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迎春
目的:探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与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行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对照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8%,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6%,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胫骨近端骨折治疗中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具有安全、高效、可靠的特点,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永斌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利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的椎动脉变化进行评价,证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并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自拟的颈痛汤加减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后,通过超声诊断并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136例参与研究的患者经2种不同方式治疗后,对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对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进行超声检查椎动脉内径、Vmax、RI、PI等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检查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检查。
作者:周桂军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84例,将其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取股骨头置换术。随访1年,参照Harris髋关节评估标准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0.95%vs 52.38%),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适用于关节功能要求高、机体相对健康、活动量大的患者。
作者:于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临床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选取66例本院在2014年6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膝关节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治疗,并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观察患者于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66例患者中有80.3%(53/66)的临床疗效为优,16.7%(11/66)的疗效为良,3.0%(2/66)的疗效为一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患者治疗前的HSS评分为45.9±5.5分,膝关节有效活动度为63.4±6.4°,治疗后2项指标分别提升为87.3±10.5分和97.5±2.0°,对比治疗前后的HSS评分和膝关节有效活动度水平均明显提高,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P<0.05)。结论: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症膝关节疾病,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HSS的评分水平,以及增加了膝关节有效活动度,该手术操作简便,临床疗效又极其显著,尤为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柏轩;王利新;王文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肺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10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改善肺功能的效果。结果:护理组的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2%,具有统计学意义(x2=6.921,P<0.05);护理组的FVC、FEV1、FEV1/FVC、FEV1%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48,x2=4.448,x2=4.948,x2=5.948,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而且患者的满意度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单小燕;张春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空心钉张力带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为临床中对于髌骨骨折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接诊的80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克氏针张力带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空心钉张力带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分析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1143,P=0.042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张力带断裂,对照组出现2例钢丝断裂,4例滑脱。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15.0%),2组比较差异显著(x2=3.9139,P=0.0479)。结论: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值得在临床髌骨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武生;王锡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 IIN)与锁定钢板( PIF)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股骨干骨折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1月的股骨干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观察并统计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天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合格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2天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合格率为92.10%(35/38),对照组合格率为57.89%(22/38),2组治疗合格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3/38),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15/38),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相比锁定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失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治疗合格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淑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运用超声检测肩关节损伤患者的征象情况,并评估诊断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入本院接受诊治的80例肩关节损伤患者,所选病例都接受X线、超声2种技术方式的相关检测,经探究具体检测过程及有关情况,对比诊断效果。结果:经检测及病理证实后,X线检测共检出52例病变者,占65.00%(52/80);错诊28例,占35.00%(28/80)。超声检测共检出73例病变者,占91.25%(73/80),错诊7例,占8.75%。检出病例中有50例冈上肌腱受损者、16例肩峰下缘滑囊出现炎症者、7例盂唇撕脱者。2种检测法的正确率对比,超声检测法优越于X线检测法,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借助超声技术对肩部受损患者实施检测,可显著提升正确检测率,降低错诊、漏诊问题的出现几率。但超声技术、CT技术及其他类型技术各具检测优势,骨科医师应按患者具体病情选取适宜的诊断设备,以取得佳诊断成果。
作者:于永江;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中选出2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HSS评分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手术时间为105.2±16.4分钟,术中出血量为265.3±22.8ml,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东光;陈环球;赖欢乐;余建明;陈理端;曾杏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每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2.5ml,配合醋酸泼尼松龙25mg与0.5%利多卡因混合液痛点神经阻滞,玻璃酸钠注射液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泼尼松龙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共治疗360例,随访12~24个月,临床疗效优的为118例,良的为172例,中的为58例,无效的为12例,优良率为80.5%,有效率为96.6%,无效率为3.4%。结论:玻璃酸钠腔内注射配合关节周围痛点神经阻滞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吴玉东;王奎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显微内窥镜手术应用于6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62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手术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显微内窥镜手术方法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1%,经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要比对照组高,2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 P<0.05)。术后,对照组有6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45%,研究组有1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67%,通过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留志;杨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策略、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1年之内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10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胫骨近端解剖钢管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实施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和对照组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观察组对照组在Rasmussen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传统的胫骨近端解剖钢管内固定术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安全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在脊柱外伤以及脊柱手术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的区别对其进行划分,将500例患者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以及综合预防护理,对比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化验结果等数据。结果: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其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干预组高,住院时间比干预组长,PT以及FIB等检验指标均比干预组高,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及处理,结果显示上述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差异存在并且明显。结论:对于脊柱外伤及脊柱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综合护理能够降低其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其相关化验结果降低,对患者的预后以及疾病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毕然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5例,其中男56例,女29例,年龄2.1~13岁,平均7.6岁;均为Gartlandll-III型骨折,其中79例伸直型,6例屈曲型。均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微创手术方法并配合早期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随访12~24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与健侧相比,采取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Casse-baum标准来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79例(93%),良5例(5.8%),可1例(1.2%),优良率达98.8%,且无1例出现肘外翻畸形。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健侧对比,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儿童桡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固定确切易于骨质愈合、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防止术后并发肘外翻畸形4重优点。
作者:田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年龄在45~75岁的具有常住户口的人群,分批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结果:共有584名被调查者合格,男221名,女363名,平均年龄63.4岁,诊断膝关节炎者共106人,平均患病率32.02%,男性为11.31%,女性为22.03%。各年龄组以65~70岁组患病率高,为34.28%,膝关节各个部位患病率,内侧胫股关节(31.05%)>外侧胫股关节(11.91%)>髌股关节(7.32%),左右两侧肢体无明显差异。双侧同时出现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3.19%,7.09%和6.32%。工作姿势即站、蹲、坐、弯腰以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与本病缺乏相关性。结论:高寒地区城市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且以65~75岁为高,其患病率与姿势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无关;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异常为对称性。
作者:吴鹏;夏伊明;单新平;李威;肖勇;孙忠良;李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深入探讨关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治愈出院,另有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衰竭,另1例患者死于合并肾衰竭。结论: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杨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研究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骨外科1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及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聚焦解决模式进行心理护理及干预,将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l周、2周的心理状态进行比对,采用POMS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统计分析方法采用计量资料(x ±s)表示,组间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POM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l周及干预后2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SCL-90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评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聚焦解决模式在改善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中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在骨创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骨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106例患者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引流方法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1/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42/5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换药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5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创伤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缩短患者创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其疼痛程度,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俊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为了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减少麻醉风险,分析和研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拟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采取全身麻醉;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比和分析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药用量、完全阻滞时间及麻醉效果3方面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方式麻醉,除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中发生血流动力学大的波动外,还能减少麻醉时间和麻醉药使用量,增加麻醉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彦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