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夫
目的:探讨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临床康复干预后,对通过体位、推拿按摩、针灸、饮食、心理及功能锻炼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8例患者经康复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患者对治疗效果为非常满意的占45例,对治疗效果基本满意的占11例,不满意为2例,其总有效率占96.7%。结论:运用保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其具有疗效快、风险低、痛苦小、经济实用的特点,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翠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应用于化学性静脉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化学性静脉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学性静脉炎采用硫酸镁联合金黄膏湿敷治疗,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殿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AMI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8周后的排便情况及死亡率情况。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大便通畅率及排便异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护理8天后大便通畅率、排便异常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充分评估糖尿病合并AMI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便秘的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璀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将90例恶性血液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感染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护理后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在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治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较快康复。
作者: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分析预防护理在老年呼吸疾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护理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率为6.3%,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18.8%,2组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呼吸疾病患者采取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控制患者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李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临床诊治中的实际护理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接受人性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9.6±4.5天,生活质量明显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时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在联合使用过程中彼此发生的相互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近几年的药学文献进行检索,对相关的研究手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机制,针对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的配伍、药物药效学以及药动学开展全面分析,总结其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结果:在中草药以及西药药物联合使用的过程中,不同药物可能会存在很多配伍禁忌,其药理协同问题以及拮抗问题相对较突出,很容易导致代谢酶受到诱导或者有所抑制,造成药物临床疗效发生变化,影响到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引发患者中毒。结论:临床上必须要针对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尽可能避免发生各种不良药物反应,保证良好的药物疗效。
作者:曾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若配以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为主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对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4月符合诊断标准的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利用常规治疗药物+蜡疗+肩胛松动术+主动运动;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药物+蜡疗+主动运动。治疗1~2个疗程,通过肩关节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效果评定,观察肩胛松动术在类风湿患者肩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疗效。结果:干预组显效2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4.7%,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患者的肩功能障碍采用常规的治疗虽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如合并利用肩胛为主的肩关节松动术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莉;赵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根据28例患者不同分型给予加味酸枣仁汤日2次口服,耳穴压豆每天1次治疗。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2.8%。结论:应用加味酸枣仁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兆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60,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采用优质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介入治疗心脏病导致血管迷走性反射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和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乔翠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应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2年1月采用胫骨远端微创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关节面,填充自体骨或人工骨,恢复关节面平整及骨折的对位对线,经皮插入锁定加压钢板( locked com-pression plate LCP )治疗56例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3岁;骨折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33例;闭合性骨折40例,开放性骨折16例;骨折按AO分型43-B2型13例,43-B3型15例,43-C2型19例,43-C3型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小时~14天,平均7.8天。结果: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2例延迟愈合,2例皮肤软组织坏死,经对症处理愈合良好。经12~30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56例患者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42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1%。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及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提供坚强的内固定,精准恢复下肢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患者损伤小,可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郭瑞峰;刘培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患者,比较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每个患者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并比较远中基牙修复前与修复后的牙槽骨高度。结果: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修复后1年4个不同时期患者的远中基牙的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半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修复后1年患者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与修复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1年后与修复前比较,同一患者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牙周的健康还是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行义齿修复时应注意维护患者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栾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对其早期病症发展和运动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2013年我院共有38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治疗,我们为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患者的UPDRS-Ⅱ、UPDRS-Ⅲ及左旋多巴服用剂量进行记录评价分析。结果:患者接受治疗以及1年观察后,其观察组临床中治疗前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比较有改善,对照组患者这2项评分的改善不明显,2组使用的左旋多巴剂量为对照组较大。结论:帕金森患者接受康复治疗后,其使用的左旋多巴药物剂量有所减少,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改善,所以该治疗方法优秀,可靠。
作者:刘佳金;刘艳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能否减少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方法:将61例需吸氧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观察记录2组早产低体重儿平均吸氧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吸氧时间观察组为7.2±1.3天,对照组为8.1±1.6天,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吸氧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氨溴索能改善呼吸道症状,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内细胞发育,促进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和分泌,促进肺发育成熟,缩短早产低体重儿的吸氧时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广大医院中推广此种治疗方法。
作者: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糖尿病的5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皮肤健康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临床中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31%,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发生率6.7%,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16, 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61.5%,低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0,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进行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皮肤损伤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在临床的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急性胰腺炎的73例患者,根据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3)和治疗组(n=40),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常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8%,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6,P<0.05),常规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6.5±0.2天、5.7±0.8天,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的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分别为3.2±1.1天、3.1±0.8天,2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均小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5,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有效缩短患者腹痛时间和水肿消失时间,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海英;庄坤;任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就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35),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给予治疗组采取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对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病症、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住院天数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经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患儿治疗后头晕呕吐、发热、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等体征情况逐渐消失,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 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应用纳洛酮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使住院时间缩短,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李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在肩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8例肩周炎患者,其接受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接诊的47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接受针灸推拿治疗,设为对照组,2组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在接受不同治疗情况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肩周局部疼痛缓解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梁现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内科老年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心内科收治的90例老年患者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另45例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8%,远高于对照组(77.8%);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中,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临床护理路径措施的观察组满意度为100%,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0%)。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心内科老年患者中,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其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兰;孙妮;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对产妇进行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结合常规的母婴床旁常规护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随机选择的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6例分为接受常规母婴床旁护理的对照组孕产妇78例,在前者基础上给予孕后期新生儿护理技能互动学习的实验组孕产妇78例。分别统计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结果:孕产妇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7.4%和80.8%。两者新生儿发病率分别为20.5%和41.0%。在2组数据的比较中实验组均占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培训,在提高孕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新生儿的整体健康水平方面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