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凡;单鸿剑;邱娜;刘婉;董洁;王瑞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胰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华东;曹文杰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我们应用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4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切口愈合良好。其中骨折术前13例中,骨折手术切口均按期愈合拆线;骨折术中27例均愈合良好,按期拆线;术后5例无皮缘坏死,延期1周关闭伤口,顺利愈合。45例均未2次植皮或皮瓣转移。结论:针对胫腓骨骨折进行小切口网状切开减压和长切口延期1期缝合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愈合效果不错,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陈本华;刘一民;何正位;刘家民;刘双宝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我国器官移植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随着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器官移植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我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况不容乐观。通过道德、伦理、经济等多方面来阐述我国移植器官困境来源,从而为缓解器官移植的严峻现状提供研究之理论基础。
作者:陈晓凡;单鸿剑;邱娜;刘婉;董洁;王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采用慢速扩大上颌牙弓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混合牙列以及早期恒牙期患者38例。针对所有患者选择慢速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实施扩弓前以及完成扩弓后,两侧Cs与Go到ANS之间的距离。完成治疗后,Cs-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Go-ANS之间的距离差有所减小,组间差异明显(P<0.05)。表明偏斜度出现了降低的情况。完成治疗后,Cs-Go长度差同准备进行治疗前进行比较,表现为下降,但是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完成治疗后,Cs-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完成治疗后,Go-Me长度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选择扩大上颌牙弓的方法给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下颌不对称的情况,针对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的早期纠正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作者:沈延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及时的治疗护理,78例患者视力均得到巩固或提高。结论: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控制血糖水平,合理运动,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巩固和改善患者的视力,减少失明的危险。
作者:张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牙反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44例儿童乳牙反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采取改良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经过矫正治疗,患者反的牙齿得到纠正,矫治总有效率为95.45%。结论:在治疗儿童乳牙反时采取改良垫式矫治器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端平;白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深入分析引发骨科外固定支架针道感染的原因及其相关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取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本院骨科进行骨科外固定支架术后发生针道感染的1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对比患者性别、年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有无糖尿病以及支架固定期间有无激素类用药史,分析引起针道感染的原因。结果:本组100名患者针道感染率为11.0%;年龄在45岁以上者的针道感染率为18.6%,明显大于45岁以下者( P<0.05);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超过4周者的感染率达22.2%,明显高于固定时间在4周以内的患者(P<0.05);合并有复合伤或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0.5%与20.6%,明显高于未合并者;而患者的性别以及固定期间是否使用激素对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骨外科固定支架患者并发针道感染的可能性较高,且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支架固定时间、有无合并复合伤口以及糖尿病等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在肺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中将选取2008年3月~2009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肺转移瘤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患者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瘤体积、数量、手术方法及患者预后等情况。结果:(1)原发肿瘤部位:乳腺癌12例,结肠癌恶性肿瘤9例,直肠癌恶性肿瘤6例,肾癌4例,膀胱癌3例;肺转移瘤平均出现时间37.54±7.25个月,平均体积(1.33±0.42)cm ×(2.53 ;±0.71)cm;(2)本组患者在手术后未出现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病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85.35%,28/34),3年生存率为(38.24%,13/34),5年生存率为(38.24%,8/34)。结论:手术治疗是肺转移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术前准确的诊断及肺转移的切除是否彻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陆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与传统治疗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肩关节周围炎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取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分别于治疗1疗程(30天)后评价2组减轻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与受限功能恢复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悬吊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较好的止痛与恢复功能效果。
作者:王延伟;王学建;崔俊芳;崔国良;程美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患者安全是医疗卫生事业所关注的重点,随着医疗认知的进一步改善,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被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强调。如何能够在医疗过程中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医患和谐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课题。手术室作为整个医疗体系中的特殊诊疗科室,风险大、工作性质复杂,微小的差错也可能会造成患者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安全护理理念是建立在护理安全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从护理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入手,以安全认知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确保护理人员发现和控制安全隐患,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笔者就此综述如下。
