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操;刘亚宁;王晓强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讨论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80例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保肝护肝、补充白蛋白,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口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其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患者HBV-DNA转阴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0.0%和57.5%,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指标及HBV-D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同时发挥迅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颇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秀岩;段海霞;郭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患有H型高血压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将本次研究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均采取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9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0.00%;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患者16例,经临床治疗有效患者6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33%。即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依那普利叶酸应用于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韩学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盐酸丁咯地尔+丹参注射液+氯化钠溶液(或葡萄糖溶液)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82%,明显高于对照组88.2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郑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参与本次研究,将92例病人平均分成综合组和一般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模式对一般组病人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综合组病人实施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前,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综合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一般组病人(P<0.05),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一般组病人(P<0.05),护理满意度为91.3%,与一般组病人的76.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病人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刘长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PCI手术患者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4例和观察组17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评估比较2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01±0.78分、3.98±0.97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阿司匹林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13±0.34分、3.12±0.53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4.12±0.57分、4.02±0.58分;对照组患者PCI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氯吡格雷服用依从性得分分别为:3.02±0.17分、3.01±0.1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PCI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轶卿;高珊珊;顾爱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盐酸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的患者48例,将其分为帕金森病组和帕金森综合征组,每组患者24例。对其使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wbester量表评分情况。结果:帕金森病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稍高于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但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综合征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金森、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若无其他禁忌,均可采用盐酸苯海索药物治疗方式。
作者:王欣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康复消炎胶囊联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非淋菌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非淋菌性盆腔炎按照随机原则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2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消炎胶囊治疗,研究组则使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方式,比较2组治疗后症状的改变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别,对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通过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评价可以明显看出36例使用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后评价结果比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更优,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非淋菌性盆腔炎的患者,常规康复消炎胶囊口服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桂枝茯苓汤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叶瑞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静脉炎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通过静脉泵入胺碘酮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的总显效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泵入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采用蛇药调和麻油外涂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丽卡;黄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无痛分娩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产妇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足月分娩初产妇来进行研究分析,产妇都是2010~2011年的足月分娩产妇,将她们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干预方式,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干预,比较分析临床分娩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阵痛情况为,观察组有34.5%的产妇无痛,对照组有10%的产妇无痛,轻度疼痛患者为对照组10.5%,观察组是37%,对照组极疼痛患者有35.5%,观察组没有该类产妇,2组的疼痛强度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产程干涉比例是30%,对照组是50.5%,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第1产程平均时间6.60±2.03小时,对照组平均产程时间7.57±2.87小时,2组的第2产程不存在差异性;2组的产后出血和Apgar评分无差异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患者具有非常好的镇痛效果,产程干涉率比较低,分娩结果比较好,安全可靠,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于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2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比2组患者麻醉方式的安全性。结果:经过对手术过程中各种麻醉数据分析,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所用时间要少于对照组,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式安全性高,优于全身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宝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26例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研究组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加速康复护理在结直肠外科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运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来进行评估,通过该评估表能够合理的分析出患者的相关数据指标,同时选取98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进行生存质量调查,进行问卷数据整理分析,以此分析血液透析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对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的数据显示,该表在>10的情况下,其可以作为营养不良的评估,并且经检测之后,9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1%,并且根据调查问卷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分。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充分性和营养状态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较大的联系性,其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指标,保证了患者的充分性与营养状态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
作者: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本文为中药结核丸联合异烟肼( H)利福平( R)吡嗪酰胺( Z)乙胺丁醇( E)应用,为抗结核治疗的合理联合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为例,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结核丸联合2HRZE/4HR,对照组只用2HRZE/4HR系统治疗6个月,观察病人病灶吸收情况以及空洞缩小情况。结果:用2HRZE/4HR方案加结核丸治疗肺结核病人,全程系统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病灶吸收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空洞缩小率亦有明显差异。结论:以西药为主,加以中医药辩证论治,辅助治疗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作者:梁鹏;陈玉玲;刘茵;姜爱波;刘蓓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对小肾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76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2例患者为NSS组;行肾癌根治手术的34例患者为RN组,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NSS组患者在实施保留肾单位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要高于RN组患者,但是2组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S组患者在术后出血、漏尿、切口感染的发生率高于RN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NSS组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平均22个月的随访,2组患者中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案例。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肾癌根治手术都是小肾癌中药的治疗手段,二者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保留肾单位手术能够保存患者残肾的功能,相对更加可靠,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选择。
作者:侯献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后的排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通畅率及排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8天后大便通畅率、排便异常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评估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璀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作者: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患者的检查中使用不同血液检测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的70例冠心病患者来进行探讨,共有40例心绞痛患者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同期的40例健康检查者来进行对照分析。测量3组人群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结果:3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心绞痛组13.67±0.57%,心肌梗死组14.23±0.67%,对照组12.99±0.52%。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该项指标比健康者要高;全部患者的MPV、PCT、PDW、PLT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cTnI、cTnT、CK-MB、hs-cTnT几项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高,均要高于其余2组。在检查中,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cTnI指标上升快速。结论:临床中冠心病患者接受实验室检查时,以心肌肌钙蛋白I作为诊断的表现,具有非常可靠的价值,可以作为患者心肌受损情况的一个分析依据,患者血小板参数发病后各阶段会出现变化。
作者:李鸣;史好巍;郭玮;李瑶;谢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