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建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结合行为训练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及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用2月龄清洁级wista大鼠24只设为假手术组A组,其余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24小时模型,获成功模型72只随机分为3组,B组为非干预组,C组为G-CSF干预组(皮下注射G-CSF),D组为G-CSF+行为训练组(皮下注射G-CSF,同时进行水迷宫行为训练),每组24只.假手术组(A组)不插入线栓,其余操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各组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周、2周、4周、8周随机选取6只利用穿梭实验视频分析系统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评估,随后处死、病理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造模后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及NGF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造模后1周:B、C、D3组NGF表达均明显高于A组,C、D组高于B组(P<0.05),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低于A组(P<0.01),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后2、4周:B组NGF表达降至基础水平,C、D组NGF表达水平及学习记忆能力均高于B组,其中D组差异性为明显(P<0.01);造模后8周,D组NGF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高于B、C2组(P<0.01),C组NGF表达降至基础水平.结论:G-CSF结合行为训练较单一应用G-CSF不但神经保护作用明显增强,而且具有长时程保护作用,显著提高远期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康贝贝;张丽华;张伟;杨本利;李晓捷;王立苹;张士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与关节结核,约占全部结核的3~5%,其中又以胸腰椎段居多,约占骨结核的50%.我科自1994年~2010年收治胸腰段结核病人23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994年~2010年我科手术治疗胸段结核病人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2岁~67岁.其中有单椎体、双椎体或三椎体病变,以胸9~12椎体病变居多.病人术前均经抗结核治疗2周~4周,使病变局限,症状好转,采用病灶清除术,其中病灶清除伴椎旁减压术12例,病灶清除后取肋骨、髂骨行椎体融合8例,病灶清除伴椎体内固定3例.
作者:梁淑贤;韩丽娜;王月梅;王凤荣;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的:研究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MRI表现形式、病变部位、形态、信号特点,提高本病的MRI诊断水平.方法:2011年1月~7月底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12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进行头颅MRI检查,使用HPILIPS1.5T Achieva Nova Dual.结果:12例中,病变位于延髓-脑桥交界处10例,延髓、中脑1例,延髓、右额叶1例.T1像上呈低信号12例,T2像上呈高信号12例,DWI像上呈高信号10例、呈低信号2例.病变周边模糊1 0例、边界清楚2例.结论:MRI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彭保成;刘斌;原聚祥;孙长录;李振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10年3月对5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均为闭合性骨折,就诊时间0.5小时~2天.结果:55例获随访,1例因其它疾病死亡,平均随访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6~12周),功能评价,根据陆裕朴功能评价,优38例,良15例,可2例.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疗效优良、并发症少,费用低.
作者:郭学军;谈吴刚;李永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的老龄化,老年病人将逐渐增多,只有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只有了解老年病人的临床心理特点,才能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1 老年病人的特点:(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由于退休,生活习惯骤然改变,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交往范围变小;再加上疾病的折磨,使老年人易产生孤僻抑郁、焦虑、烦躁、自尊心强、固执、自私、多疑心理问题.(2)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性自然衰老,,敏感性降低,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也下降,疾病的症状常隐匿不典型,病情变化快,并发症较多.2 护理要点:(1)加强病情观察.通过观察,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康复.主要应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粘膜的弹性、液体的出入量、睡眠习惯有无改变、肢体的活动情况以及药物的疗效、用药后的反应、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等,如服用降压药物应监测血压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等.(2)做好基础护理.生活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口腔卫生指导;指导病人定期洗澡,告诉病入饭后1小时内不宜洗澡,且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高;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高热、昏迷、鼻饲等,给予特殊的口腔护理.
作者:杨秀兰;张丽敏;张淑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和研究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28例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评定术后患髋功能.结果:本组随访12~3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2~8个月.根据黄公怡临床评定标准:优20例,良7例,差1例.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符合股骨近端解剖形态,治疗股骨粗隆间及粗隆下骨折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对股骨头血供干扰小,内固定牢固,创伤小,能早期活动和负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崔明宇;乔添柱;孙远新;宋银东;沈建辉;李刚;张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服务对象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以取代功能制护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新型医学模式给当代护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家长期望康复的愿望十分强烈,又因小儿语言交流困难,不予配合,无论打针、吃药、观察病情以及检查、护理等难度都很高.为了适应上述要求,儿科护士除了具备应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实施以患儿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全方位为患儿服务.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将患儿在输液时应注意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作者:刘春苓;王琳;孔春杏;吴庆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改良网架床运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步态训练的下肢症状变化.方法:选择1例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改良网架床治疗进行为期60天的训练,采用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在治疗20天、40天、60天时分别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下肢反射无明显亢进现象,在髋屈曲、膝屈曲、踝屈、踝背屈方面有明显进步,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无明显差距,而伴有协同运动的活动及分离运动却得到提高,同时下肢的协调及速度也得到改善.结论:改良网架床运用在早期康复训练尤其是步态训练,可改善患者的下肢症状.
