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东田
目的:对护患无隙沟通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骨外科收治的6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人。采用分组进行沟通的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采用护患无隙沟通法进行沟通护理,对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患沟通方法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调查问卷平均得分为90.22±10.80分,高于对照组的65.12±17.43分,研究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64%。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可以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增加,愿意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作者:韩世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与普通加压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胫腓骨骨折,其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LCP)56例,采用普通加压钢板(OCP)45例。方差分析比较2组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检验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LCP组平均随访25±2.6个月,OCP组平均随访24±2.8个月。优良率LCP组92.6%,OCP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平均骨痂出现时间38.5±4.3天、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0.6±5.5天、平均手术时间43.9±6.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183.7±8.8ml,OCP组平均骨痂出现时间47.8±5.6天、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73.2±6.2天、平均手术时间61.9±5.9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25.3±10.7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2组在平均感染率、骨不连率及内固定断裂率上LCP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 P<0.05),在平均骨外露率、畸形愈合发生率上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加压钢板(OCP)相比,锁定加压钢板(LCP)更具优势。
作者:杨永波;周鹰飞;周大凯;李慧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四肢长骨骨折患者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雷州市北和卫生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58例,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对比2组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93.1%,对比P>0.05;对照组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3.8%,高于观察组3.4%,对比P<0.05;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与VA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对比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促进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庄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所有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进行复位固定,对照组给予锁定加压钢板( LCP)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随访1年,观察比较2组患者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形成骨痂、下地负重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随访1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2%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髓内固定术是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可以显著缩短骨折愈合相关指标,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明显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德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扩张通道管系统( METRxX-Tube )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LDH)术的相关并发症,寻找相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节段LDH行X-Tube手术治疗106例患者,获得如年龄、性别、节段类型及相关手术并发症等信息。结果:术中中转行标准OD操作手术8例,膜囊撕裂造成脑脊液漏3例,术中神经根牵引不当而拉伤(无根袖撕脱)2例,术中椎管内血管出血2例。随访1~3年,失访21例,失访率19.63%。术后1例手术部位感染,术后6周症状缓解98例,有效率91.59%。随访终末期,责任节段椎体不稳5例,椎体部位复发16例。结论:使用X-Tube治疗单节段LDH存在相关并发症风险,术前严格掌握好适应证,术中个体化操作,术后合理的功能康复锻炼等各个层面,降低X-Tube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海拉提·瓦提别克;苏严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上将患者在创伤后所导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定义为患者在创伤后导致的肘部关节功能无法正常运行,在经过6个月以上的正规的肘关节功能康复治疗而仍旧无法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患者在肘部遭到创伤后极易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肘关节功能障碍,临床上将患者在肘关节创伤时导致的肘关节功能的受限和丧失具体包括肘关节的伸屈和旋转等功能严重受限或者完全丧失的症状统称为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1]。肘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高空作业的增加,创伤后导致的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患者的致残率也逐年增加[2]。因此,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就成为现在医学界的一大热点和难点。现就将近几年在临床上关于肘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韦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 , AS)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骶髂关节以及脊柱的附着点的炎症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在发病原因上,目前的研究显示有多种原因均会造成强直性脊柱炎,例如HLA-B27会造成患者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同时一些微生物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对患者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强制性脊柱炎属于一种风湿性疾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一种类型,会导致患者脊柱出现纤维化以及强直等情况,也会累及患者的骶髂关节,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也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1]。在临床表现上,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乏力、消瘦、低热以及厌食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较轻,因此患者往往无法发现自身疾病,因此会延误佳治疗时期。患者在发病中期,会出现骶髂关节炎、腰胸颈椎的病变以及周围关节病变,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在患者的发病晚期[2]。患者会出现心脏、五官、前列腺以及肾脏的病变。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骨骼疾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骨骼疾病,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甚至极有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通过一种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3]。在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强直性脊柱炎骨病变特点与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蒋劲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我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汇总16377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46例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是否接台、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手术室的管理、术者的技能、术后切口管理等密切相关。结论:加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可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会川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头孢呋辛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止痛汤治疗,并依照患者症状加减,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肿胀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骨痂生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0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邓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PFLP、PFNA、DHS 3种方法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A组(41例)、B组(42例)、C组(43例),分别给予PFLP、PFNA、DHS,对比3组效果。