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阑尾炎切除术后反复应用“吗啡碱类”药物镇痛致阑尾残端粪漏(瘘)病例分析

侯海

关键词:阑尾炎, 切除术后, 应用, 吗啡, 碱类, 药物镇痛, 阑尾残端, 患儿, 切口, 治疗, 抗感染, 腹膜粘连, 腹部, 包块, 诊断, 引流管, 头孢类抗生素, 结肠充气试验, 渗出液, 盲肠
摘要: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反复腹痛3+天入院。现病史:患儿三天前突然出现不明诱因地腹胀痛,呈间断性阵发性加重,以右侧及中腹部痛为主,厌食身软,无呕吐胃内容物,轻度腹泻,无粘液脓血便;无胃寒发热,无头痛咳嗽及咽喉肿痛;在当地医院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处理无效。故来我院诊治。患者既往无特殊,否认传染病史。无遗传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消瘦体质,神清合作,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瘀斑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无肿大,双肾区无包块扪及均无叩击痛。腹部平软无包块扪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肠鸣音4~6次/min亢进;移动性浊音阴性。外生殖器及肛门无异常发现。辅查:WBC:12.6x109min/L RBC:4.52x1012/L L:1.4x109/L M:8.1%N:71.3%;小便无异常,腹部B超提示:考虑阑尾炎。肝脏胰腺及双肾输尿管无特殊。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完善术前相关普查充分准备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位于盲肠后位与侧腹膜回肠系膜粘连,无明显化脓,表面无脓苔,无坏疽穿孔,结肠及回肠无明显充血水肿,无包块发现。腹腔无渗出液。手术中由于患者阑尾位于盲肠后位,与侧腹膜粘连不易寻找,故延长麦氏切口约8cm,分离盲肠与侧腹膜粘连,于回肠系膜出分离出阑尾,常规切除,残端结扎荷包缝合,细致止血,于切口下部另戳孔置血浆引流管固定观察。术后病理诊断:单纯性阑尾炎。术后给予患儿对症支持抗感染治疗,麻醉消除后患儿述疼痛剧烈,经治医师给予盐酸哌替啶25mg+非那根25mg镇痛,以后反复多次应用,第1个24小时共计5次;第2天给予盐酸曲马多30mg镇痛,共计4次;患儿于术后24小时内观察引流管无引流液后拔管,并开始进食,进食后无呕吐腹胀等。术后5天患儿均未排便排气,也无明显腹胀,无发热。查体:腹部轻度压痛,无包块扪及,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较弱。切口无渗出液,无红肿。复查WBC16.4× ;109/L。当天给患儿用开塞露1支灌肠通便后即解稀大便800g左右。术后第7天拆线时发现切口有污浊样物溢出,立即给予拆线扩大切口引流,见切口处有大量肠内容物,诊断为“阑尾残端漏(瘘)”,故给予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引流。并积极保守治疗,禁食水,通便,肠外营养支持及对症抗感染、勤换敷料等。经综合治疗56天后治愈。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分析

    目的:对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201例,随即分为2组,甲组患者100例,采用微波进行治疗;乙组患者101例,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阴道出血时间、痊愈时间、有效率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结论:采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时间短,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应用和治疗。

    作者:陈忠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方法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1~12个月患儿,采用布地奈德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2种气道给药治疗方法。结果:2组的咳、喘及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比较,P<0.05,治疗组短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6.06,P<0.05),有效率治疗组97.8%优于对照组88.4%。治疗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t=2.20, 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作者:任玮;王春花;高淑贞;杜镇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浅析

    目的:探讨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与护理管理方法。方法:对近年来我院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法。结果:2011年~2012年期间,我院现代化手术室共开展手术2万余例,其中Ⅰ类切口手术5047例,有5034例(占99.74%)患者伤口为甲级愈合,无1例患者因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结论:现代化手术室的建设能够保证手术环境处于洁净状态,避免手术操作感染发生;加强现代化手术室日常管理与维护,是保证系统运行于正常状态的基础。

    作者:尼玛永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探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临床资料,探讨了解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内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使用关节镜技术辅助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25例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随访半年~1.5年,对比2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技术辅助下治疗内踝骨折创伤小、复位准确、术后恢复快、效果佳,应以推广。

    作者:高立;彤军强;张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电子病例的应用与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和医疗界当中,而且大量证据表明正呈上升发展趋势。对临床医学而言,如何做好资料的存档、护理记录、医学检查、图像等管理尤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用药、电子病历书写情况,监控、检测科室工作质量。

    作者:孟玉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脏早搏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控制心脏早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8例心脏早搏患者,其中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各组均合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观察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倍他乐克控制心脏早搏,对照组按照常规应用倍他乐克控制心脏早搏,对比2组患者24小时早搏次数、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例数等。结果:24小时早搏次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差距;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相较,有统计学差距;不良反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距。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早搏临床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赵秋红;程学好;解文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HPLC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试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确保应用该方法测试的结果准确、可靠。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TC-C18柱(4.6×150 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内含0.2%三乙胺)(20:80)(后用磷酸调至PH4.8),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分别在100mg·L-1-500mg·L-1和20mg·L-1-1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和0.9991(n=5);两组分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均为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4%和98.76%;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8h,两组分均为稳定。结论:本研究所得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专属性高、重现性好,可准确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和甲氧苄啶两组分含量,用于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黎明;刘连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较对照组36.7%的复发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田士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89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4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89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推拿配合拔罐治疗,试验组给予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背肌筋膜炎89例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西中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300例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300例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80例单纯射频消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月经减少量、子宫体积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

