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目的:通过对7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总结经验,推广护理方法,促进病人尽早康复、减少复发.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排痰,加强营养,正确鼻饲,预防压疮,做好重症肺炎的抢救及护理.结果:通过对78例病人的精心护理,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感染复发率及死亡率.结论: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反复肺部感染的康复与护理方法、质量密切相关.
作者:任尚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预测TIA发生脑梗死的准确性.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共40例,分别采用ABCD2评分与ESSEN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2组患者在7天、90天以及180天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 结果:40例患者中,采用ABCD2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30.0%、25.0%、25.0%,而采用ESSEN评分的7天阳性预测值、90天预测值以及180天预测值分别为:45.0%、45. 0%、60.0%. 结论:采用ESSEN评分法对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进行预测,其准确性明显高于ABCD2评分法患者,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郎丰龙;董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归纳、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抢救、治疗,精心护理后29例痊愈,13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6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死亡率、致残率高,应尽早及时救治,其过程中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成功救治,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张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picc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2组患者均接受picc输入化疗药物,分别给予2组患者优质护理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发生率,并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渗漏性损伤、静脉炎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picc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价值,然而可能导致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加强优质护理干预,从而保证患者良好康复.通过优质护理能够减少导管堵塞、导管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孙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护理方式,为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提供帮助.方法:2012年~2013年我院对12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恢复效果、腹胀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短,要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减少术后腹胀的几率,对患者的快速康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作者:吴双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口腔科临床上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6例牙周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3例患者给以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3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正畸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 PD)、牙龈指数( GI)、牙齿松动度( TM)、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 PBI)等指标. 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30/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26/33),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龈乳头探诊出血指数等方面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以上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科临床上采用正畸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牙周的微环境,通过有效调节改善疾病的预后,因此也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凤娟;刘伟;肖言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神经性疾病治疗的9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服务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好,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0.83%,试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83%,2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内科患者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唐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每组30例,观察8周.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第8周末测空腹血糖( GLU)、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等. 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2周末起,2组PANSS评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各时点2组PANSS评分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阿立哌唑组各项代谢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仅H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GLU、TC、LDL、TG均显著低于奥氮平组(P0.05). 结论:阿立哌唑与奥氮平均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且总体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有显著影响,而阿立哌唑则无显著影响.
作者:刘秋英;赵洁;沈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综合性中医院神经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特点.方法:对2014年1月~11月间某中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82名罹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2名患者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501株,MRSA数量多,占全部菌株数的25.7%,以下为ESBLs占23.0%,MDR/PDR-BA占18.8%,VRE88占17.6%,CR-AB占感染例数的14.9%.所有患者里,感染1、2、3种多重耐药菌的人数分别为265、115和2人,分别占全部病例的69.4%,30.1%和0.5%.382名患者中,未使用过及使用过1,、2、3、4种及以上的人数分别为93人,52人,52人和172人.结论:中医医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其固有的特点,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
作者:王庆东;李丽娟;潘丽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近2年我院收治的120例胃肠外科手术后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60例,2组患者分别接受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观察2组心理评分、意外拔管率、口腔舒适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安、恐惧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意外拔管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舒适度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意外拔管,缓解患者的不安等情绪,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付冬云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与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各1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优质、专业化的护理干预,根据临床疗效进行护理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进行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孕妇的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李文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儿科门诊治疗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的100例非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中,母乳喂养、入睡时间、家族史、急性呼吸道感染史、特应性体质、2岁以内被动吸烟史、房屋装修味、油烟味、挑食、嗜食甜食、经常情绪低落等均提示有显著差异;多因素中,儿童特应性体质、家族史、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嗜食甜食、经常情绪低落提示与儿童哮喘发病有关.结论:临床应尽量控制或避免多因素对患儿的刺激,减少危险因素,对儿童哮喘的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71例,分为2组. 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比2组麻醉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各时点DPB、SPB、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与苏醒时间相对较短,2组麻醉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结论:腹部手术患者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可使血流动力学维持稳定,抑制多种应激反应,患者痛苦少、苏醒快,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岳兴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同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选取我院68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前者采用替吉奥( S-1 ) +奥沙利铂(OXA)化疗同步联合3-DCRT,后者采用顺铂(DDP)+5-氟尿嘧啶(5-FU)化疗同步联合3-DCRT放疗,对比2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6.34%、疾病控制率90.32%,与对照组有效率54.84%和疾病控制率75.27%,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和58.33%,对照组1年及2年生存率为83.33%和52.08%,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以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替吉奥+奥沙利铂化疗同步联合3-DCRT对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与标准FP方案联合3-DCRT效果相当,但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且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小珍;贾亚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为小儿术后镇痛提供临床经验. 方法:选择择期整形科手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即地佐辛组(n=20),芬太尼组(n=20),地佐辛组术后采用地佐辛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芬太尼组术后采用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2组均不使用止吐药物,均使用电子自控镇痛泵行PCIA治疗,分别于术后1、6~8、24、48小时使用Face Assessment方法进行镇痛评分,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头晕、嗜睡、瘙痒、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2组术后1小时点FaceAssassment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6~8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点2组FaceAssassment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2组均无尿潴留及瘙痒的发生,地佐辛组发生头晕/嗜睡1例,恶心/呕吐1例;芬太尼组发生头晕/嗜睡2例,恶心/呕吐7例.2组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于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地佐辛用于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更为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徐倩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工伤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15例病人,除1例中央型突出症状无明显改善外,其余病人均得到缓解或治愈,7例病人重返原工作岗位,6例病人换轻体力工作岗位,2例病退.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其重返社会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意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自2012年6月正式开通网站:www.zgscyxzz.com.网站就期刊资质,办刊咨询,办刊方针,办刊宗旨,读者对象,投稿须知,期刊简介及作者投稿录用情况和稿件发表时间(年、卷、期)等做了详细介绍.希望本刊编委、作者、读者及全国各级各类医院管理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广为利用,使网站发挥更大作用.并希望大家踊跃投稿和订刊,同杂志社保持密切联系.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牙髓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79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效果中,病情均得到良好的改善,甚至痊愈. 结论:牙髓病患者在基础的治疗上采取根管治疗,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银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 HP)联合血液透析( HD)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顽固性尿毒症治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 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高血压、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血液中肌酐( Cr)、血尿素氮( BUN)等水平.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全部病患经检查其血压指数明显获得降低,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积压情况有了明显升高,并且皮肤瘙痒情况较之治疗前获得明显改善,而研究组患者的情况改善较为明显,数据显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的治疗方法对于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路其龙;靳建云;孔小梅;布阿依夏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尿常规检验应用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本院收集的96例晨尿标本,每个标本均采集2份,采用MAX-4280尿液全自动分析仪以及尿液常规化学法进行检验,对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不显著( P>0. 05),且2种检测方案的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符合率均较高. 结论:尿常规检验的2个重要方法是常规化学法与尿分析仪,2种方法即可并用也可互补,可有效降低因漏报、错报以及误报情况而造成的误诊率,进而实现有效提高检验质量的目的.
作者:吕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