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手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吴日英;黄英隆

关键词:腹部, 手术后患者, 术后胃肠功能, 运动功能恢复, 胃肠道, 麻痹性肠梗阻, 早日康复, 预防肠粘连, 并发症, 肠源性感染, 医护人员, 药物应用, 炎症渗出, 相关因素, 胃肠动力, 术后康复, 手术方式, 手术操作, 伤口疼痛, 经济负担
摘要: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刺激腹腔和胃肠道、麻醉药物应用、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使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如处理不当将导致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并发症,不仅延迟患者的康复,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因此,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是术后康复的关键。如何使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减轻肠胀气,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医护人员一直在关注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对腹部手术后患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影响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1.1手术的创伤:手术操作的创伤、胃肠显露、炎症渗出等因素启动了胃肠动力的调控机制,致使术后胃肠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已得到公认[1],而手术持续时间长短和手术方式亦影响胃肠功能恢复[2]。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肝破裂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接收治疗的66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9例给予保守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1例转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9%。结论:治疗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表现,确定其佳治疗方式,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益峰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采用自体皮瓣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采用不同自体皮瓣移植的效果。方法: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患者42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都采用自体皮瓣移植治疗,对照组皮瓣来自左大腿,治疗组皮瓣来自左前臂。结果: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为95.2%,对照组为85.7%,治疗组的皮瓣成活率稍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观察,治疗组的疼痛、外貌、吞咽、咀嚼、语言高于对照组,但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烧伤畸形是较好的手术方法,源自左大腿和左前臂皮瓣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丁宝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利多卡因配伍氯诺昔康在人工流产术中的作用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之一,虽说极大地避免了非意愿妊娠,但术中的一些牵拉和负压吸引常使妇女痛苦不堪,甚至难以忍受。常会并发人流并发症和副反应的发生。为避免和减少上述不良现象发生,特在术前4小时口服氯诺昔康8 mg后宫颈注入2脖盐酸利多卡因2 ml后施行人流术,效果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6月来我站门诊30例健康女性,年龄在23~34岁之间,且都具备以下条件:(1)经妇科检查、血、尿hcG测定、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正常早孕。孕7~8周。(2)本人自愿要求做人工流产术。(3)均符合手术适应证。(4)均无手术禁忌证。(5)此30例妇女在年龄、孕产次、身高、体重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米俊卿;杨宏飞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例患者,用药前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给药前1天、当天及用药后1天给予地塞米松口服。培美曲塞500 mg/m2,大于10分钟静脉点滴,21天为1个周期。用药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稳定2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57.1%。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培美曲塞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可靠、毒性可以耐受的方案。

    作者:罗朝凤;杨卫兵;李宁;柏玉举;张廷友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150例清醒患者,接受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心理分析,给予相应舒适护理,并记录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变化。结果:经舒适护理后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症状显著下降。结论:舒适护理在综合ICU清醒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明显,增进了护患交流,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卢燕玲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及疗效中的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92例为对照组。经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分析WBC总数、NE绝对值、NE的V、C、S值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在WBC总数、NEV、N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E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NEC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V、N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V、NDW均随着WBC总数的升高而升高;观察组NE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ES随着随着WBC总数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中性粒细胞VCS参数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刘春江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复习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9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的病历资料,包括治疗组46名,进行全面护理,对照组50名,进行基础护理,对比分析2组的恢复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在住院时间、心功能恢复程度、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率等指标方面数据差距较大,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提高心功能恢复程度,减少心衰复发机率。

    作者:吕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高频超声检查对皮脂腺囊肿的诊断价值

    目的:通过探讨分析皮脂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皮脂腺囊肿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皮脂腺囊肿声像图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肿物,质软,探头加压可变形,边界清晰光滑,有完整的包膜回声,肿物后方回声有增强,内部回声不均匀,呈密集点状或粗颗粒状,大体病理呈豆腐渣样。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显示:肿物周边及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脂腺囊肿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朱静华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原因

    目的:为了深入分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导致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首次使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患160例(178髋),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按照髋关节的疼痛情况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使用X光射线进行复查。结果:术后对这些病患进行1~4年的随访,其中有27例病患(29髋)术后髋关节出现程度不同的痛感,占总数的16.7%。导致髋关节出现疼痛的原因主要分为2类,一种为关节内源性因素,包括:髋关节脱位、假肢松动、感染、无菌性炎症;一种为关节外源性因素,包括:腰椎引发的疼痛,异位骨化。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产生痛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中要操作谨慎,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这样能够有效预防疼痛,做好术后康复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