作者:云惠聪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床边交接记事本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床边交接班时,以床边护士交接记事为切入,对病人病情、以及特殊治疗、各种管路、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当场记录。结果:应用床边护士交接记事本科学管理改进了工作流程,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增强,避免了护士之间发生问题由于当时没有记录没有依据而引发到相互扯皮,以及护士对自己接班后需要解决问题的一个提示,更重要的是有效的解决了风险源头,保障了护理安全,降低了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进而改善患者结局,病人投诉及纠纷减少,满意度增加。结论:床边护士交接记事本是临床护理安全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护理风险,进而影响护理质量,是保障护理安全的重要举措。
作者:向彩仙;米冬花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与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显微镜下,对205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年,3例复发,失败1例。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手术之后的复发率,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修复快,是目前医疗条件下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齐晓静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本文从中医内治法与外治法2种角度,阐述近几年来心悸的中医疗法的进展,并提出相应的一些观点,供临床参考。
作者:姜伟超;周亚滨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分析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面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确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70例,电脑随机分成A、B 2组,A组患者接受序贯疗法,即先服用埃索美拉唑和阿莫西林5天,后服用埃索美拉唑、呋喃唑酮和克拉霉素5天。B组患者接受传统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服用10天)。治疗结束1个月后,患者复查,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结果:接受序贯疗法的A组患者治愈率为88.57%,远优于三联疗法治疗的B组患者治愈率62.86%,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A组发生率为8.57%,B组为14.2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是更为有效的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掌朝;孟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对胱抑素C和脂蛋白( a)在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体检中心选取的正常组进行胱抑素C和脂蛋白( a)检验,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并将2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组检验结果之间的差异,概括两者在2型糖尿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的胱抑素C水平和脂蛋白( a)水平与健康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胱抑素C和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胱抑素C与脂蛋白(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胱抑素C和脂蛋白( 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是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有效监测糖尿病发展,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彬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胃炎伴痉挛性腹痛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给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硫酸镁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30分钟后NRS、缓解时间、显效率分别为2.9±2.6分、28.3±21.8分钟、81.48%优于对照组3.4±2.0分、38.1±18.9分钟、69.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硫酸镁治疗急性胃肠炎痉挛性腹痛疗效较单纯应用间苯三酚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英姿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观察双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0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常规手术方法治疗骨折,对试验组患者治疗中采取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双钢板固定术在肱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在2组患者中,试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中,可以针对患者病情采用双钢板固定术治疗方案,较常规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更好疗效,不仅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使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促进骨折痊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贺毅;王宇光;卢正楷;沙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我省林区患者结石成分及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森工总院泌尿外科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计500例尿石症病例,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尿路结石化学成份,以患者性别,年龄,生活地区等为分组依据,分析各组尿路结石的化学成份特征。结果:40~60岁时尿路结石发病率达到高峰,男性和女性尿路结石患者为1.92:1,城镇林区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发病率均低于边远林区。结论:黑龙江省林区尿石症患者的尿路结石化学成分以草酸钙为主,有必要深入开展防治措施研究。
作者:单戈;许广志;闫莉;马晶;李浩铭;刘洋;王长林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于高体质指数( BMI)的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进行BMI控制干预对于其生殖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用标准长方案进行IVF助孕的150例PCOS患者,根据其BMI以及是否进行BMI控制干预分为3组各50例:A组为高BMI(BMI≥24.0),进行BMI控制干预(BMI下降2~5);B组为高BMI,未进行BMI控制干预;C组为正常BMI(18.5≤BMI<24.0)。以促性腺激素(Gn)总量、Gn使用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为指标分析3组患者生殖功能的差异,并观察妊娠期糖尿病( GDM)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Gn总量、 Gn使用天数、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发生率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B组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高BMI的PCOS患者GDM的发生率增加,但不影响其生殖功能;对高BMI的PCOS患者进行BMI控制干预未能显著改善生殖功能。
作者:秦宁;李小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ADL与CSS评分变化及治疗后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ADL与CS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有效率。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