    作者:黄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股骨近端假体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分成2组,1组予以髋关节置换术,另外1组予以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术后效果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分级、术后Harris优良率、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2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是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

    作者:肖海祥;李林(通讯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宫腔填塞纱布术与宫腔球囊止血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纱布术与宫腔球囊止血术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13年2月治疗的40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患者,分成宫腔内填塞纱布术组12例和宫腔球囊止血组28例,分别采用宫腔内填塞纱布术和宫腔球囊止血治疗。结果:宫腔内填塞纱布术组手术时间为144±72分钟,术后阴道流血量为10~30ml,发热3例,腹痛3例,感染2例;宫腔球囊止血组手术时间为96±66分钟,术后阴道流血量为50~300 ml,无发热、腹痛例及感染病例发生,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宫腔球囊止血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优于宫腔填塞纱布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秀琴;白翠颖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局部转染Ngn2基因对大鼠实验性急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局部转染Ngn2基因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4月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A组(假手术组)、B组(实验组)、C组(对照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咬除T8~T10棘突及椎板、不损伤脊髓,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造T8急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分别向B、C 2组损伤脊髓节段持续注射Ngn2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各5μg。于术后1、2、3、4周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系统检测大鼠运动功能,术后1周应用RT-PCR检测损伤节段脊髓组织Ngn2基因表达,术后4周HE染色脊髓病理学检测及SP染色检测Nestin+细胞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n2mRNA有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实验组单个视野Nestin+细胞为(14.25±2.37)个,对照组单个视野Nestin+细胞为(2.54±1.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gn2基因能够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可能与诱导脊髓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白登彦;张海军;袁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60例,对发病在6小时疗,对发病在6小时外的患者给予抗凝和降纤的治疗,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60例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总有效率达96.7%,且对6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小于治疗前,且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脑栓塞患者在积极预防和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愈率。

    作者:臧琦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中医推拿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期肝肾阴虚型患者疗效比较与规范化研究

    目的:比较针对同一证型进行不同推拿治疗方法的疗效,从而寻找出该证型规范化的推拿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规范化推拿治疗组和常规推拿治疗组,每组30例。规范化推拿治疗组采用平肝熄风,滋阴潜阳,行气活血,疏筋通络法,取天宗、肝俞、肾俞、尺泽、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为主穴,每天1次,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4周;常规推拿治疗组采用疏筋通络,滑利关节的方法,取曲池、外关、合谷、环跳、足三里、解溪为主穴,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末运用Fugl-Meyer( FM)与Barthel指数( BI),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进行评分,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规范化治疗组Fug-Meyer (FM)评分95.67±7.69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75.79±6.7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I评分65.67±8.97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49.67±8.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运动功能总有效率93.3%(28/3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100.0%。均优于常规组的83.3%(25/30),80.0%(24/3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推拿疗法不仅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期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同时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期肝肾阴虚型患者运动功能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治疗组。

    作者:赵忠辉;张巍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影响

    目的:观察富马酸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心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影响,评估其疗效。方法:选择34例确诊为高血压1级且未曾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给予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5~10mg/d,每天1次口服,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心率、血压下降,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富马酸比索洛尔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血糖影响较小。

    作者:刘东霞;谷国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妇产科围术期抗生素应用临床体会

    目的:对抗生素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使用及疗效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确保围产期用药的安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手术治疗的75例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剂量、给予时机、疗程及疗效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在不同的时期给予不同剂量的抗生素,其临床疗效也表现的不尽相同,手术前使用抗生素的频率和药量对术后伤口的愈合无显著影响。结论:在妇产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王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48例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48例脑出血患者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8例(58.33%),部分恢复17例(35.21%),死亡3例(6.2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肖霞;亓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国产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新方法。方法:对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奥氮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2组,并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结果:于第12周研究组总分、阳性及阴性症状,精神病性症状分比治疗前明显下降,而研究组总分、阴性症状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奥氮平对传统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仍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安军;杨九州;娄渊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宿迁市无偿献血者Rh(D)阴性血型库建立及应用

    目的:建立Rh(D)阴性血型库,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应用,减少稀有血液资源的浪费,合理开发利用稀有血液资源,保证临床Rh稀有血液的有效及时供给,保障临床用血需求。方法:从2008年起对该地区所有无偿献血者的Rh血型分布状况进行筛选调查,给经筛检为Rh阴性的无偿献血者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资料。结果:建立起宿迁地区173人的Rh(D)阴性稀有血型库,形成了一支Rh(D)阴性稀有血型自愿无偿献血者队伍。结论:Rh(D)阴性血型库建立,确保稀有血液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稀有血液供需矛盾,2008年~2012年共向临床发放Rh(D)阴性血液1339.5U,为稀有血型患者的临床用血提供了可靠保证。并为今后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稀有血液资源,确保临床特殊用血的需要和安全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管: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