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32.5±5.7分钟,明显短于A组95.8±4.6分钟、C组102.6±3.6分钟,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PFLP、PFNA、DHS 3种方法效果显著,而PFNA方法在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周数等方面更具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尚富;幸炳泉;何华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治疗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化瘀健骨汤联合绷带外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佛山市三水增康颈腰椎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48例,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2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应用绷带外固定术,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化瘀健骨汤,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FIM与VAS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FIM评分为38.06±6.11分,VAS为0.90±0.11分,与对照组对比P<0.05;对照组结痂率为70.8%,明显低于观察组91.7%,对比P<0.05。结论:化瘀健骨汤及绷带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孙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探讨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1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及药物治疗、功能锻炼、饮食调护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53%明显高于对照组(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2.81±0.53分,低于对照组的4.06±0.62分,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75.73±9.21分,则较对照组的60.11±8.83分更高,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增军;陈浩雄;赵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骨赘清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KOA患者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治疗,观察组66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骨赘清除联合治疗,对比2组具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在2组治疗后VAS与Lysholm评分均改善基础上,其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KOA患者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与骨赘清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对膝关节功能影响非常大,继而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仅有少数文献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进行评估。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系统评估。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013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82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按照是否需行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分类。评估患者疗效采用膝关节功能指标进行评估[“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 KOOS)问卷调查]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问卷调查(HrQoL)[采用欧洲标准的生存质量调查表(EuroQol-5D)]。结果:研究人群的日常生活,体育/娱乐和QoL的功能结果为“差”。患者术后症状/疼痛/生活自理方面功能结果“满意”。全膝关节置换( TKA)和非全膝关节置换(非TKA)病人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VAS)和评估EQ-5D得分差异显著性(p=0.04,p=0.02)。这种差异还见于活动性,疼痛/障碍损伤程度的比例。以普通人群为对照组,所有研究人群的HrQo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尤其在灵活性,自我保健,日常活动,疼痛,焦虑方面的不足是普通人群的3~6倍。结论:随访6年后,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有一个“满意”功能评分,而在疼痛,体育/娱乐和QoL方面的功能结果为“差”。术后患者HrQoL的得分均低于正常人群。
作者:陈太邦;师继红;徐永清;汤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3月11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差异显著(P<0.05);随访6~12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69.6%),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且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朝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61.5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满意度100%,对照组为76.92%,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范磊;宋良玉;沙广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2种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方法:病例资料对象是2013年12月~2015年6月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根据手术床位编号随机分组。置换组病人施行股骨头置换手术,PFNA组病人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内固定手术。对2组手术平均用时、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地活动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处理,与置换组比较,PFNA组手术平均用时较短、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与置换组比较,PFNA组术后1年时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显著( P<0.05)。但置换组跟PFNA组对比,住院时间、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较短,开始下地活动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手术简便、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更有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采用股骨头置换治疗则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活动,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在治疗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兰伟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探讨辛伐他汀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影响。方法:采用成年健康北华大学实验用兔共30只,雌雄不限,6个月龄,体重1.5~2kg,随即分3组:模型组(A组),给予地塞米松肌注10 mg /kg .w,激素加辛伐他汀组(B组),给以上剂量地塞米松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1mg /kg .d,空白组(C组),同期注射生理盐水2ml /kg . w。每组10只。实验8周后气栓法处死动物,取股骨头标本作组织形态学及凋亡细胞检测( Tunel法)。结果:(1)光镜下A,B2组较C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A组上述改变更明显。(2)A组和B组骨细胞凋亡较C组增多且A组亦较B组明显增多。(3)A组股骨头骨小梁空骨陷窝百分比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1),且股骨头骨细胞凋亡指数亦高于另外2组(P<0.01)。 B、C组间上述指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细胞凋亡在早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中起重要作用,辛伐他汀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早期骨细胞凋亡,预防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及锁定重建钢板单皮质固定技术治疗 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复杂的Pilon骨折采用小切口复位,并放置锁定重建钢板行单皮质固定支撑。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并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23例患者在术后得到10~16个月时间不等的随访期,23例患者骨折愈合顺利,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根据Mazur评分标准,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其中优15例,良6例,可2例。无伤口感染、骨不连,关节僵直及力线不良等并发症。结论:根据pilon骨折具体情况,在骨折移位显著处作小切口,微创操作复位骨折,再放置锁定重建钢板,骨折线远近侧单皮质螺钉固定。可达到少剥离,保护软组织及骨膜血供,在多平面予以骨折有效支撑,疗效满意。
作者:修先伦;吴银松;苏孟华;傅廷友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