作者:蔡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髋关节结构稳固,只有在强大暴力下才能脱位,患者多为活动能力强的青壮年,其治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多见,其次为高处坠落伤,根据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央型脱位.尤以后脱位常见[1].本科自2001年~2006年年间,应用蹲起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27例,通过本文介绍的复位方法,均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病人中,4例其他科室会诊病人,23例本科住院病人;男22例,女5例,年龄小18岁,大45岁,平均36岁,自行摔伤4例,因车祸撞击伤23例,单纯脱位22例,合并髋臼骨片撕脱5例,坐骨神经损伤3例,合并股骨干、股骨颈及髋臼骨折等不在此讨论中.均为伤后2-4小时内复位.
作者:于泉;徐丽玲;李新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浅探讨微创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护理体会,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肾结石患者63例,男35例,女28例,先行患侧输尿管插管,改俯卧位,超声引导下肾穿刺,建立微创经皮肾取石通道,wolf硬式肾镜寻找结石,气压弹道粉碎结石,并利用灌注泵冲出.结果:60例为1期手术,3例因术中发现肾积脓留置造瘘管改2期手术,手术时间48 ~ 220分钟(104±42.5分钟),术中出血量约58~ 650ml (186.4±39.1ml),1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6.7%(52/60),2期手术结石总清除率95.2%(60/63),肾盂梗阻解除率100%,肾功不全及肾积水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胸膜及周围脏器损伤.结论:侧卧位手术降低麻醉要求,提高了安全性,适合于呼吸及循环系统较差患者,同时便于超声引导穿刺,避免X线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闫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的逐步健全,公民的法制观念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责任举证倒置,病人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医疗护理纠纷呈上升趋势.一旦发生纠纷,其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再完善的纠纷处理方法也不如防患于未然.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如何正确认识护患纠纷,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向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的临床表现,分析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掌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结论:提倡中药采取口服途径给药,慎用中药注射剂,严格掌握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严禁混合配伍,加强用药监护,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胡海涛;王桂芝;郭宪清;李丽丽;孙莉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2010年对8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感染患者行感染病灶清除、灌洗、抗感染及全身支持等治疗.结果:8例患者术后感染均控制,伤口愈合.结论: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需高度重视,早期彻底清创是关键,病灶区植入冲洗、引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营养支持是有效的方法,可达到解除症状、维持脊柱内固定及保持脊柱稳定性的效果.
作者:杨占春;周继承;李春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究血清胆红素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和50例健康体检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明显降低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
作者:张春英;吴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新生儿科监护室的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方法:针对住院新生儿的心理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根据住院患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根据住院新生儿的心理特点观察进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高卫英;刘文艳;刘文静;刘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并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3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治疗,缓解后序贯化疗方案为蒽环类加Ara-C(阿糖胞苷)、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硷+阿糖胞苷)、MDAra-C(小剂量阿糖胞苷).结果:31例患者中,29例获得完全缓解,CR率93.54%,达到CR的平均时间为(28.52±5.14)d,1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0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短、副作用少、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余霞;周箭;钟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弥可保加甲强龙冲击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62例62眼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4例采用弥可保500ug +vitB1 100mg混合im qd,四周后改口服,并弥可保250u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25g隔日1次球后注射,对照组28例,采用普通Vit B12 500ug +vitB1 100mg混合im qd,4周后改口服,并普通Vit B12 250u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25g隔日1次球后注射,采用甲强龙冲击并辅以综合性治疗,比较2组间视力及视野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经x 2=4.103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甲强龙冲击联合弥可保球后注射及综合治疗并治疗足够的疗程,可促进视功能的恢复,提高视力.
作者:贾俊;刘慧峰;万鹏飞;何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坦索罗新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并口服石淋通5片,每日3次;B组,在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每天饮水2L,每晚口服坦索罗辛0.4mg.观察结石排出.结果:A组和B组患者在排石率、平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坦索罗辛有促进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排出的作用.
作者:王百峰;王贵平;张万峰;刘会恩;王洪杰;丁晓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片与蒲参胶囊降脂效果差别.方法:将确诊的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2组:瑞舒伐他汀组42例,每晚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蒲参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8周.比较2组降脂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升高(P<0.05).2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比较,TC、LDL-C总有效率瑞舒伐他汀组优于蒲参胶囊组,TG总有效率蒲参胶囊组优于瑞舒伐他汀组,有明显差异(P<0.05);HDL-C总有效率2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瑞舒伐他汀对TC,LDL-C降低优于蒲参胶囊,蒲参胶囊对于TG的降低疗效优于瑞舒伐他汀钙片.
作者:邓庆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报告应用废弃示指异位再植再造拇指,并联合带蒂胸脐皮瓣重建手部功能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7例拇指毁损伴有示指近节毁损性离断伤合并虎口皮肤缺损者,将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至拇指位置,同时联合胸脐带蒂皮瓣修复虎口皮肤缺损,1期重建拇指功能,术后按断指再植常规进行系统化功能康复训练.临床随访并观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7例异位再植指体及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满意,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结论:利用废弃示指中远节异位再植联合胸脐皮瓣1期重建拇指功能,效果满意,是特定情况下拇指再造的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江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