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信;谭福碧;张莉;王玲;彭蕊
目的:观察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6例,随即分为A组(常规康复治疗组)23例及B组(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智能反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功能性步行量袁(FAC)译定、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B组患者的各项评定指标改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反馈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恢复.
作者:刘树利;崔国梁;刘艳;孙颜斌;王晓迪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对200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中医正骨门诊就诊的30例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敷黄水及小夹板外固定,及时调整外固定松紧度,定期复查患肢X线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结果:30例患者随访至少4个月,功能满意20例,可7例,不满意3例.结论: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及推广.
作者:吴泽荣;谭官峰;庞瑞明;王明潮;叶贵聪;刘红财;曾伟坤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高压氧治疗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患儿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行常规类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6%显著比对照组63.64%高,观察组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且MDI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IE行高压氧治疗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少后遗症与脑损伤发生率,并促进智能发育.
作者:马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骨科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骼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ES评分,治疗组患者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1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9(21.42%),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实施AO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情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润武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情况.结果:对2组患者随访5年,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永;金正云;宣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对比研究脑出血患者进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2种治疗方法治疗后的临床差别.方法:在我院随机选取140例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有70例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案的为试验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上取得的总有效率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的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92.86%),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48%);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取得的总有效率为(65.71%),术后30天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75%),2组数据均有很大差值,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术伤口小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方案比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方案取得的总有效率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对比明显,临床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贾作 刊期: 2016年第15期
髌股关节失稳是一种常见好发于青壮年的疾病,因自身发育异常通常由运动、损伤诱发症状.髌股关节失稳的患者大多伴有髌股内侧支持带损伤,以及潜在的发育异常,如软组织、膝关节力线、髌骨形态、股骨髁和滑车等异常.当存在影响膝关节稳定的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李彦周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86例前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前臂骨折的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永兴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治疗后随访患者1年,发现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分别为80%、90%,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双螺纹接骨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显著,骨折愈合时间短、疼痛较轻且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就推广.
作者:姚建兴;秦兴亚;江志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行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近期临床疗效中的差异,探寻相应的手术策略与安全性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腹腔镜与开腹治疗困难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比较腹腔镜组(64例,A组)与开腹组(31例,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药使用、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手术指标比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天数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药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比较中,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4年,15例在术后3年后失访,失访率15.79%.结论:腹腔镜困难型胆囊切除术在治疗复杂性胆囊疾病上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作者:王旭菁;王永坤;陈波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肱骨踝间骨折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关节功能的恢复方面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在愈合时间上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此过程中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肱骨踝间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通过手术切开复位双侧重建钛板内固定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能够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急性脑血管患者62例,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分析2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而ADL评分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且研究组下降、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4.1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在急性脑血管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冀景芳;张德河;路法枝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偏瘫治疗的78例患者临床治疗,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早期康复运动,分别应用FAM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量表评价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治疗前FMA和AD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随访FMA和ADL评分均较护理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术后早期加强康复训练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活动能力,预后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鹏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462例进行本次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34例,女性患者228例,运用随机性的数字法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31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的手术护理管理,包括在手术中安排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讲解有关手术注意事项等.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实施对照组的内容基础上,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制度,进行全面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观察,还有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照组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运用全面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可以减少医院的感染发生,同时也会减少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出现.
作者:窦德花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对其的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接收并治疗的4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康复护理效果.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43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在康复护理后,治愈16例(37.20%),好转23例(54.03%),无效4例(1.03%),总有效率为92.26%.结论:临床上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时,给予患儿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素珍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处理四肢骨折复位后采用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断端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选取60例接受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四肢骨折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术后均随访8个月~1年后,四肢骨折患者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无效率11.67%;四肢骨折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69.01±6.99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肢体功能39.87±8.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的患者在复位后经骨外固定支架的固定方式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且促进肢体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方强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究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颈椎不稳导致的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对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X线片做相应的探讨,从而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结果:12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并且伴有1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42例,2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57例,3个不稳定节段的患者21例,并且其颈椎不稳主要集中于C3~C5有105例,而在C5~C7较为少见,仅有15例,其中75例患者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治疗,68例患者治疗有效,同时在不稳定节段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以及植骨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得到术后准确随访,随访显示其治疗有效率为85.8%(103/120).结论:在颈椎不稳导致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颈椎高位硬膜外封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进行颈前路的间盘切除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欧庆文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各项发育指数、治疗前后智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行为和社交能力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智力和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各项指标发育,改善智力和运动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翟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2组病患的便秘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便秘发生率以及心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心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楠 刊期: 2016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通过锁骨钩钛板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