护理干预后,症状完全缓解且理化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范围内的患者19例,所占的比例是45.2%,其中症状较前明显缓解且理化指标较前显著改善的患者有5例,所占的比例是11.9%,部分缓解患者10例,所占的比例是23.8%,无效患者8例,所占的比例是19.0%,总有效率是81%。结论:对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及时给予恰当的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春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