    作者:吴长沙;李恩贤;李让贤;李攀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8月~2014年1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5例,都给予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并随访3个月,X线检查示骨折均愈合,无严重并发症,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为97.8%。手术前患者的掌倾角为10.34±2.13°,尺偏角4.10±0.23°;随访时,患者的掌倾角为22.98±2.45°,尺偏角10.98±0.34°。随访时患者的掌倾角与尺偏角明显高于手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方便简单,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胡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30例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湿润烧伤膏对于肛门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自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门诊患者共59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运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的西医治疗,然后将2组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2组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经过12个月随访,治疗组治愈的没有复发患者;对照组治愈的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复发率为83.3%;2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亦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肛门慢性湿疹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AQP2和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AQP2和AQP8蛋白与Ems发生发展的相关关系。方法:将本院60例住院患者,分为EMs患者异位内膜组( Ems组)3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 Control组)30例。使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ontrol组和Ems组中AQP2和AQP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2组AQP2和AQP8的mRNA均有扩增,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Ems组的AQP2和AQP8的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结论:水通道蛋白AQP2和AQP8对内异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苏明兰;杨法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经颅超声治疗眩晕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超声治疗眩晕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眩晕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对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经颅超声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颅超声能提高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王育强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护理探讨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和要点进行探讨。方法:通过药物进行降压的护理,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的护理以及通过健康教育的加强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用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都通过了临床常规治疗,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血压控制效果明显。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要以预防为主,同时以预防保健和心理护理为辅,可有效减少老年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樊荣华;张春菊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社区治疗分析

    目的:评价分析社区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服务中心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8例,均符合对照探究要求。以奇偶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进行我中心提出的社区综合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康复质量。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对照治疗。统计其临床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9.6%;同时观察组患者康复质量也明显占优,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的检测结果要更为突出,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社区针对性治疗措施,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冯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前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应用。方法:对49例拟行自体动静脉造瘘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选择适宜吻合血管,结合术后情况,评价术前超声。结果:49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中42例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6例出现并发症,1例造瘘失败。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监测终末期肾病患者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条件选择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樊文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以骨科损伤控制理念为指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治疗,统计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0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没有复位较差患者;对照组7例患者复位效果为优,12例患者复位效果为良3,例复位结果较差;观察组复位优良率86.66%,相比对照组的复位优良率63.33%差异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能够改善骨折复位效果,值得临床推而广之。

    作者:王宁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基托在Kennedy I类II类应用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维他灵(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设计支架用于游离缺失(KennedyI类II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游离缺失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用Vitallium2000应力中断式铸造可摘义齿及传统的钴铬合金铸造可摘义齿修复,在修复后1年及2年评价基牙松动度,并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VAS)对比评价2种修复方式在咀嚼功能、语音功能、舒适及美观、固位功能方面的效果。结果:Vitallium2000对基牙的保护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咀嚼及固位及语音功能上无明显差异,而在舒适美观上Vitallium2000明显高于钴铬合金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i-tallium2000的应力中断设计对基牙有保护作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舒适美观和发音功能。

    作者:罗祎;李春林;余超;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31例作为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均为单支病变。分别在支架置入之前和之后,采用血管内超声现象的发放对患者动脉血管的管腔直径、管腔面积以及靶血管的斑块性质、斑块面积、血管壁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测定支架置入之后的支架对称指数和贴壁程度,由主治医师对患者的支架展开满意度进行评测和对比。结果:31例患者冠脉置入支架37枚, LAD (20支)、RCA(8支)和LCX(6支)分别有23枚、9枚和7枚。患者的冠状动脉行支架置入之前,血管内超声显像显示共有软斑11块,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各有4块,混合斑块3块;平均斑块面积为13.12±2.11 mm2;支架置入之后,平均斑块面积为6.57±1.32mm2,斑块面积显著缩小,与置入前相比P<0.05。支架置入前后小血管腔径分别是1.74±0.25mm、3.52±0.41mm;小腔面积分别是3.34±0.28mm2、7.02±1.01mm2。2组数据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患者的支架对称度、贴壁度、扩张度都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血管内超声显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需行支架置入的靶血管的斑块性质、面积、偏心程度,血管壁的形态结构以及管径和管腔面积,从而指导支架大小的选择,同时,通过血管内超声可以对置入支架的对称度、贴壁度、扩张度、内膜增生等指标进行评估,对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蔡亚滨;柯梅槐;黄建隆;崔勇;林福根;颜漳埔 刊期: 2014年第17期

  • 煤工尘肺病患者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煤工尘肺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9月以来收治的煤工尘肺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加服黄根片、对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加强营养和适度运动。同时随时跟踪观察病情,加强护理。3个月后,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尘肺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控制17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临床控制9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药物以及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疗,更能够使煤工尘肺病患者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禹静 刊期: 2014年第17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